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的发展一定与本行业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相对应,研究与总结越多、越丰富,这个行业的发展就越快速和健全。近20年来,中国的公关关系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也逐步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期,应该说,与越来越多业内中人著书立说、研究各种经济形态下公共关系的发展理论不无关系。在理论研究上,来自实践的经验意义非凡,它有助于我们避免陷入纯理论,而失去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行业人士的从业素质,从而在工作中以“科学+艺术”的实践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就从事公共关系领域工作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因素,第一个就是组织主体,包括企业、NGO和政府机构,甚至一个国家,都可以应用公关的专业方法实现特定目标;第二个因素就是这个目标,没有目标也就无所谓公关的存在;而第三个因素就是“形式选择”问题,即采用哪种形式来实现目标的问题。因为公关策略是一个组织的战略问题,所以,基于沟通的形式选择其实是“不拘泥、不刻板、很丰富”的,从新闻传播到互动活动到广告告知,无不是可以选择的形式。然而,因为以前受到某些营销思维影响,一些人、甚至是公共关系业内的人也总愿意将公关和广告划分的很清楚,割裂两者的联系,不断探究孰轻孰重,这实际等于自己“走窄了”自己的路,对实现目的有害而无益。
![郑砚农:为《左公关右广告》序](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165273146631.jpeg)
美国人阿尔.里斯写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中译名),就书名来讲,在实现组织目标时会有先后,但就其位置还是不说第一第二,因为战略管理和执行管理你能说哪个不重要呢。本书中,韩志锋提出“左广告右公关”的观点,是对实际状况的写实。如同餐桌上的刀与叉,它们各有分工、各有特长,吃饭的人不能简单以其中一个代替另一个。当然,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现状是目前广告投放量大、公关投入量小。据中国广告协会的统计数据看,2007年我国的各类广告投放量超过的2450亿人民币,而专业公关公司的年营业额仅100多亿,除去统计方法上的原因,主要的还是大家在认知上存在差异,一些包含在大型活动中的广告、一些受公众欢迎的公益性广告或一些带有新闻话题性质的广告,应该列入谁的范畴,还需要大家逐步探讨。出现以上情况,也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国际上也大体类似。但随着全球化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这种情况会逐渐变化,这仍然可从阿尔。里斯的书名看出一二,“公关的崛起,广告的衰落”(英文名)除此以外,在《左广告右公关》一书中,我们可以详细的看到一些经典公关事件的发生背景、创意意图和执行中的技巧方法,既有事实,又有提升;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事务操作。24条品牌推广建议,也是作者送给企业品牌管理者和咨询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锦囊妙计”。还有,近50多个的品牌索引方便读者迅速捕捉内容精华,对公务繁忙、惜时如金的商务人士,也称得上是一种“人性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