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经济规模研究<修订版>
吉林省珲春市委办公室 李世春
引子——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越来越好,除非他是叛徒或精神障碍患者。但也不能以爱国的名义而不切实际地梦呓“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什么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当然希望中国日益强大,尽快复兴汉唐雄风,忝为子民之一,余亦有荣焉。当然,这期望必须是建立在求真、求实、求是的基础上的。基于经济学原理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本人设计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暂命名为“综合发展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对未来16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规模的成长做了一个预测。主要预测结论是:在保持当前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到2020年,以美元表示的我国经济规模将扩大10倍以上,GDP总量将顺次超过德、日、美,重登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宝座,从而结束200年来第一人口大国与第一经济大国不统一、中华民族沦为他国“跟班者”的辛酸历史。
正文——
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20日发布的信息,我国2004年GDP为159,878亿元,折合19,317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排在中国前面的依次是:美国116,675亿美元,日本46,234亿美元,德国27,144亿美元,英国21,409亿美元和法国20,026亿美元。
改革开放26年来迅猛的增长势头和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15-20年中国经济依然会持续高速扩张。关于202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规模,国内外各界人士作出的预测不胜枚举,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将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其实力大致与美国和欧洲持平”(《大棋局》,布热津斯基,1997)。这里所说的“实力”中自然包括经济实力,特别是经济规模。
2003年10月,著名国际投资商高盛公司发布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 通向2050年之路》的研究报告,报告预测,到2020年,美国的GDP将达到164,150亿美元,日本将达到52,210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布热津斯基的预言实现,届时中国的GDP将远远超过日本,而与美国“持平”,达到16万亿美元左右。有些人对这个结果会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各国经济发展规律,并结合过去26年中国的经济数据就不难发现,这一结果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届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出美国很多。
下面,利用“综合发展模型”,就2020年前我国GDP增长做一个线性分析。
“综合发展模型”的核心观点是:以美元计价的某个经济体的生产总值,在年度之间的综合发展率(又称名义增长率)由四部分构成,即: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变动率和统计口径调整系数。四者在经济体规模扩展过程中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但都不可或缺。
经济增长率,又称核心增长率,是剔除了通胀、汇率变化等因素影响后,经济规模的实际扩增比率,以GDP年实际增长量与上年度GDP总量的比值表示。
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变动率二者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随着核心增长率的提高,某一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和汇率上涨将随之,并且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本模型中,我将二者合称为外围增长率,因为二者是依附于核心增长率而发生作用的。
统计口径调整系数,又称技术增长率,是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改变条件下对统计数据的影响。严格来说,它不是“真实”增长,因为不论统计口径如何调整,经济体在某一时刻的规模是一定的。
结合这四个要素,我们可以得到一个GDP增长模型:
注:GDP m$为以美元表示的m年的GDP;
GDPj$为以美元表示的测算基准年的GDP;
i为经济增长率;
f为通货膨胀率;
k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年升值率;
g为GDP统计口径的年调整系数;
J为测算基准年。
在这个模型里,某年(即m)的GDP(以美元表示)可以通过前述五个要素乘积得到,其中第一个是常数,其余四个为变量。如何确定i、f、k、g的取值是使用该模型的关键。下面逐个分析:
A.经济增长率(i)。
2020年前的经济增长率应如何确定?首先,纵向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成长,1978-2000年平均增长率达9.52%(《就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几点思考》,刘国光,2002)。其次,横向看,根据各国的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国民经济将迎来一个持续的快速增长期。日本1966年人均GDP冲破1,000美元大关,到1984年就超过了1万美元,中间只用了18年。与之相仿,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越过这两大台阶中间都只用了16年(1971年和1987年)、17年(1972年和1989年)、16年(1976年和1992年)和17年(1978年和1995年)。在此期间,“四小龙”的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再次,根据党的十六大部署,2020年我国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即年均增长7.2%。
基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比照其他东亚国家的经验,笔者认为,将未来16年的经济增长率设定为7-8%是比较合理的。
B.通货膨胀率(f)。
衡量货币的通货膨胀率,一般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示。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1982-1997年间,我国年均CPI是8.65%(《中国地区通货膨胀研究》,王明舰,1999)。此后逐渐降低,2001-2002年甚至降到了-0.6%。经济学界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不宜为负值,也不宜过高;当其位于1- 5%的区间时,属于“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增长有利。按照货币经济学原理,货币汇率受通货膨胀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若人民币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元,则人民币将相对贬值;反之亦然。1990-2002年,美国的平均CPI为2.6%(《世界发展报告2004》,世界银行)。为了确保人民币兑美元不再贬值并保持上涨空间,应将其通胀率控制在与美元相仿的区间,即2-3%。
C.人民币汇率升值率(k)。
