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国家教育部今年公布的去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75%,专家估计约为50%甚至更低.啃老族的流行,令许多家庭经济负担增加,代际冲突加剧,家庭生活蒙上阴影.有关专家已经向全社会发出警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他们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绝不是危人耸听,哗众取宠的噱头,一些令人扼腕的报道已经见诸媒体.这个群体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年轻,有血性,敢作敢为;二是智慧,有知识,视野开阔.一句话,有勇有谋.这样的一个群体是谁把他们推到了失落,失望甚至绝望的边缘?
一.杀鸡焉用宰牛的刀?--经济体系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不足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始终不能摆脱打工经济的命运.所谓世界工厂就是对中国经济的最好诠释.(一)从技术能力和产业水平看,各国优势产业排行,中国处于较低的产业层次.国外经济学家这样排行,中国/日本生产消费品,德国生产投资品,英国提供金融产品,美国生产知识产品,中国/日本处于最于最低端,美国处于最高端.即使如此,在消费品生产领域,中国和日本也不在一个层次,许多投资品(包括生产线)都依赖进口.与产业低层次相适应,整个经济体系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明显不足.(二)从经济增长的路径看,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且更多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经济增长三大动力,消费/投资/出口.消费对GDP的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的近50%下降到目前的30%多,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投资和出口,而投资更多为出口服务.但从出口结构来看,一半以上是加工贸易,即所谓的三来一补.低技术含量和血汗工厂制度造就了沿海地区的繁荣,而这种繁荣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和管理支撑,高素质劳动力除非自废武功,否则有何用武之地?杀鸡焉用宰牛的刀,中国经济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形成了高素质劳动力就业屏障,这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二.生不逢时与上错花轿嫁不了郎--供给过剩和错位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也是中国改革的历程.(一)两项改革让大学生们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一是始于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二是始90年代初的国有企业改革,3000多万下岗失业工人期待再就业.十一五期间,每年城镇劳动力就业缺口1500万(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生不逢时,"谁让你出生在中国呢?"(二)跛足而行的教育改革也让大学生们深受其害.普通高等教育突飞猛进,职业教育步履蹒跚.一方面,大学生绝对数量增加,超过了社会可提供岗位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缺少有效供给.上错花轿怎么嫁得了郎呢?三.千里姻缘无线牵--供求沟通障碍就业是民生之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公平的就业体制,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许多困境.(一)比老爸的就业体制.一府两院,即公务员系列,以及国有企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特征:只讲关系,不讲效率,大学生们在这两个部门的就业竞争就是权力的竞争.私有经济部门,由于其家族企业的特征,就业竞争成了资本和血缘关系的竞争.概括起来,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就是比老爸的竞争.谁让你没有一个好老爸呢?(二)无人负责的就业服务.政府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政府的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专供衙门服务,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身居象牙塔,名不副实,社会中介一味赚钱,企业以买方自居,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就业,千里姻缘无线牵,你就在黑暗中可劲摸索吧!四.英雄惜英雄--谁来战略投资服务未来20年中国的社会中坚大学毕业生今年是314万,明年是......后年是......无论我们怎样看待这一群体,喝可乐长大的一代也好,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一代也好,未来20年将是他们的天下.数以百万计的优秀人群,他们的价值何在?--消费力量/市场力量/经济力量/政治力量!苍天无眼啊,偌大中国,竟无人意识到这个群体的战略价值而投资服务于未来20年的社会中坚!(有共同兴趣探讨者请电邮zqy123@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