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从合俊公司分流出来的宋女士,拿到自己3个月的工资后,准备回到老家湖南永州找工作。
珠三角外向型经济遭遇“寒冬”的时期,企业倒闭,职工失业在所难免;而内地企业却张开怀抱尽情地吸纳返乡的务工人员。
代表着全国产业转型风向标的东莞,率先显现出人口就业环境的变迁。随着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民工荒”从沿海转移到内地,而沿海技工人才越来越走俏,企业用工条件和环境亦发生变化。以金融危机为分界线,转型时期的人口就业环境也在随之转型。
“民工荒”从沿海转移到内地
东莞市美亚的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位于东莞市北部的石龙镇,最近该公司贴出一张招聘启事,要招数十名普工,结果不到半日就有上百人前来报名。
“现在的招工形势与两年前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只要听说有大厂招普工,公告一贴,就有一大把的人去应聘。”长期在石龙做“猎头”的老王介绍,今年以来,上述情景最近在当地的一些大公司频频出现。
去年以来,受最低工资提升、人民币升值、电费、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东莞许多实力不济的企业倒闭或转移,这部分企业原有的普工便被迫分流。
石龙镇某电子企业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为了维持生存,今年将订单减少到一半,并缩减员工人数,由500人缩减为200人,于是分流出的300人重新被推向劳务市场。这些分流出来的员工如果不愿离开,就会继续在东莞找工作。这样,同行业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也得到了相对缓解。
据当地知情人士介绍,这种情况在东莞市的虎门镇、长安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的地方均有出现。在广州、深圳等地,上述类似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与沿海城市不同的是,内地一些接受“双转移”的城市则开始出现“民工荒”。据《武汉晚报》报道,8月17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腾飞择业市场举行的招聘会上,3000多个包括普工、操作工等在内的岗位,前去求职的人员只有数百人。这是武汉市首次出现夏季用工荒。
就在最近,内陆各地关于用工荒的报道相继涌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今年上半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49个,由此造成务工人员缺口近5000人;劳务输出大省安徽去年用工缺口达40万人以上,今年仍有可能增加……
在西部多个省份的企业,从去年起竟招不到工人,“民工荒”向中西部地区扩散,这已成为当今中国人口经济的新动向。
沿海技工人才越来越走俏
在中西部地区正以“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方式吸纳务工人员的时候,企业对工人的要求在提高,但工人对薪水的要求亦在提高,这在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在整个珠三角就业市场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然而,企业在网上开出的价码,让求职者感受到的同样是“差别”——同样在一家电子企业,技术工基本工资1500元/月,而普工730元/月。
尽管如此,技工、熟练工仍然严重缺乏。近日在东莞市长安镇举行的一场莞深制造业大型专场招聘会上,506家企业提供的11326个招聘职位,主要招熟练工和技工,但求职者却只有近7000人。
广州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师符益群分析认为,在目前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加工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萎缩的同时,一些有实力和有品牌的企业对人才要求则越来越高。
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让珠三角的企业进入新一轮洗牌的同时,也让就业人口进行了一轮洗牌。种种迹象表明,珠三角就业市场的供需双方都在朝着“两极分化”方向变化:有实力的企业,不愁招人才,而有实力的求职者,则不愁找工作。反之亦然。
“一部分有竞争力的外来务工人员会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而城市化,另一部分则要被迫退出这个就业市场。”广东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认为,让普工从珠三角流向广东两翼或内地,让高端技术工留在珠三角,这正是珠三角各地决策者期望的情况。目前的人口就业结构已形成市场调节机制,因此地方政府的就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可能会在较长时间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