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课题组推出2006年《医疗卫生绿皮书》。“绿皮书”认为,中国10年医改确实造成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等问题,但是其原因并非如国研中心去年的研究所言是推行“市场化”惹的祸,而是政府投入“缺位”、监管“不到位”和功能“越位”造成的。(5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在这样一份劳命伤财的《医疗卫生绿皮书》面前,我无法欣慰,甚至早就“审揭露问题”疲劳了。纵观内容,也非宏大叙事,医改失败只因政府投入和监管“缺位”的这个道理,如果去问任何一名为看病难消得人憔悴的百姓,都早就痛于心坎。一句话,医改失败的问题缺的并非揭露,而是百姓医生“守夜人”的积极应对。
我们知道,去年7月曾引发舆论“地震”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报告得出了一个让所有医卫主管者蒙羞的结论:10年医改不成功。“震后”近一年来,中国医卫又经历了太多的阵痛:哈医二院惊曝天价医疗费事件,围绕此案接连暴露了医疗领域的一桩桩糗事;胡卫民、肖启伟等“举报医生”公开出来与“红包”抗争,但最终败下阵来,即便是卫生部部长高强曾接见过的肖启伟也难逃厄运……
而且,在百姓耳边,还一次次地听到卫生主管领导出来为失败医改“叫魂”——我们从未说过10年医改不成功的话。循这些怪况望去,我们便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医疗问题有目共睹,10医改失败早就成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根本还没有勇气和智识来承认和面对失败。即便收受医药红包、见死不救等医卫事故还在迭现,百姓生命一次次地在为失败医改埋单。
在这种抱残守缺的思维导引下,即便坊间民意早就对重制新医改寄予莫大的厚望,翘首以待自己抱肚喊痛也难跨医门的命运得以扭转;即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罕见地道出为百姓看病难痛心,我们依然难见切实可行的重制医改的步履迈动。在痛斥如潮时,我们只是看到“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构建惠民医院”等“纸糊医改规定”,只是听到“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我们不要印度式的低水平免费医疗”等“皮球”被踢得冽冽作响的声音。
追溯卫生主管者不敢直面医改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还是“面子”思想在作怪。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因医改的失败而成为历史的悲情人物。他们明知错了,却依然捂住“错处”准备再挺下去。鲁迅先生在《说“面子”》一文中曾说:“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了起来。”重制医改牵头部门这样顾面子,再不思改,我想,最终会在百姓心中丢尽“面子”的。
事实上,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不断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我们姑且抛开医改一“锈”就是10年整的医卫失公和政府监管的严重缺失。单就我们面对失败医改的积极反思的心态上说,就亟待一种抛开顾及“面子”的积极应对和勇于改革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