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没有传播就没有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企业文化传播和沟通起着催化、引导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巩固和发展变革中,企业文化传播和沟通起着凝聚和转型的功能。对内企业文化传播可以凝聚人心、达成共识,对外可以增强和维系企业的影响力,树立企业品牌。而依据最先进的传播理论整合企业文化传播渠道,建立简洁高效的企业文化传播平台,则能增强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品牌影响力。 现代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而媒介传播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在企业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技的进步,现代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媒介传播更是多渠道。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媒介传播
引 言
宁波,素有“无宁不成市”之称。
2005年宁波被授予“中国品牌之都”称号。雅戈尔、波导、奥克斯、杉杉、罗蒙、维科、方太、贝发、双鹿等一大批强势品牌企业,包涵了纺织服装、家电、文具、模具、塑机、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众多品牌产业,正引领着宁波、长三角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迈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殊不知,在“品牌之都”的背后,有着许多隐形冠军。他们或藏龙卧虎,或埋头苦干做实事,或闷声发大财。中国春和集团,从一个简单的小加工厂,不过10年时间,便发展成为拥有员工15000人,资产达30多亿,集船舶、轻工、商贸、科研、房地产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这个企业在宁波本地却并不被人熟知。当然这跟它的外向型性质不无关系,但也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企业是务实而低调的。在一次座谈上,该集团董事长梁光夫曾抛出一句话:企业到底是名气大好还是名气小好?或许低调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但不管怎样,宣传是必须的,宣传什么,怎么样宣传却有一个度的问题。当然,天时、地利、人和是最好不过的事。其实,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春和也看到了宣传的必要性。上阶段春和在力招新闻系人才去扩充其内刊力量,以改变以往《春和报》单薄而呆板的状况,便是一个例子。
对于宁波企业家而言,且不论胡润榜和福布斯榜的真实性,可这当中有些人的名字我们仍不熟悉。如2005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排名第184位、个人财富达到10.46亿人民币的宁波申洲集团总裁马建荣。
本文拟从媒介传播的角度对现代企业和企业文化略作分析,重点探讨企业文化传播于企业有何益处,又应如何去把握等问题。
第一章 企业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它是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文化反映一个企业的成熟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与外部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入整个社会系统之中,社会文化因素会渗入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及行为目标也会同社会结合起来,为促使企业为增进长远利益不断改善其经营行为。在这个更为复杂的大文化系统中,企业既面临大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目前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也许这些年大家对那些倒下去的民企还记忆犹新,比如巨人倒下、三株枯萎、飞龙落地、标王折翅、小霸王别姬……这些失败的民企现在还有人拿它当歌谣。¹
有人认为,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组织构建,没有建立职业化的管理队伍。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没有与企业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宁波是制造大市,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经济发达。雅戈尔、波导、奥克斯、杉杉、罗蒙、维科、方太、贝发、双鹿、太平鸟……这些名牌和名片之所以如此响亮,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修好了外功,更重要的是炼好了内功。
同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宁波民营企业站到了文化的舞台上,企业与文化共同起舞。一向嗅觉灵敏、头脑精明的宁波企业家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宁波商人
的智慧、勤奋和胆识。
但也有些民营企业主一提到“企业文化”,就振振有词地说,他的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如何如何地投入、如何如何地有“文化”,比如有多少篮球场,有多少文艺汇演,有多少文体人才,有多少文娱项目的投入经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作为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人文的东西,注重人对企业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在这样的理念下,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概括地说,企业文化传播既具有辅助企业文化形成和确立的功能,又兼有使企业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发扬,从而激励员工意志的功能。它可使企业的名声和名气得到扩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
企业文化外部传播的理由是,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的良好行为、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向社会的广大公众传播,加强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第二章 现代企业文化媒介传播的主要形式
