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项主要任务,8个重点专项,西部地区将借助科技东风,加快转型发展。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近日,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制定了《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明确提出,支持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发展,支持包括陕西杨凌和阎良、陕西西咸在内的几个城市新区中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 深化基础科研协作 统筹科技资源,是西安在实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一目标中,最具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的特色定位。 而科技统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 为此,2011年,西安市在高新区设立了西安科技大市场。作为科技统筹的基础平台,西安科技大市场能够实现“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四位一体的功能。截至目前,汇集的行业专家已经有3653名,仪器设备6287台(套),科技成果35项,为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共赢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科技大市场的功能,也与此次的《计划》列出的6项主要任务中的第一项——深化基础科研协作深度契合。 同时,《计划》还提出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和开展战略咨询服务。 8个专项则是: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重大技术集成与示范,煤炭高值清洁转化利用,特色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先进制造技术集成应用,特色生物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特色农牧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物流,科技惠民。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除了科技大市场外,西安市统筹科技资源还有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计划》明确支持发展的、国内面积最大的科技统筹聚集区、位于沣东新城的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近日,陕西省科技厅正式批复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建设“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西咸新区沣东示范区”。这标志着沣东新城建设国家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到2020年,这里将创建新型科技研发企业3000家,转化科技成果3500项,成为带动关天、辐射西部、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基地、科技成果中试与转化基地。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科技助推西安转型](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034967680563.jpeg)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样也是西安市经开区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着力点。 中科院、中国重研院、中国兵器、中国北车、中航工业、中国电子、西北有色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和大型央企,都将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布局于此。今年3月,经开区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发改委共同打造的“中科院西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也在草滩生态产业园启动建设。 深入推进科研成果的研发、中试、转化等产业环节落地延伸,西安把尘封在资料柜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了依靠科技的力量驱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创新发展模式。 新的探索实践 虽然成果不断,西安却并不会就此止步。 7月22日,从西安市科技局又传来好消息:近日,西安市副市长李婧召集召开了“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碑林区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正式签订产业带合作共建协议。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就此全面推开,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开始了新的探索实践。 据悉,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采取“市区联动、校地共建、市场推进、聚集发展”的方式,以“三区一轴多园”为空间框架,利用驻区高校院所周边的楼宇、街区,围绕研究开发、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地理测绘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按照“特殊管理体制、特别政策支撑、特有功能体系”的思路,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为主体的东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为主体的中区以及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为主体的西区,沿友谊路轴线,培育若干创新创业特别社区和产业园区。 到2015年底,这一产业带建设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米,新增企业800家,年产值达到100亿元,成为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院所科技优势,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中心城区转型发展新的重要举措。 西安依靠科技转型发展的思路与成效正迅速而有序地呈现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