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建设新农村“了。可是在网上找来找去,都没找到如何实施的具体内容,或许还在讨论当中。倒是看到迟福林有篇文章写得稍微具体一些,不过也没有开出准确的方子来。迟福林的文章《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与统筹城乡发展》认为:新农村建设反映了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出发,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未来几年,农村改革应主要解决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的制度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和乡村公共治理的改善。他有三个核心论点:一、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缩小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在第一个论点中,他认为: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资过于庞大,有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超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适度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但从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今后几年国家资源配置的重点应当放到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换言之,要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为缩小城乡差距、破解“三农”问题提供有效途径。二、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在第二个论点中,他认为:1、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2、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三、以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为重点,改善农村的公共治理结构在第三个论点中,他认为:当前,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是: (1)以形成有利于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进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 (2)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为重点,加快县乡财政体制改革; (3)以强化县乡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建立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体制; (4)以保护农民土地使用权为重点,加快建立农民的财产保护制度和利益表达机制。
其实,迟福林开的药方对中国农村来说是治标不治本。
中国农村的改革最关键的是两点: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迟福林对这两点并没有做切实的论述。整个中国发达的关键是如何最大化的把农民变成工人,村民变成市民。我的观点是:一:取消户口限制,让有能力的农民进城市定居,而且要进大城市定居,不再扮演受人歧视的农民工的角色,要成为固定的工人。二:把进城农民留下来的土地由国家集中起来统一承包给继续留在农村的其他农民或者投资农村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卖100年的使用权)。同时把进城农民留下来的空房空地还耕。唯有减少农村人口,把三个产业的人口比例调整适当了,农业才有效益,农民才能致富,农村才能发达,三农问题才能解决。
中国农村那么大,没那么容易就成新农村的,开发大西部还没个眉目,如今又要铺更大的摊子,财力够么?方法有效么?可千万别成为地方官员又一次“权力寻租”,浑水摸鱼的机会。
目前有三亿的流动人口,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这是大规模城市化的契机。三亿人进城,也意味着带来三亿人的消费市场,这三亿人反过来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剩下的农民能不富么?这个巨大的市场对这个整个国民经济的刺激作用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