现任瑞士巴塞尔大学经济学中心主任、德国学者曼弗雷德·布鲁恩教授在其《传播政策》一书中指出:整合传播是由分析、规划、组织、实施和检测等环节组成的一个过程,它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在传播中出现的千差万别的传播源,向传播目标受众传递关于企业及其相关客体的固定的形象。²
企业文化的传播是指组织和个人利用各种媒介将有关文化的信息有计划、有目的的传递给内外公众的一种活动。
第一节 企业文化媒介传播的形式
企业文化的传播网络通常有组织传播、主题活动传播、人际传播和媒体传播等形式。电视、网站、广播、报纸、刊物、宣传栏、展示中心、博物馆都应当纳入企业文化媒体传播的范畴。虽然媒体传播不如组织传播那样是具有权威性,不如专题活动那样具有生动和情趣性,也不如人际传播可信度高,但是公司绝大部分的信息是在媒体上交流和传播的,媒体传播应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体现公司的文化特质。创办这些媒体的目的和宗旨,都理应与公司的使命、价值观、风格相一致。有时公司的理念和风格就是媒介所要传播的主要的和重要的内容。
企业文化媒介传播可区分为两种:内传播和外传播。企业文化内传播十分重要,它既具有辅助企业文化形成和确立的功能,又兼有使企业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发扬,从而激励员工意志的功能。事实上,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积累都与企业文化内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除了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外,企业文化内传播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企业神话、企业英雄的种种神奇传说、奇闻佚事;将企业文化传统用语录、标语、标记、口号、雕塑的形式表达出来;企业家及其管理者的意识、行为、作风、要求;企业培训、考核、晋升制度等功能作用发挥过程;企业通过一系列习俗、仪式不断地在企业内部强化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除了企业文化的内传播以外,企业的非正式组织也可通过自己的组织体系进行企业文化内传播。
企业文化外媒介传播的渠道则主要有广告、专题活动(也叫营销新闻)、新闻报道、企业网络、企业文化书籍。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现代企业文化的媒介传播总是会沿着多渠道展开或扩散。从媒介的形式来分,企业文化形象传播的媒介又可分以下几方面:印刷媒介有企业报刊、社会报刊、文件与简报、企业简介小册子、商标和产品包装、企业函电、企业档案等;电子媒介则有企业电台、企业电视台、电子显示屏与电子计算机等;其他媒介则有会议、展览会、宣传栏、企业赞助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论述了。
第二节 企业内刊是负载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
根据本人观察,现代企业文化媒介传播最主要的载体是企业内刊。
相对于其他媒介而言,企业内刊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媒介中适应性最强、最有活力的载体。
企业报刊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容量大,能够促进阶段性的文化评估和总结,全方位地涉及文化的各个层面。随着企业文化的进步,企业内刊的创办和发展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企业自己创办的非赢利性“企业内刊”一万二千多种,而且每年还在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3企业自办的内刊由于数量多,内容丰富,时效性、针对性强,使其影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种新媒体。这说明企业的内刊已经开始被赋予了对内建设企业文化和对外树立企业形象的双重使命。但企业内刊的不足之处在于时效性差,对文化的动态反映不够敏捷等。
同大众媒体一样,内刊也有很多种媒介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杂志、报纸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企业对网站建设的重视,目前专门出版电子专刊的企业也占到了一定的比重。在最终提供给目标读者的时候,除了印刷版外,网络版和企业内部的电子邮件版也占到了一部分。可见,企业内刊也开始呈现出传统媒体和网络、电子媒体共存的特点,网络刊物以其成本低廉和传播范围广已经受到部分企业的青睐,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传播载体。
一、传统媒体占主导
就传统的纸质媒体而言,最好的例子莫如《万科周刊》。它创刊于1992年,迄今已出版400余期。作为万科企业文化的载体,它在着力反映万科成长轨迹和企业观念变迁的同时,又为社会提供一方思想文化交流的空间。《万科周刊》的品格与它背后的万科集团密不可分。20年来,万科的理想是在中国成就稳健的新兴企业。与之相应,《万科周刊》给自己的定位是“企业视角、人文情怀”。《万科周刊》在国内企业界和《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时报》、《粤港信息日报》、《读者》、《三联生活周刊》等纸质传媒及新浪、网易、搜狐等网站上广为转载。
宁波民营企业大大小小的企业报不下几千种。从内容上来看,反映员工活动和员工心声很少,也极缺乏管理知识和产品知识,或许这与内刊的容量有限有关,因为不可能全部内容都能照顾,需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领导言论”和“公司动态”所占篇幅比较多,因而降低了内刊的沟通力,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浪费了版面。
其实调查数据显示,33.3%的企业员工对内刊“非常关注”,54.3%的“比较关注”,12.1%的“一般关注”。4员工的关注代表了员工对内刊同样也有着很高的期望,因此如何增加关于员工的报道,是赢得员工对内刊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内刊可读性的重要因素。
另外,宁波很多企业报稿源比较单一,缺乏来自外部客户、同行以及专家学者的声音。让内部人员多发出声音,使内刊和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确实是内刊依赖于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企业内刊的稿源也应当力求多元化,不仅有公司员工、内部通讯员,也要有行业专家学者、外部客户等。这可视为企业报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
由于企业不尽相同,企业报又各有特色。如《雅戈尔报》端庄而深沉、《太平鸟报》华丽而典雅,《向阳渔港报》则轻松活泼,《春和报》却持成稳重。报纸的特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及企业文化的鲜明特色。
二、网络和电子化崭露头角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企业文化的媒介传播中,传统的纸质媒体逐渐受到冷落,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电子媒介,如网络。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网站无疑是当今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不受时空限制、信息容量大和交互式等优点,现已成为许多企业传播企业文化的新途径。
