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韩国创新体系借鉴



韩国土地狭小,自然资源特别匮乏,人口不多。虽然二战后在美国帮助下仿照美国模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不如美国那样健全和高效。韩国二战后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不如美国和欧洲,具有强烈紧迫感。是一个民族意识特别浓厚的国家,而且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一直就是高度集权的国家,具有深厚的政府主导国家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传统。

 

韩国的基础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引进技术,在长期的学习模仿外来技术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应用能力,应用研究不论是投入上、能力上,还是效果上,都超过基础研究。因此,韩国选择通过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提高自主研究能力,以提升基础研究水平的路径。

 

韩国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

 

韩国在科技创新中更加强调政府主导作用。韩国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道路,其中韩国政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十分注重从宏观层次上把握和调控科技的系统化发展,充分保证韩国科技发展的连续性和速度。

 

韩国创新机制的特色在于“官产学研”的互动。韩国政府通过采取制定鼓励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积极营造创新环境,支持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并且由政府出面,资助、协调、解决创新主体力所不能及的问题。为了促进企业与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韩国政府还设立了名目众多的基金,并规定只有企业与大学联合申请方予审批。

 

   企业是创新主体。韩国政府规定大企业必须设立R&D机构,中小企业联合设立R&D机构,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研究与技术研发,促进知识生产和迅速商业化。韩国企业与政府的R&D投资比例从1976年的22∶78,到1982年到50∶50,到1994年到84∶16,企业的总体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越来越强,与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也愈来愈密切,政府则逐步由“参与”淡出到“引导”、“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企业的研发机构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中心。

 

韩国在光州、全州等地建成7个高科技研究园,在首尔大学、全北大学等高校选定17家优秀科学研究中心和28家优秀工学研究中心,涉及基础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对于科技园区, 韩国的特点是“建一个,就做好一个”。为了建设好科技园区,韩国三星、大宇、金星等集团,对科技园区及其科研机构予以巨额资助,并请这些科研机构就企业的技术难题专门立项攻关。这种“企业出资,联合研究”的方式极大地解决了科研机构的融资问题,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企业科研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的技术进步。

韩国的科技人员的流动相当普遍,带动了知识的扩散。企业对在职员工的培训也非常普遍,企业教育内部化的趋势渐增。人才的自由流动加速了韩国的知识创新、技术扩散和市场化。

 

韩国政府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的预算,中央银行通过优待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对创业7年以内的企业提供建立设施和保持企业运转的定额低息贷款,并允许在3~5年内分期偿还。在为创业而设立培训机构时,政府提供低息并允许分期偿还的贷款,提供作业场地、技术指导和必要的设施。在正式开工筹建工厂时,政府协助解决占地和资金问题,并简化各种批准手续。

 

由于日本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走在韩国前面,因此韩国自朝鲜战争后一直遵循着学习和模仿日本的道路,两个国家科技成长道路在许多地方出现了类似。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看,两个国家应该属于政府主导型。

 

韩国政府在控制市场力量方面扮演了积极角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准计划经济体制,主导工业化过程,在制定发展规划上,强调重化工业优先。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过程中,扶植大企业大财团,力图通过对大企业的有力调控来达到对整个产业发展方向的干预。例如,韩国学习模仿日本,通过汽车产业整合,只保留现代、大宇、起亚等几家企业。这种政策使得在 20 世纪90 年代之前,在产业结构的重型化方面,韩国明显领先于台湾。韩国对大企业的扶植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韩国第一大公司三星集团,目前共有62个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其中3 家是世界500 强企业,总资产高达1070亿美元 。三星在手机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品牌,市场占有率仅次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韩国LG、现代等公司也成为国际知名的企业。

 

韩国的大集团科技成长战略使其较容易积累资本与技术优势,例如在液晶面板领域,韩国企业的发展最具代表性。在科技开发方面,韩国明白,单靠三星、LG个别公司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支付如此高额的高风险投资。韩国政府在很多时候通过行政手段迫使银行向这些企业贷款,而研究开发的失败的风险最终转化为韩国银行系统内部的坏帐。庆幸的是,韩国冒险的投资没有白废,终于掌握了核心技术。

