央企兼并重组 兼并是快速增长的秘诀? 警惕重组后的消化不良



近年来,国内的企业并购重组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企业,比如GE,主要是靠重组来支撑实现持续快速增长,而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的目的却复杂得多,比如其中一条毫无疑问与国退民进的趋势有关。也正是因为目的复杂,不全是着眼于围绕企业核心优势或核心竞争力的增长,很多重组明显显露出跑马圈地的意图。这样不管不顾地狮子大张口的结果是什么呢?如果有机会考察,你会发现很多原来热火朝天大搞兼并的企业,重组后却严重的消化不良。这消化不良从何说起呢?下面我们来慢慢解释。

    大家想呀,一个原本很小的企业,最初快速增长的秘诀是什么呢?最典型的是依靠市场巨大空间提供的机会,也就是说只要你选对了行当,选对了市场,想不发都难了;另外一个原因也可能是企业的中心领导具有非凡的内外协调能力,可以调动巨大的社会资源为企业服务,企业因此可以解决销路问题、原料问题、土地问题、税收问题、贷款问题、上市问题等等,这两个原因是小企业初期迅速壮大的主要原因。完成了这个阶段的增长后,很多企业就酝酿着下一步的飞跃了。众多的选择中最直接也最快的可能就数兼并收购了。

 央企兼并重组 兼并是快速增长的秘诀? 警惕重组后的消化不良

    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一个企业把别的企业买过来,本来都是想实现“1+1=2”或者“1+1>2”的。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实现这个目的,仅仅把别人的资产握在自己手里是没有用的。没有相应的接管人才,没有相应的可以成功移植的成熟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的注入,被接管企业是很难为收购方创造价值的,相反,很多被收购企业本身原先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就不是很好,要不人家轻易也不会以很低的价钱卖给你了,收购方不仅没赚到便宜,反而因此背上了巨大的负担,随着被收购企业而来的债务、职工的安置、原有高管层的退出机制、经营急需的现金流都在向收购企业招手致意,就像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收购企业变成了收养院。如果我们把它看成一个人,那不就是暴饮暴食后严重的腹胀和消化不良吗?

    以往提到并购重组,搞战略的人会提醒说要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来选择企业,来进行多元化或者供应链上下游的整合。但是我们已经知道,目前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目的是多样的,原因当然是还有很多垄断资源在干预企业的交易,所以很多企业可以通过关系以很低的价格拿到其他企业的资源。如果单从市场角度来说的话,这个社会现实当然就否定了核心竞争力基础的并购学说。不过,实际上社会关系也是构成企业的要素之一,这样一来,一个以其掌握的社会资源作为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围绕着它的关系进行的并购又是符合这个理论的了。

    不管怎么说吧,一种社会现象背后总有它存在的现实基础和道理,我们也不去管它了,我们现在关心的是: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进行了兼并收购,并购后你要怎么办。

    并购之后的任务当然是重组,这几乎是所有企业完成收购任务后实现“1+1=2”或者“1+1>2”的必由之路。如果说收购的成功取决于交易的策略,那么要重组成功,避免消化不良,则取决于对企业的人与组织的改造,这既包括收购方也包括被收购方。我们将这归纳为企业并购中的“五四运动”——“五点注意事项和四项基本准备”。

    具体来说,五点注意事项包括:

    慎重选择收购对象

    注意与被收购企业的文化融合

    充分调动被收购企业干部员工的积极性

    注意控制与放权的尺度

    集团内各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整个集团的统一协同

    而四项基本准备包括:

    有较高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的接管干部

    有比较好的可以移植和推广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

    有妥善的被收购企业离岗干部职工的出路与退路解决方案

    有能力提供被收购企业需求所引发的现金流

    在上面陈述的这个“五四”之中,关于人才配置实际上是不言而喻的,讨论的也比较多了,我们不再多费口舌。我们仅就其中的管理体系移植与权力配置过程再稍加说明。

    科斯认为,企业是要素的合约,市场是产品的合约。这个结论是西方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一,更进一步说是企业治理结构方面最重要的基础。以往的讨论总是集中在资本与人力资源这两项最主要的要素上,而对于其他要素的配置,相关的讨论非常少见。但是很显然,现实中仅有资本和人力资源企业还是不能有效运转的,其中还有其他的要素是企业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比如企业内部权力,还有外部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在重组的话题中讨论企业内权力的配置问题的原因。

    权力实际上是反映了企业各项要素之间的相对的依存与支配关系,不能正确配置权力实际上就不能正确配置所有的要素。所以惠普的总裁费奥里纳才说:领导的本质就是平衡。

    重组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收购方的工作组进驻被收购方,紧接着,被收购方的董事会、高管层甚至很多中层干部被清洗,然后收购方重组企业管理机构,而这个管理机构往往成为收购一方的附庸,所以你要是遇到一个有董事长或总经理头衔的人也先不要紧张,他也许只是股东公司某个部门里的一个小职员,收购方和被收购方之间的一根电线,实际的工作不过是上传下达而已。

    在母子公司中建立的这样的过度依赖于行政系统的权力结构是除了接管人才不足和企业文化不融合和之外另一个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尤其是当这种权力结构把子公司具体的经营权力也涵盖进去的时候,结果就是企业的资源,主要是资金被随意抽调和挪用,企业的生产、研发等投资被随意取消或缩减,企业的目标、计划甚至运营过程不遵循自身行业的规律,这样由于投入减少和权力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内耗,最终使企业能力下降,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

    最后,为了形象起见,我们还是换一个角度来提出消化不良的问题,我们用一个叫做“持有成本”的概念来反映消化不良的后果。如果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个企业是在进行圈地运动,仅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占有廉价资产,那么我们必须提醒,这些资产的持有过程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如果不能使买来的东西增值,甚至由于你的整合管理能力不足而导致实质性的损失,那么三到五年左右,这些买来的便宜货就会变成烫手的山芋,很多企业正是因为大量吃进这样的资产后而变得难以为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3907.html

更多阅读

央企改革 st五稀 央企ST公司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掉入“ST阵营”的央企们正在面临最严峻的考验。8月初公布的“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44家央企获得A类评级。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仍有半数央企处于亏损状态。在此情况下,各家ST央企掀起了轰轰烈烈

央企并购重组概念股 并购重组清障 央企市场化改革提速

   刚刚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传递出了许多积极信号,其中,国资委主任王勇提出的央企业改革路线图备受关注。  王勇指出,“中央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对于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王勇

进口葡萄酒市场 进口葡萄酒快速增长的市场问题分析

 随着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飞速发展,一些相关联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并被业内所关注,比如总量的增加与市场过剩问题的影响、价格战对于进口葡萄酒的未来发展影响、未来发展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做如下分析。   1、 目前的总量增

炒股就像谈恋爱 央企兼并地方企业就像谈恋爱

中国五矿集团重组湖南有色控股、中国铝业公司重组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航收购上海航空公司,国家电网收购河南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宝钢收购新疆八钢??央企最近频繁收编地方企业,掀起了攻城略地的热潮。央企重组是国资意

声明:《央企兼并重组 兼并是快速增长的秘诀? 警惕重组后的消化不良》为网友一曲琵琶倾城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