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盛传HTC生于台湾,发于欧洲,盛于北美。HTC在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北美地区占其总收入的50.6%,欧洲占32.3%,而亚洲仅为17.1%,中国内地则更低。2011年,HTC在美国拥有近1/4的市场占有率,自有品牌出货量为570万部,成为美国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 HTC曾经的辉煌离不开谷歌的Android系统。HTC在2008年开始发力生产Android手机,公司业绩也随着旗下的“G”系列手机而迅速增长,HTC逐渐成为知名智能手机厂商。抓住智能手机发展的先机,HTC在美国市场取得了超过苹果的成绩。同年,在拥有Windows Mobile系统智能手机时代开创者头衔之后,HTC又一次成为了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时代的开创者。 在决定走品牌之路后,因为代工时对国外市场的了解,让HTC没有选择从中国市场起步,而是先走欧美市场。而自2010年7月HTC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后,HTC逐渐加大与中国运营商的合作,任伟光此前表示,只有完成中国市场的布局,HTC的品牌转型才算完成。HTC要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其来自中国的国际品牌形象。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点评:拥抱运营商 代工背景是HTC在技术和设计上的优势,这转化为硬件竞争优势,在市场开创初期体现得很明显。但随着产业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软件应用和体验让这项优势减弱。为此,HTC通过并购软件公司强化自身软件,同时向创造差异化体验的方向努力。 市场策略上,HTC无疑抓住智能手机发展的市场先机,开创与欧美运营商的合作模式,搭载Android平台率先在欧美市场取得了成功。欧美的智能手机市场比中国要早发展2-3年,凭借市场先机,HTC进入欧美市场能发展更快。但之后的迅速下滑,却让人难以预料。颇让人感觉HTC的品牌转型还没有真正完成,其赖以迅速发展的竞争优势却已不复存在。 一方面,随着苹果、三星占据欧美市场,HTC的先发优势已被广泛复制应用。另一方面中国内地市场上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模式,三星等企业也早已采用,其相对完善、成熟销售渠道让HTC这个在中国市场的“迟到者”根基稍显薄弱。
![无限挑战追击战 从主战欧美到追击中国](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035369003807.jpeg)
当然,基于三大运营商定制手机年出货量的庞大规模,对HTC提升销量应当充满期待,最不济也有利于它摆脱用户心中水货HTC手机泛滥的形象。只是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模式,虽然在欧美市场很成熟和成功,但是对于并不习惯定制手机消费的中国市场,吸引力要素不可忽视话费补贴力度。而且客观来讲,与运营商合作是智能手机提高出货量的主流方式,但与此同时,这种B2B2C的方式减少了品牌直接与客户对话的机会,对重视消费者体验的品牌来说,减少了客户通过体验感知品牌的接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