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先行指标:出口订单指数高于新订单指数
2006年6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PMI指数为54.1%,4月、5月的数字则分别为59.5和54.8。过去2个月来一系列的调控紧缩措施似乎对于高涨的经济活动开始产生影响。不过,从去年1月起,PMI指数已连续18个月高于50%,这显示中国制造业经济继续处于增长周期。
此外,6月PMI指数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仍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58.7%、57.3%和58%。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出口订单指数为58%,虽比5月微幅回落,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也是12个月来首次高于新订单指数,显示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购进价格指数6月则达到64.1%,为14个月以来的高点。金属、能源、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上扬,企业成本上升压力进一步加大。消费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一季度增长12.5%后,4月份、5月份增幅又分别达到13.6%和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月份累计达303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6%。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收入数据来看,城乡居民收入间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06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09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0.4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依然需要时间。 乐观的方面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继续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区间,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最低保障收入等等政府正在实施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成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保障。 但与此同时,住房、教育、医疗等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并没有减弱,我们预计在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保障制度未得到明显改善前,收入的快速增长并不能带来社会消费的快速增长,短期内,我们预计消费将稳定在现有的增长水平范围。 但有一个趋势是明显的,由于政府已经开始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众多对居民即期消费及未来消费有深层次影响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收入增长带来的累积效应必将会逐步体现,也因此可以说中国消费增长正走在即将加速增长的路上。中国消费繁荣的启动依然值得期待。通胀压力继续加大 紧缩货币似成必然选择
沿袭1-2月所体现出的趋势,在经济持续扩张的带动下,CPI指数自3月份启稳后,4月、5月出现持续回升,分别上涨1.2%和1.4%。此外,PPI指数也逐渐走稳,5月份PPI指数同比上涨2.4%,较4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见图7)
CPI指数的回升主要是因为公用事业领域价格调整因素以及食品价格回稳,此外由于消费的稳定增长对于非食品价格的拉动力也将会继续保持。5月份CPI指数构成中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分别上涨1.9%和1.1%,而4月份的涨幅则分别为1.8%和0.9%。此外能源价格的上升降带动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价格上升,当前整体物价上升的压力将会明显高于市场之前的预期。
5月份以来,PPI指数开始走稳,主要的原因是能源和金属价格上升。不过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时滞的原因,目前已经开始回落的金属价格因素还没有在PPI指数上显现出来。由于政府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投资增速过快的问题,预计原材料价格的反弹不太可能继续强势。但总体来看,由于需求继续保持强劲,PPI指数未来的运行态势需要更进一步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发布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则已经是连续3个月走高(图8),再联系到CPI与PPI之间"喇叭口"的合拢现象,这些都表明能源、原材料、大宗商品等等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开始向下游传导。中国阶段性的深层次通货膨胀问题也许很快将浮出水面。投资和信贷增速过快带来的通胀问题无疑将是下半年政策制定者所必须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政府在下半年将会继续执行货币紧缩政策,并且加大执行力度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