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浙江邮政持续而稳定的第三方物流平台
作者:浙江邮政鞠勇、张从忠
按照中国加入WTO以后的承诺,二00五年中国的服务业将全面对外开放,物流业也将对外开放,这将是该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也将走上一个快车道。2006年中国的服务业将承诺全面对外开放,物流业也将对外开放。从整个物流业角度来讲,物流业的开放意味着需求和供给的全面开放,届时将有更多的物流商进入中国,同时,这些物流商支持的制造商、经销商,都会以更大的步伐进入中国。而医药行业的物流开放也将给第三方物流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注释:)
一、 医药物流现状、环境和前景分析
(一)、邮政物流医药项目--------存在大型医药企业办第三方物流的威胁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强调的是药品的特殊性、专营性以及国有主渠道作用,导致这一领域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近年来,随着医药物流热的兴起,这一格局正在逐渐改变,医药物流领域已江山初分:实力型国有企业凭借其几十年的资本、网络积累雄踞一方;一些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迅速崛起,而以永裕新兴医药公司为代表的外资进入医药物流亦不可小觑。
1、医药国企介入的威胁
北京,2004年初,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2,000平方米现代化物流中心已经投入运营,据悉,北药股份下一步将依托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第三方物流和委托配送业务,实现服务增值。而在华南地区,广州医药有限公司黄金围大型现代(药品)物流中心俨然已经成为半个南中国的“黄金眼”。“华南最大药品物流中心”的强势地位使其在投入使用后不仅有效提高了广州市的药品配送能力,而且大大推动了华南药品市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华东的上药集团,目前已形成了一个立足上海、覆盖华东、辐射全国的药品分销体系,营销网络主要占据高端市场(二级、三级医院),并成为35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和国际医药批发商联合会(IPWA)的惟一中国会员。上药桃浦医药物流中心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药物流基地,为保持该集团在国内分销、物流领域的强势地位增加了一个有力的筹码。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队典型代表的国药集团物流中心项目也即将投入运营。国药物流目前已经建立了分别以上海、广州、天津、北京、沈阳、成都为中心的区域物流中心,下辖各城市配送中心和驳运中心,既可实现客户产品在几大区域就近存储,以及各区域物流中心之间的转仓,又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客户产品到医院、药房等终端客户的配送。而2005年该集团在广州和天津筹建新物流中心的计划也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公司的日程表中。
2、民营医药企业的威胁
在“国家队”雄起的同时,以九州通为代表的民营力量也在以其机智灵活的策略抢食医药物流蛋糕。从九省通衢之地起家的湖北九州通近年来迅速崛起,4年的发展历程里,年销售额从8亿元、18亿元到35亿元、60亿元,再到今年几近达标的80亿元,简单的数字中透出民营企业蓬勃的生命力。为了实现低价销售,九州通大刀阔斧采用现款进货、批量采购、推行大区总代理制等做法,以独家经营的形式赢得了供货商的全盘支持,同时也对国有医药流通企业传统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颠覆”。在日前召开的2005年中国医药分销变革与管理高峰论坛上,湖北九州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刘树林透露了九州通下一步发展计划:经营品种逾2万个,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占据中国医药商业10%以上市场份额,目标是打造医药流通领域的“航母”。
3、医药外资企业的威胁
以永裕新兴医药公司为代表的合资企业、近来风头日盛的行业外资本高盛集团、制药企业如太极集团等对医药物流领域的介入、新型物流业态如北京悦康源通(只负责仓储、货运)等,也是医药物流领域中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由此可以预见,中国医药物流领域日后难免会有一番分疆裂土的鏖战。
4、医药企业的的重新定位是迫于生存压力:“物流”是最后一根“救命草”?