与此相关的是,企业信函特别是电子邮件已成为企业内外交流的重要媒介,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当今电子邮件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很多企业不可缺少的营销工具。部分企业的电子邮件系统已经成为企业信息与协作的中心。但企业电子邮件系统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公司邮箱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特别是员工使用公司电子邮件系统进行政治、宗教、色情、性骚扰、种族仇视等活动可能给公司带来法律纠纷。同时,降低生产率和占用服务器资源的私人信件,朋友、同学、同事之间相互交换的MP3、Flash、色情图片、游戏程序、动漫等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大量占用网络和服务器资源。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电子邮件的文化品位,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三、企业内刊面临的问题
尽管企业内刊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今天,企业内刊也同样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瓶颈。除了通常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如何界定”、“企业内刊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内部处于什么角色和地位”等带有宏观性质的问题之外,在实际操作中,内刊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和尴尬:一方面内刊无法公开发行,另一方面内刊又需要外界的资源并辅助企业对外拓展形象;一方面内刊“含金量”很高,另一方面内刊的投入和产出却难成比例;一方面内刊已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内刊人却没有自己的“家”;还有,内刊的操作规范、内刊编辑的培训、内刊资源的交流整合、内刊的评定、内刊的组稿、制作、推广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媒介传播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舆论宣传是一种文化传播,是企业精神不断被传送、强化和人们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企业应该凭借各种媒介方式,对内进行“精神灌输“,对外展开“喧声夺人”,从而造成一种强大的舆论环境。
企业文化传播主要是组织传播。前已述及,在实践中,按照传播范围的不同,企业文化的传播可分为企业内部传播和企业对外传播。其中,企业文化内传播指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加强、深化交流和沟通,形成对企业物质文化、制度及行为方式、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共识,以减少甚至消除企业内部冲突和分歧,从而便于以整合和一体化的风貌。凯瑟琳·米勒所著的《组织传播》一书中曾提到外部传播的三个重要功能:与其他组织间的协调、创立并维护组织形象以及为客户提供服务。5
内部媒介传播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企业创造文化名牌服务。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使企业的产品成为名牌产品,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通过外部传播把企业的名牌产品或信息与文化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给社会公众留下美好的形象,在公众感受企业独特文化的同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信任感;以文化的感召力赢得公众,为企业巩固和开拓市场。
而外部媒介传播则可使企业的名声和名气得到扩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如前所述,企业文化外部传播的理由是,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的良好行为、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向社会的广大公众传播,加强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就企业内刊来说,据有关调查统计,企业内刊承载的功能主要包括传达内部企业文化、建立沟通平台(96.9%)、其次是“宣传公司重要方针、政策(78.8%)、传达领导意图(75.8%)和“传播产品、服务和品牌信息(72.7%),也有部分企业将其当成培训工具(51.5%)。企业内刊的文化特性还是比较突出的,调查显示,有57.5%的企业认为内刊在传达内部文化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发挥着“润滑剂”的角色。另外,24.2%的企业认为在传播产品、服务和品牌信息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看来,随着企业对产品信息、品牌等宣传工作的重视,内刊已逐步成为一个相当有效的企业文化传播工具。
第四章、企业文化如何进行媒介传播
本章以小浪底企业为例,试析企业文化如何进行媒介传播。
小浪底企业在完善业文化传播媒介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
⑴小浪底企业简介
设计制作一份精美、别致的企业简介,通过企业简介,体现企业的文化品味和精神风貌,让外界公众接触和了解小浪底建管局。
⑵小浪底建管局企业文化手册
在坚持全局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份企业文化手册。该手册是员工了解企业文化、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让每一位员工了解小浪底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小浪底理念体系和各种行为准则,规范自己行为的重要依据。
⑶小浪底建管局企业文化卡
在企业文化卡的正面印上员工的姓名、照片、部门、职位,背面印上小浪底的核心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规范。
⑷《小浪底》报
在《小浪底》报上创办企业文化专版,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宣传小浪底建管局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提供深化企业改革理论的前沿阵地。同时利用这一工具,对小浪底建管局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和热点问题展开全面的讨论和引导,使其变成先进力量和先进理论的丰富载体。具体栏目的设置,则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整体规划。
