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日前公布了2005年全球各个经济体的排名,确认中国超越了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的全球第4大经济体。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5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达2.229万亿美元,比英国多出约363亿美元,比第3位的德国相差超过5000亿美元。一时间,关于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大国、“硬实力”不断提升的说法,再度在国际上沸沸扬扬。
与此同时,国际上也开始认为,随着中国的经济硬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也在全球迅速上升。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就曾以《学汉语》作封面故事,表示中文已成英文之外,全球最流行的外语。美国布什政府更打算拨款1.14亿美元,协助2400多所美国高中开办中文课程。估计全球在学中文的外国人多达3000万。
除了中文之外,中国的人和事也引起国际间的兴趣,在中国出生的篮球明星姚明、影星章子怡,都成为全球各地人气十足的风头人物。至于李安、吴宇森等华裔导演,近年都在好莱坞闯出名堂。中国的奥运跨栏冠军刘翔,则被国际著名品牌争相聘请为产品代言人。
在国际上关注中国硬、软实力提升的同时,中国官方也提出了“和平崛起”与“文明复兴”。按官方人士的诠释,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但还在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这五大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构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
尽管官方赋予了“文明复兴”很多内涵,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仍是文明复兴的核心内容。值得一问的是,在我们的经济“硬实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作为“软实力”核心的中国文化,是否在同步发展和繁荣呢?从现实情况看,未必。
文化是需要有载体的,建筑、书籍、各种艺术形式、风俗、生活方式等,都是文化的载体。但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相伴随的,却是中国文化载体被大量破坏。一些关注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士称,“文化大革命”固然是对中国文化的破坏,但与之相比,中国近几十年经济建设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却更严重。
以建筑为例,随着中国大小城市建筑上的现代化,到处都是西式高楼大厦,大中城市都大同小异,中国的文化遗产所剩无几。比如北京,从机场进入北京城时,几乎不能相信这是两千年的文化古都。在北京的现代化过程中,对体现传统文化的建筑几乎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一位意大利人曾表示,“中国的历史都写在纸上,而意大利的历史则写在建筑中”。这种对比,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在文化载体上的持续破坏。
人也是文化的载体。但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国民的文化教育事实上被忽略。中国的文化没有在现代背景下被发扬光大,在人的换代中,却没有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承。城市缺乏有特色的建筑,就会缺乏性格;而人如果缺乏文化,就会缺乏真正的自信和底蕴。因此,中国如果真的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立起来,没有文化内核是不可想像的。
“文明复兴”不仅仅是指以文明的方式复兴,更多地是指文化的复兴。在欧洲历史上,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对欧洲文明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中国的文明复兴也必将依赖于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