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混合:中国经济趋势理解



§改革造就公与私、国与民多元综合的混合经济

改革近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私有经济、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已占据半壁江山,公有经济、国营经济逐年退出现今已不再是公有经济大一统的局面,传统一大二公的公有制经济事实上已经嬗变成一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经济综合的混合经济,我将其称之为主体公有混合所有制经济。两种经济如同经济飞行器的双引擎,如同经济列车的双车轮,正是这种新经济格局,给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起飞带来了强劲活力。

然而,公与私、国与民之间究竟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比例状态?国退民进了好多年了,还要继续退?两者之间究竟到了多大比重才符合中国国情?近来,关于公与私、国与民两大块经济比重有多种版本,但多有歧义。幸好,原国家统计局老局长、著名经济学家李成瑞依据权威资料经过自己的计算写有《关于我国目前公私经济比重的初步测算》一文(光明网,guangcha.gmw.cn),向世人传达了这一宝贵信息:

2005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在三大指标中所占的比重大体如下:

1、资本:公私经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3%与47%;

2、就业人员:公私经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9%与61%;

3、国内生产总值:公私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39%与61%。

从资本的角度看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份额,其比重为53∶47,基本上可说是旗鼓相当,公有经济略占优。但从就业人员与产值角度看,私有经济明显占优。从观察到的经济现实看问题,民营经济、私人经济更具活力,更具效率。当然,公有经济、国营经济在改革中经过洗心革面,经营水平获得显著提升。

 

§人类社会享有双重的大自然恩惠:“公共动力”、“个人动力”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两大动力系统;一组是公共动力,一组是个人动力。在不同的经济社会,两大系统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迄今已知,公共动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部落经济、氏族经济、皇权经济、国营经济、劳动集团经济、公有经济等;个人动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个体经济、私人经济、家庭经济、子民经济、民营经济、资本经济等、

  人类社会得天独厚,享有双重的大自然恩惠。任何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个人性。但人类组成社会,他又具有社会性。人的两重特性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个性与类性、私与公、利已性与利他性等等双重心性。在经济生活中,则最终形成个人经济动力与公共经济动力两大系统。比如劳动力,每个人都具有能动的个人劳动力;但在一个劳动组织中,又凭添一种集体协作力。

一个健康的经济社会,必然承袭大自然的双重优惠。这种经济必然具有双引擎经济动系统,因而它也必将更有效率。

但这两者必须协调发展,均衡运行,畸轻轻重都将令经济失衡,从而出现偏颇,导致事端。

 

§极端的、纯粹的所有制都是只要一种动力系统

   极端的,纯粹的私有制经济或公有制经济,都是只要一种社会经济动力系统,都是排斥乃至摧毁另一种社会经济动力系统。因而,在本质上来说,它都是反人性的、反自然的。任何一个经极端的所有制形式建成的社会经济,都不能重熙累洽,都难以长治久安。任何一个社会,如反复出现骚动、闹事、内乱,你去洞悉深层原因,都与所有制形式的极端性相关。决非危言耸听;两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东方世界是一类例证;1980年代发生的苏东剧变则是另一类例证。我在1986年第一次在中国学术界提出上述看法(详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巫文)时,还只是论断,历史只证实了我的逻辑判断的一半。后来则不同,我的结论得到双重的证明。两组经济动力系统的背后,是两组利益激励机制。一般说来,个人利益决定个人动力,公共利益决定公共动力;前者与效率正相关,后者与公平正相关。社会如果走偏,执一端而不顾另一端,会变的脆而没有弹性,它怎么适应由此产生的与日俱增的紧张状况和社会变动呢?

 

§健全的社会必然包容人类的两大动力系统

  一个健全的社会,必然包容人类的两种利益机制,必然启动两组经济动力系统。当然,两组动力决不可能平分秋色。至于某个社会究竟是以公共动力为主体还是以个人动力为主体,是由社会的经济体制特别是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的。毫无疑问,在中国,当前我们应以公共动力为主体。问题在于,改革前的中国经济,已经走进只领先公共动力而排斥个人动力的死胡同。为什么叫“拨乱反正”弃旧图新,正是将一辆沉重的独轮车从历史的叉道上拉入正轨,不正是这种现象的生动比喻?是否只能用白猫捉老鼠而排斥黑猫呢?我想,改革只所以取所成效,个人动力的启动,民营经济的崛起,是基本因素。启动个人动力系统,决不全是发展私有经济。纵然作如是观,有公有制在,有共产党掌权,它不必然会为社会主义中国服务吗?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在一个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系统中,个人动力也会获得它在私有制经济系统中具有的截然不同的“整体质”。诉诸加紧启动个人动力系统,决非是用“私有”去化“公有”。私有化是一种思潮,一种主张用资本关系、用盘剥劳动、用牺牲自主劳动者利益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思潮,一种主张建立私有制经济的思潮。而启动个人动力,虽然主要表现在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上,而且也必然表现在给公有经济注入活力上。就非公有制经济而言,私人经济仅仅是其中一种形式,合作经济,合资经济、公有民营经济也是主要形式。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经济格局

在反思改革中,公共大众对于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于是近来有人辩解说,民进国退与国进民退都不对,两者应平行发展。这种观点比之片面强调国退民进的看法似乎要明智。然而仔细思考也不尽然,因为这是一种非历史观。

面对大一统的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要培育、扶持私人经济、民营经济,国退民进的阶段性政策是必要的。事实证明,这一政策在启动民营经济、私人经济中,使其获得迅速发展壮大。但私人经济、民营经济壮大到业已占据一半江山的形势下,再继续国退民进,显然就大受质疑了。如果不进行反思,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任由私人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不复存在。所以,正确的提法应该是,坚持两种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之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使社会生产的双引擎配置达到最优,使中国经济的历史车轮和谐运转。该国退民进就国退民进,该民退国进就民退国进。这是一个双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均衡过程。什么平行发展?难道畸轻畸重了也要平行?私人经济如果过重了,也要平行发展?

 走向混合:中国经济趋势理解

当前令担忧的,一是西部及落后地区,两种经济比重仍不协调,民营经济有这些地区还有有待提升。认识到这一点容易,帮助这些地区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却是一大难题。

二是私人经济、民营经济的在总体上增长过快。如何调控两种经济的比重,使之宏观经济运行均衡,是摆在高管面前的另一道难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4835.html

更多阅读

中华论坛 郎咸平:中国经济2015年将彻底崩溃 发表于:20

【中华论坛】郎咸平:中国经济2015年将彻底崩溃近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云 南、郑州等地相继发表演讲。针对中国经济,朗咸平依然用大量的数据证明,中国经济 正在走向危机,并大胆断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走向崩溃,中国经济危机将全面爆 发。中

2014:中国经济在新起点上转型升级

      【上篇】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将更有望得以实现,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城镇化:中国大趋势

     何谓城镇化?城镇化有时候也被称为“城市化”,是针对中国传统的农村居住结构提出的,主要有两种城镇化路径:一是农村人口直接向城市转移,通过城市的扩张来实现城镇化。二是在现有乡镇基础上进行城市化提升和改造,通过完善现有城镇

姚景源: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要依赖财政政策

   即将到来的2013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直至2012年三季度,中国经济经历将近七个季度的经济增速下滑后,终于在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触底反弹,业内预计2012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回升至7.8%,高于第三季度的7.

声明:《走向混合:中国经济趋势理解》为网友發糞的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