未来15-20年内,人民币必然会强烈升值,理由如下: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以贬值为总体趋势,兑美元汇率由1980年的1.49:1剧烈下滑到1994年的8.62:1,贬值幅度达5.78倍。从而,在美元计价的我国GDP数值中,此阶段经济高速成长的“奇迹”被“掩盖”起来,反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1994年我国GDP仅为5,425亿美元,比1980年3,015亿美元仅仅增长了不到80%,人均仅从305美元提升到543美元。这部分“掩盖”起来的增长,将来势必要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而逐渐释放出来。因此,换个角度说,人民币的升值是有其深层支撑力量的,其升值将是必然而持久的。
第二,人民币当前的汇率大大低于其实际购买力。《世界发展报告2004》指出,按PPP法(即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02年我国GDP应为56,250亿美元,人均4,390美元,购买力平价汇率为1.773RMB:1$,与当年现行汇率有4.7倍的偏差。其实,发展中国家货币汇率低于其实际购买力是一个普遍规律。《世界发展报告2006》的数据还显示:印度卢比的现行汇率比其购买力平价汇率低5.34倍,越南盾、印尼盾、菲律宾比索、俄罗斯卢布分别低5.21倍、4.21倍、4.2倍和3.65倍。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汇率与购买力之间的偏差将逐渐缩小并趋于消失。例如,1945年日本投降后,日元与美元的汇率为360:1,这大大低于日元当时的实际购买力。随着该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日元自1971年起持续升值,到1995年升到80日元兑1美元,升值幅度达4.5倍,年均升值6.47%。
第三,由于人民币汇率偏低,致使我国外汇储备和外贸顺差超高速增长,人民币正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7月21日,国家对人民币形成机制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一改十多年来盯住美元的实质固定汇率,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准浮动汇率政策,同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上调2%(由8.28:1调整为8.11:1)。数月来,汇率小幅攀升。日前已升至8.08:1左右,比汇改前总体升值2.4%。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依然不减。一方面,我国的外汇储备和外贸顺差仍呈现激增态势。截至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7690亿美元,9个月内增加了1590亿美元。业内人士普遍估计,明年底将达到9,500亿美元,远远超越日本而高居世界第一。1-11月份,外贸顺差达到908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3倍,巨额贸易顺差已经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指责我国进行不公平贸易的口实;另一方面,美、欧、日等国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呼声仍不绝于耳,就像12月19日《国际金融报》载文所称的那样:人民币汇价“涨”声依旧。
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与美国之间肯定还有差距,汇率偏差届时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无疑会大大缩小。我们假定这期间人民币升值3倍,由于8.08元兑1美元上升为2.69元兑1美元,年平均升值6.7%,取其区间即为6-7%。
D.GDP统计口径的调整系数(g)。
我国的GDP核算方法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有许多方面尚不完善,比如第三产业遗漏较多,这也是我国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的原因之一。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去年全国GDP漏统达16.8%,新发现的GDP量高达2.3万亿元人民币,大致相当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规模。这其中,93%来自第三产业。但即使经过此次调整,笔者认为,在2006-2020年之间,中国GDP统计口径仍有向上调整的空间,主要原因是:
经过此次调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虽然较之前的31.9%大幅提升,但仍未能真实反映其现实规模。因为,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一国的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为64%,其中低收入国家为45%,中等收入国家为52%,发达国家为71%。我国自1998年起,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晋升为中等收入国家。40%的比率显然是偏低的。与印度相比较更能说明问题。印度自1991年开始改革,2004年人均GDP为620美元(《世界发展报告2006》,世界银行),经济发展程度远较我国为低,但其GDP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到52.1%。为此,本人预计,未来16年,随着我国GDP统计体制改革和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GDP统计口径仍将保持上调姿态。保守估计,以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0%计算,仅因第三产业统计口径调整将使GDP总体上调20%。取其年均区间为0%-1.4%。
根据以上分析,对GDP增长率、人民币通货膨胀率、汇率升值率及统计口径调整系数确定了一组取值区间,即:GDP增长率为每年7-8%,通货膨胀率为每年2-3%,汇率升值率为每年6-7%,统计口径调整系数为每年0-1.4%。分别取低位、中位和高位值,即可预测2020年我国的GDP规模。
低位预测。四个变量分别取7%、2%、6%和0,综合发展率为15.69%,则2020年GDP是19.87万亿美元,与当时的美国相仿;根据高盛公司预测,2020年我国人口将为14.24亿,因此,届时人均将达到13,954美元,相当于目前台湾或韩国的水平。
中位预测。四个变量分别取7.5%、2.5%、6.5%和0.7%,综合发展率为18.17%,则2020年GDP为27.91万亿美元,人均19,600美元,达到当前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水平。
高位预测。四个变量分别取8%、3%、7%和1.4%,综合发展率为20.69%,则2020年GDP将达39.13万亿美元,相当于届时美国的两倍;人均27,479美元,与目前香港或新加坡相仿佛。
下面是未来16年我国的GDP预测值(单位:万亿美元):
根据这一测算结果,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将在今年(2005年)一举超过法、英,把这两个火烧圆明园的强盗甩在后面;在2007年超过德国,晋级全球三甲;在2010年跨越日本,重振历史上东亚“宗主国”之雄风;并在2019年越过最后一个障碍——美国,从而彻底改写200年来的人类历史。多数人可能认为这一结果令人难以置信。其实,只要稍加了解就会发现,一个经济体在几十年内增长几十乃至上百倍的现象并不罕见:日本1950年GDP为278亿美元,1996年达到44,730亿美元,增长了160倍;台湾1960年GDP不足25亿美元,1999年达到2,686亿美元,增长了107倍;韩国1970年GDP只有80亿美元,1996年达到5,206亿美元,增长了65倍。香港1970年GDP35亿美元,1997年达到1,737亿美元,增长50倍。新加坡1970年GDP19亿美元,1997年达到954亿美元,也增长了50倍。未来15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GDP只需增长10倍即可实现上述目标,既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已经做到过,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到。当然,“任何诸如此类的预测都存在种种缺陷,最明显的缺陷是机械地依靠统计数字作预测”(《大棋局》,布热津斯基)。上述预测仅仅表明:在未来16年里,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有可能的。当然,这种美好的憧憬不会自动到来。只有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才能最终实现近两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开启继汉、唐之后的又一个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