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眼前什么都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每当经济和产业出现低迷和转折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想到狄更斯《双城记》开篇的这段让人既感到慰藉又感到严峻的名言。
中国企业目前遭遇到的挑战,会让我们直接地感受到商业的原色,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意识到商业是需要“真功夫”的。而商业模式,就是这“真功夫”的重要内容。
管理大师克里斯坦森早在2001年就提醒说:中国企业基于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构不成商业模式,它们要获得真正的竞争力,迟早要转向对商业模式的关注。商业模式是屏蔽行业恶性竞争和整体经济低迷的最终的防御工事,是在令人绝望的冬天里置身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时间机器”。
自创刊开始,商业模式就是我们持续关注的话题,并且在国内商业媒体中首次提出了商业模式完整的定义、框架和指标体系(见2007年5月号“封面专题”《你卖的到底是什么——商业模式及其创新》)。我们发表的案例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关于商业模式的。在展望2009年商业前景时,我们想到了尼葛洛庞帝的名言——“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它创造出来”,与其对众说纷纭的问题进行心中没底的预测,不如盘点一下在过去的一两年中中国商业世界出现了哪些“操之在我”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对于众多面对整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寻求经营的某种确定性的企业来说,不可能是“终极真理”、“标准答案”或“万能钥匙”,但却能提供激励、信心和启示。
这就是我们在今天重提并格外强调商业模式的原因。
一个商业模式由“独特的客户价值主张”、“独擅的资源与能力”和“独享的盈利公式”三个维度组成。“独特性”是成功的商业模式的精髓,因为任何生意(哪怕是最简单的生意)都有其模式,都包含价值主张、资源和能力与盈利公式,只不过因其简陋性或缺乏独特性而轻易被替代,被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独特性指的并不是一次性完成(“一招鲜,吃遍天”)的“点子”,而是一种持续精进的博弈。很多我们猛然想到、看到的独特性,实际上是我们很快就能意识到其粗糙和简陋的独特性。在五颜六色中看到了黑色,似乎是找到了独特性,其实,对于色差敏锐的人来说,黑色不过是一种简单至极的分类。据说一个经验老道的印染工,甚至能分辨四十多种黑色。从突发奇想的需求归类到真正的“战略性市场细分”,其间的距离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这常常是一个“望山跑死马”的距离。很多创业行为和新市场开拓就是这样含恨死在路上的,或者莫名其妙地死在“平均化陷阱”和“最大公约数陷阱”中的。
真正的“战略性市场细分”的精微性,常常是只有相同境遇和经历的人才能共享其妙,它是最终感受到的人事先无法预知和预感的。我们常常说“规划和设计商业模式”,但商业模式的创造更接近于在苦心孤诣的探索中突然有如神助的艺术创作而不是步步有据的科学推理和技术设计。只不过,这种别开生面的创造并非得自“天”和“神”,而是在潜心探索中暗中积累的各种隐性信息因某种提示和刺激而在瞬间被激活和合成的。商业模式从来不是靠小聪明赢得的市场花招。
然而,一种商业模式一旦被创造出来,在信息透明的时代很快就会成为一种被同行竞相征用的“类公共资源”。其横空出世的竞争优势可能因为这种征用(常常还表现为创造性征用、而且是被拥有强大资源和能力的对手征用)而迅速递减,直至完全消失。所以,成功的商业模式的独特性之外,还必须具有一种特性:对被征用具有免役功能,即可持续性。
作为商业模式的三维之外的另一维,可持续性实际上是空间维度之外的时间维度。只有拥有这种四维空间的商业模式,才能称得上“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