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中国改革开放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国退民进”。政府逐步摆脱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指令控制经济、社会的模式,更多的依靠市场和社会团体进行自我管理和发展。这种方式克服了全能政府所面临的知识论困境,从而减少了政府由于信息不完备而导致的政治决策的负面影响。并且,这样的过程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实现人民的自治权利,因此是中国改革所取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成绩。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另外一种情况得到了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财政迅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了GDP增长速度的2倍。但是,由于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不完善、教育医疗房价高速上涨、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等原因,百姓的生活负担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人将这一现象总结为“国富民穷”。
“国退民进”和“国富民穷”这两种现象同时出现是一种很有趣的社会现象,值得人们好好关注。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民”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国退之后的民进并不是全体社会民众的跟进,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只是一部分利益既得群体的跟进。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际资源获得大量的改革利益,迅速填补国家推出后的真空领域并获得大量的财富和权力。而更广大的民众实际上只是民穷的主体,承担起了改革的运行成本。在各个生活领域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向上流动的结构性机会,甚至逐步滑落到了社会的边缘。
“国退民进”和“国富民穷”不应该成为改革中出现的两种方向截然相反的趋势。说到底,国退民进只是一种手段,最后的目的是实现民众的富裕,否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在未来的改革中,民依然是要进的,但是国家应该给更多的人进入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富民富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