⑸小浪底建管局内部网络
网络具有迅捷及时、海量信息、成本低廉、沟通方便等优势,是小浪底人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他们充分利用小浪底建管局现有的网络,开辟企业文化专栏,介绍企业文化基础知识和小浪底建管局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报道优秀员工的事迹、小浪底建管局内部的各种创新活动,拓宽员工了解小浪底建管局经营管理方向的渠道,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⑹企业文化展厅
在爱国主义展厅的基础上,以实物、模型和图片的形式记录小浪底的建设历程,对外界展示小浪底人的爱国奉献精神,同时利用其他场所举办画展、摄影展等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⑺电子显示屏
在办公大楼设立电子显示屏,结合具体的活动内容,滚动显示相应的主题或口号、标语等,渲染文化氛围。
⑻来访证
以小见大,以细节见文化,体现小浪底建管局的对外形象。
⑼宣传栏
充分利用单位内部的黑板报、公告栏、宣传栏以及海报、标语等传统形式宣传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展开各种具体问题和现象的讨论,烘托和活跃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
⑽小浪底历史记事的光盘、书籍等
通过光盘、书籍等媒介对小浪底建管局的成长历程、大事记等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进行历史回顾,对企业自身文化进行系统性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小浪底企业对企业文化传播工作做得非常完善、到位,充分结合了媒介的内传播和外传播,并实现了二者的资源整合,发挥了极大作用。
今天,无论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如何,每个组织都必须运用某些传播技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研究者强调的是上级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互动在今天的组织中仍然十分重要,传播技术的进步——从计算机网络、传真到声音和电子邮件——使面对面交流中的许多局限性得以逾越,特别是那些因速度、地理距离和处理能力所造成的障碍。传播技术有两个特殊之处系传播学者的独特兴趣所在:同步性和媒介丰富性。
在企业文化媒介传播网络的渠道中,企业组织自办的媒介传播渠道构成了正式渠道。积极主动地进行正式网络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渠道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6
企业媒介传播网络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六个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改造现实文化状况、构建目标文化模式的过程。企业文化媒介传播网络要有助于这一过程的实现。而企业文化传播网络由于受到主客观各方向因素的影响,其传播的内容往往包含了较为复杂的成分,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难免出现一些与目标文化模式不和谐的内容,不但不利于目标模式的实现,反而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要坚持企业文化传播网络建设的导向性,旗帜鲜明地突出和强调现实企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可以认为,导向性原则是企业文化媒介网络建设的首要原则。
2.合法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企业文化传播渠道的开办和建设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例如,开办企业内部的闭路电视系统,应征得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要求配备必要的设备、人员。又如,企业刊物如果要成为正式刊物,必须要新闻出版部门申请刊号或内部报刊准印号,依法进行登记注册和接受调查。
3.参与性原则
企业文化传播网络的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一样,是企业全员共同的责任,是激励广大员工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的过程而不光是个别部门或少数人的事情。只有广泛的参与,才能使作为企业文化传播受众的员工主动地在思想上接受企业文化观念、在行动上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真正建设完善的企业文化传播网络,从而最终建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坚持这一原则,重在企业领导者带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华为总裁任正非、联想总裁杨元庆等都是各自企业文化传播网络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在他们的带动下,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传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协调性原则
企业文化媒介传播正式网络有许多类型和原则,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协调性原则就是要求用系统的、全局的观点,对传播网络的各种形式进行协调,以发挥整个网络系统的最佳综合效应。例如,利用企业报纸的企业作风文字表述的含义进行深入的生动的阐述,用闭路电视播放对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进行的专访节目,使广大员工通过企业报纸得以深入了解,并借助典型人物使之形象化、人格化。在这些渠道综合作用中,员工对企业作风的领会必然会比较深入。7
5.效能性原则
在设计和建设企业文化传播网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求大求全。选择哪些渠道?企业一级重点抓什么,各部门(分厂、车间)又采用什么形式?回答这些问题,要从企业的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视媒介传播渠道的实际效果而定,以争取投入最少的资源而获得最大的成效。
6.持久性原则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这一原则要求将文化传播网络建设作为企业总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计划制定、组织落实、人员安排、财物投入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同内部传播媒介相比较,企业文化的外部媒介传播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体系和过程,而且敏感性强,如果把握不好,不仅不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还会把企业引向危机和深渊。8
