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产业增长与发展 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便兴起了海参养殖热。因为非典的“教育意义”,更加催动了海参消费市场的发展,大批资金投入这块领域,推动了海参产业的增长。而最具代表的就是“连参”和“鲁参”,看看下面的数据,以一斑窥全豹,可以大致了解中国海参产业的基本状况。
大连海参年产值图 width=468 align=middle>
山东省海参年产值表 width=468> 如果单单从数据上分析,毋庸置疑,海参产业一直在增长,以两年为基准单位,大连海参近乎3倍的增长速度让人惊叹,而另一“大腕”山东也不甘示弱,从2003年的五十亿到2007年的一百亿,都将这个行业的疯狂演绎得淋漓尽致。 短短十年,相比其他产业来说,海参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消费量节节攀升,下面是中国市场最近几年的海参消费需求增长情况。 消费需求年增长保持在10%以上,用BCG矩阵的概念就是这个产业处于辉煌的增长期,无怪乎大量的资本——不管懂海参的或者不知海参为何物——都义无反顾的投了进来。 然而海参产业增长意味着海参产业发展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先摸清产业增长和产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增长与发展,并非经济学里的同义词,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产业发展不同于产业增长,以海参产业为例,海参产业增长指的是海参产业生产能力、经济潜力的增加,从产出角度来看就是海参产业量的提高;而海参产业发展就包括了更加宽广而深刻的含义,海参产业发展水平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海参产业的增长;第二,海参产业的均衡发展,即从时间序列的产业波动性评价产业的均衡;第三,海参产业的协调发展。主要在于评价产业部门、产业要素在产业发展中协调一致的程度;第四,海参产业发展的效率。实质上是要考察海参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果。 四个方面的综合考评后就能够知晓海参产业发展状况。可见,海参产业发展包含着海参产业增长,而海参产业增长则只是海参产业发展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海参产业增长是海参产业发展的前提,反过来海参产业发展包含了海参产业增长,用数学上的术语就是:海参产业增长是海参产业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因此,有些人认为海参产业增长必然会带来海参产业发展的认识就是混淆了二者的区别所致,在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区别这两个概念有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第一,区别海参产业增长与海参产业发展的概念,有助于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如果混淆不清的话,必然容易导致人们片面追求海参产业经济的超高速增长,诱发增长过热和失衡,恶化海参产业发展中各部分的协调,引起失衡,最终伤及整个海参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明确,增长不等于发展,不能做有增长无发展的事情,罗伯特·克劳尔在《没有发展的增长》对此有经典的论述。 第二,有利于海参产业结构合理化。如果产业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认识不足,偏爱以产值、速度为特征的产业增长,盲目追求高速度,结果必然来产业结构不合理。如果从海参产业发展的全面性出发,坚持适当的速度和结构均衡,在产业发展中注意各大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的比例,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那么就有利于产业增长的质量提高。 显然,要想求得海参产业发展,首先必须求得海参产业增长,并应使增长达到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投有增长这个前提和先导,发展的各方面均失去了基础。从海参产业发展四个考量点出发,目前的中国海参产业发展究竟如何呢? 养殖海域不断扩大; 海参经济产值节节高升; 消费者逐年递增; 加入“游戏”的企业和投机者越来越多; 造假者层出不穷; 无产品标准,没有行业准入规则; 竞争无序冲动,价格战,消费者以价格为购买标准; …………在海参这个无序的行业里,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吗? 需要政府及监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吗? 需要投入产出比分析吗? 还要宣扬经典的“黑猫白猫”理论吗? 我们知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海参火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整个产业发展沉寂了,经过数十年的低潮,由于海参本身确凿的营养价值,海参又翻身了,一个产业的兴起很难,而毁掉也很易,任何涉及此行业的人都关键。而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想象一:大量资本进入,全中国海岸线都在养海参,中国海参将成为“山葡萄酒第二” 海参产业的燥热,引起了更多资本的投机行为,这无可厚非,哪里有利益就去追逐哪里,这是商人的本质。在海参热虚假繁荣的背后,在大量资本鱼贯而入的海参盛世,在中国海岸线全线“参香”的背后,是否酝酿着一场大的危机,中国海参是否会重蹈山葡萄酒宿命,成为“山葡萄酒第二”?而这场由海参引起的热极生寒的危机,谁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关于山葡萄酒热,我们听到了太多的抱怨:政府批评生产者钻政策空子,企业责怪政府的低标准放纵了低质产品,而专家们批评消费者“热捧山葡萄酒”行为的“无知”。实际上,如同任何一个单纯的条件不能促成“山葡萄酒热”一样,一个因素是也不能够击垮那个风光无限的“山葡萄酒”。 品质决定命运。从这个层面上看,有时候消费者的热捧并不代表认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广大中产消费阶层的形成和葡萄酒质量标准的逐步完善,那些用水加糖加香精加色素加果汁加食用酒精兑出来的“山葡萄酒”注定将成为市场上的匆匆过客。 如今的葡萄酒行业已经井然有序,那海参呢?从炉渣灰“海参”到木耳“海参”,再到技术含量,仿真效果更绝的“盐海参”,中国海参市场被大量的假货,劣货所充斥。受伤的将不仅是消费者,还有那些系出名门的“刘皇叔”,“孙仲谋”等,是整个海参行业的灾难。 一、炉渣灰“海参” 山东济南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在一家超市进行检查时,发现一盒海参标价288元的“海参”外包装上生产日期模糊,保质期没有,生产厂家地址系手写的。而当撕掉包装上的塑料薄膜,执法人员发现“海参”非常干硬,用手一摸,满手是灰色的土屑。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一名执法人员拿起一个轻轻一掰,“海参”居然啪地一声碎成两段。用手一捏,炭灰哗哗往下掉。原来这种“海参”是用炉渣灰经专门的模子做成的。 二、木耳“海参” 王女士在燕山小区附近遇到一个流动小摊贩在卖干海参,对方自称,这些干海参是一个熟人送给他的,数量不多,随便给个价就卖。王女士当时还仔细看了看这些干海参,觉得质量不错,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花了60元钱,买了5个所谓的干海参。当时王女士心里还挺高兴,“这个价格相当于不到200元一斤,在海参专卖店里干海参最便宜的一斤也要1000多元呢。” 当王女士想吃海参了,就拿出来用水泡,但一泡竟发现这些海参立刻变软了,清水变成了黑汤,随之可见许多细小的黑渣。再用手轻轻一搓,竟碎为几块。王女士知道,如果是真海参,不会这么快就泡软,即使反复冲洗,也没有黑色染料般的物质,而且掰开后中间会有肠体相连。这时王女士才发觉自己上当了,于是就带着这些假海参到消协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