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份的全国财政收入超过了1.5万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以往,这些数字通常被看作“财政收入情况喜人”,但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楼继伟却笑不出来。(2006年6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
如果要放在以往,这一数字的确是会被看作经济快速发展、形势大好,甚至是作为政府政绩的一种标志,但作为一国之财政常务副部长的楼继伟,此时,却对这一数字难以笑出声来。这笑不出来的背后,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经济发展中一些现象的冷静思考。
因为透过这一数据,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在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最突出的便是结构性的经济增长问题。作为以税收为标志的政府主要经济来源,如此高幅度的经济增长指标所反映的,主要是一些行业性的产能过剩和一些地区的房价飞涨的实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和警觉。
此前,根据各方面提供的经济指标,财政部预测前四月财政收入的增幅仅是14%。日前,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会客厅》节目中,楼继伟就直言:“我们估计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在百分之八点多,物价上涨也就是1%~2%。”所以,连14%这个数字,楼继伟都认为“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了”,但现实情况已达到22%。面对增长接近一倍的这一数字,如果还不能够保持足够的冷静,解析数字背后的种种原因,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被虚假的数字冲昏头脑,在“财政收入情况喜人”的数字中迷失方向。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才首次突破1万亿元。到2002年的时候,时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的金人庆还预测,要到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才能达到3万亿~3.5万亿元。现在,仅仅在2006年走过了三分之一,全国财政收入就达到了1.5万亿元,这是继去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后的又一个惊人数据。
我们看到,在国家财政收入数据的背后,是一些省市更为庞大的财政收入的惊人数据。具体来看,与去年同期的财政收入数字相比,1月份,黑龙江和内蒙古以50.1%和39.4%分列财政收入涨幅的前两名,而城市方面,深圳和厦门的财政收入涨幅分别达到了65.2%和49.2%。2月份,黑龙江以49.8%的涨幅高居全国首位,陕西省的财政收入增幅也达到了43.6%。而厦门和深圳,则分别是51.8%和45.1%。3月份,黑龙江的财政收入涨幅仍然高达40.7%,厦门和深圳也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49.2%和47.3%。4月份,财政收入涨幅开始回落,黑龙江以41.9%,陕西以38.7%分居前两位。而厦门和深圳两城市的风头不减,仍然保持了51.4%和48%的增幅。
事实上,在这些所谓的“喜人”的数据背后,产能过剩、房价飞涨也正是排名前几位的几个省市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况且,支撑如此高的增长数据,也明确显示出了目前在个别省市经济过热的种种表现。因此,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加强对税收政策进行适当地调整,使一些地方的经济过热现象得到有效地扼止,使其财政收入的增幅能够回落到应有的、适当的位置,仍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并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否则,如果我们还是以单纯的一个数字来考核一个省或者一个地区的政府业绩的指标,而不注重数字背后反映出来的那些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一些增长过快的数字盲目地津津乐道,甚至于还沉浸在一片大好形势当中而沾沾自喜,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尝到经济过热所带来的种种恶果。在这一点上,也许正是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楼继伟之所以笑不出来、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的关键所在。因为在他看来,如此高幅度的增长率,带来的并不是“喜人”的效果,很可能蕴含着发展中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甚至是预示着经济泡沫的某种征候,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关注和警觉的问题。
可见,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幅并不是越高越好,数字越大越喜人。因为在有的时候,数字也许是把双刃剑,在快速增幅的里面,也还蕴含着虚假的、被人为夸大的成份。如何把国家的财政收入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恰当的位置,既能够反映各地财政收入的实际情况,使之符合科学的发展观,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较为全面地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也能够作为调节经济过热的一种睛雨表,及时地反映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从而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使国家的财政收入能够真实地、科学地反映实际情况,这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好的一个突出问题。同时,面对一些地方过快、高幅增长的财政收入,如何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增长过快的财政收入尽快地回落到适当的位置,也是需要我们面对并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的、现实的问题。否则,单纯地看数字,以数字论发展,以数字论成败,以数字看政绩,带给我们的只会是一时的快感,而接下来面对经济过热所带来的种种恶果,我们所要承受的将是长期的阵痛,这方面的教训尤其深刻,这也许正是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楼继伟面对高达22%的增幅之所以笑不出来带给我们的一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