外部媒介传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真实性最为重要
宣传必须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任何承诺都必须兑现,对外传播的信息不搞人为“拔高”,不违背事实搞过分的渲染。养成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品德和习惯,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要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觉,在企业与社会之间建立信任感。那种华而不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宣传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对外传播来不得半真虚。,一百句话,九十几句是真的,最后一句是假的,那九十九句真话也会被人怀疑是假的。
坚持真实性原则,是搞好对外传播的关键。
第二,传播要适度
就是说要掌握好火候,不能过度。在处理企业内部沟通与外部传播的关系上,如果过分向外部媒介传播倾斜,投入过多的财力和物力,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就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甚至危机。
掌握这条原则的关键是企业领导者头脑要冷静,不能头脑一热,忘乎所以。有的学者提出,塑造良好形象90%靠做得好,10%靠宣传。我们暂且不去计较这种比例是否合适,强调把自己应做的事情做好,进行适当的宣传,这种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
第三,把握好传播时机
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要把握好时机,及时进行传播。按照人们接受信息的规律,要把信息的强刺激与信息的日常传播结合好,用强刺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用日常传播来巩固和加深印象。因此,传播要有很强的计划性,要从战略上去规划,并要做好日常安排。凡属新闻性的信息,更要及时传播。
第四,传播方式灵活多样
在传播媒体的选择上、传播的方式上、传播内容的编排技巧上等要坚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原则,便于公众接受。要针对不同的公众作不同形式的传播,不要千篇一律。如企业在做广告时,不仅要做商品广告,还要注意做信誉广告;不仅要关注广告的商业价值,更要注意广告的文化价值。很多人是通过广告知晓企业和该企业文化的。
第五章 结语:苦炼内功——突显企业文化
有这么一句话:“眼睛向内,功夫下在自己身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炼好企业的内功,也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在企业文化上,强调团结、齐心,从上到下保持一致。要持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经营企业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打个比方说:经营企业就好比练功,不光要有师父领进门(高层领导在概念、远景、策略上作出决策),还需要自己不断修习(全公司上下一心,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改进评价体系、提升价值观、和塑造企业文化,修炼的是内功;而在改进过程中采用的工具、手法则是外功。
张瑞敏把海尔的成功归为两个方面:内有文化,外有市场。企业文化的造就在海尔成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竞争力绝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水平。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它同样也离不开传播,要依赖传播来建立和发展自身。现代企业传播不能仅以知名度、理解企业、形成友好态度为目标,而且还应以相互主体性的确认和价值共有关系的形成及通过这写创造企业、社会与文化间相互成长的机会为目标。从其实质上来讲,是一种企业文化主张的传播。
注 释
¹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http://www.lwlm.com/show.aspx?id=9987&cid=174
²《传播政策》:曼弗雷·德布鲁恩,第10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第一版
³《中国企业内刊成功报告》http://www.10dit.com/zj-cg.htm
4《中国企业内刊成功报告》http://www.10dit.com/zj-cg.htm
5凯瑟琳·米勒:《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 2000年1月第一版,第20页
6《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贾强编著 沈阳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第179—185页
7《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贾强编著 沈阳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第179——185页
8《塑造企业文化的12大方略》常智山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传播政策》 曼弗雷·德布鲁恩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第一版
2.《组织传播》(第二版)凯瑟琳·米勒著 华夏出版社 2000年1月第一版
3.《组织传播》(第三版)埃里克·M·艾森伯格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4.《试论文化传播与企业文化传播》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5.《发现企业文化前沿地带》 祝慧烨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年版
6.《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贾强编著 沈阳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7.《塑造企业文化的12大方略》常智山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8.京黎/文 巅峰同翔内刊网
http://www.cnhcy.com/nnkk/NNKK/gznk.asp?id=52
9.作者:文修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http://www.10dit.com/zj-c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