 

韩国的产业政策虽然创造了世界级的品牌,但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最明显的是中小企业停滞不前,轻工业投资不足,导致若干民生必需品无法充分供给,引起通货膨胀。同时这种政策鼓励了资本密集型产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企业吸纳劳动力有限,所得分配的公平程度得不到改善。

韩国吸收引进的做法

 

 借鉴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韩国创新体系借鉴

韩国是世界上专利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主要经验是适时地自国外引进技术,通过学习、吸收、改进实现自主研究,形成了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政府采取了自主研究开发和吸收引进先进技术的方针,放松对引进技术的限制,使企业能够自由引进所需的技术;充实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所有产业实行平等对待的原则;政府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关键产业技术;健全和完善国家的技术开发资金援助制度。如韩国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政府投入巨资组织科研部门和产业界对引进的美国技术进行创新。

 

韩国在对技术进行引进时坚持严禁一揽子引进成套设备。例如,韩国的现代公司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国外发动机技术,专门成立了60亿美元的开发基金,扩建了研究所,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到了1980年8月终于开发出自己的汽车发动机。

 

韩国非常重视技术的消化与吸收,技术引进经费与技术消化吸收经费的比例是1:11。例如,中国引进黑白显像管技术比韩国早6年,彩色显像管与韩国同时从日本引进,如今韩国在等离子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技术已经接近或超过了日本和技术发源地美国。

 

韩国科技成长背景与日本相类似。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中,韩国是FDI流入相对比较少的国家。韩国政府传统上倾向于通过经济援助和国家贷款的方式弥补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口,通过技术转让和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获取外部技术。根据三星公司的成功经验,引进外国人才是吸收外国知识的有效途径。三星公司在美国硅谷建立研究开发中心,专门引进硅谷的人才参与研究开发。

 

相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而言,韩国政府提供的吸引FDI的优惠政策少得多,因而FDI的流入也相对比较少。根据统计,1962年至1990年期间,FDI占韩国全部资本流入的15%,仅占资产形成的1%(杨来科,2003)。根据赵月华、李志英(2005)研究,1959年—1994年期间,FDI为95.35亿美元,占引进外资(包括贷款、经济援助等)总额414.33亿美元的18.7%。如图3-3所示,图中“引进外资”是指外国经济援助,“直接投资”是指FDI。

图3-3  韩国外国投资结构

 

在韩国的电子工业中,外国公司主要是通过合资的方式参与投资,独资的形式比较少。从产业倾向看,外资则主要集中在电子零部件的生产方面,韩国的FDI投资中有57%投资于电子(Haeran Lim,1998)。这说明韩国FDI具有如下特点:没有FDI优惠政策,FDI进入韩国主要采取合资方式,FDI主要集中在电子产业,而且主要集中在电子零部件生产方面。1996年,韩国在世界上建立第一个移动通信CDMA2000的商业示范网,随后三年韩国CDMA产业飞速发展,每年平均出口增长10倍。另外韩国汽车产业也是一个消化吸收并再创新国外引进技术的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

 

1.        秦涛等,“韩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初探”,《科技管理》,2005年第5期。

2.        周小伟、黄建昌,“韩国合作研发战略之鉴”,《科技管理》,2006年9月。

3.        徐康宁等人,“国外科技投入社会化的技术引进模式研究”,《科技管理》,2005年7月。

4.        王允贵,“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及其对东道国的产业控制”,《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

5.        汪斌:《东亚工业化浪潮中的产业结构研究:兼论中国参与东亚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4175.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优化,如何更好的优化推广 如何更好的推广

什么是优化?优化泛指您以提升推广效果为目的,对推广方案进行调整的过程。优化的具体目的取决于您的推广目的,但归根结底可以称之为在一定的投入下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投资回报率。这就是百度对优化的定义!优化,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那

声明:《借鉴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韩国创新体系借鉴》为网友傲視範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