中国加入WTO后,药品进口关税税率从2000年的14%逐步降低到2003年的6%,并将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和开放医疗服务的市场。中国承诺在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的分销服务业务,外商可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过去,我国一直限制外资进入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流通企业普遍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和准备。在资本规模、经营方式、管理水平、营销经验等方面都无法与跨国大公司相比,入世后随着国外医药商业企业的大举进入,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将直接面对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先进营销策略和成熟管理体制的国外企业的竞争,医药流通开放对医药物流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我国医药商业领域全面开放后的几年内,随着跨国医药商业企业的进入,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对于众多的医药商业企业,将意味着优胜劣汰。只有扩大物流配送功能,才能争取更多的上下游客户,才能使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趋于协调、有效。另外,财务、人员和物流三大费用都可降费增效。据分析,近年来,整个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现在批发行业毛利有12.6%,而费用却占到12.5%;我国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显而易见节约成本、节省费用=创造净利润。
相比之下,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商业的桎梏。从根本上来说,医药物流热还是缘于它对零售连锁企业、代理配送企业发展的滞后性。众所周知,医药流通业在大力推进代理配送制、零售连锁制的过程中,现代物流已成为其中的瓶颈。当然,日益严峻的生存状况才是迫使商业企业不得不另谋生路的真正原因。外资分销商“入侵”日期就在眼前。显而易见,合资、外资分销商首先抢的是跨国公司的产品。这意味着进口产品、合资产品甚至包括国有大企业的产品都会被这些企业抢走。作为分销商,如果没有货源,意味着只有死亡。在两面夹击之下,商业企业只有铤而走险,试身现代物流。
5、商机诱人:现代物流获利空间大
我国医药工业经过近几十年发展,年平均增长率为17.5%,发展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据业内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以及药品分类管理的推行,人们对医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医药零售业和医药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预计到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将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将净增940亿元。201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医药市场。我国的药价虚高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快速、高效、价廉地打造出丰厚的“第三方利润”。从一些已建成使用的物流中心的运营状况就不难看出物流的获利空间。
6、条件具备:发展医药物流机不可失
医药物流业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医药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一个国家的医药发展水平成正比。医药物流的发展首先决定于医药物流的需求。目前国内商业的费用率偏高,零售费用率占销售额的20%左右,批发在7%—8%,原因除了中间环节过多导致销售费用较高外,物流的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也是主要因素。物流费用已占批发销售额的4%左右,销售费用和物流费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未分开核算,使企业管理层对物流费用这个“漏斗”不够重视。建立配送中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举措,有利于资源整合,规模经营,并可使质量的监控更加有力。
按照一般的规律,每天的出货量在500万元以上就需要一个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据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省共有医药批发企业379家,医药零售连锁企业5家,和全国的情况一样,通过率比较低。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GSP的规定,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5000万元~2亿元、5000万元以下的药品批发或零售连锁企业需分别具备1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500平方米仓库。而事实上,聚集在广州、深圳的大部分药品经营企业是做新特药代理或进口药总代理等业务。这些企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内地,年销售额不低,但在当地并没有相应规模的仓库。如果在同一区域内每个企业都建一座
50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仓库,势必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药品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性则可弥补这一不足。由于药品储存运输的特殊性,所以做药品物流与其它的物流不同,对于硬件的要求更高。以仓储为例,一般的五金、家电商品仓储基本上都没有严格的质量养护这一项。而医药物流中心则分出了常温库、阴凉库、冷库、验收养护室,并且配备了标准比色仪、水分测定仪等各种专业监测设备,里面还有完善的监控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并且有严格的标准操作规程软件配合,要求相当严格。
康力公司对“战略结盟”的解释是:作为企业来讲,它为了更好地发挥核心竞争力,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上,而产品仓储运输这一块就依靠我们。从我们经营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紧密型的合作了。 据悉,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和康力签署了合作协议,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份,该配送中心入库储存并出库中转至省内、省外各区域市场的药品约70000多件,日平均达400余件。
据一位来自海南省的医药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们之所以选择康力药品物流配送,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如果由企业把产品全部由海南发往全国的区域市场,物流成本较高,而将产品运到广州康力物流中心再往外发,速度快、省事,整个成本还比以前低。“这个批发业务不是我们自己做,而是提供场所给药品经营企业到这里来做。”康力医药进军第三方物流动作频频,除了目前已经运行的在广州和江西樟树的配送中心外,还计划在北京、山东等药品主要消费市场筹建新的物流中心,借此编织辐射全国药品市场的物流配送网络,以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和增加自身竞争力。
(二)、国际快递四巨头中国谋变,将迫使邮政物流在B2B、B2C的项目中采用一对一的营销策略(如跨国公司、医药行业、图书市场等)
●波音公司预测,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将以平均每年10.3%的速度保持增长
●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速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且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FedEx(美国联邦快递)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广告:在一个标有FedEx的箱子里,装着另一个小箱子,虽然没有指明小箱子是什么,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那是另外一家国际快递公司的包裹。FedEx的意思是,只有联邦快递的速度和可靠性才是值得信任的。国际快递业的激烈竞争由此可见一斑。当美洲、欧洲的快递市场布局被四大公司———UPS(联合包裹)、FedEx、DHL(敦豪)和TNT(天地快运)瓜分完毕之后,没有人会怀疑,中国将成为四大公司下一个寻求扩张、划分势力范围的目标。更何况,在华十几年的观望期告一段落以后,他们将在这里上演更加精彩的速递大战。
2003年6月下旬,中国旅游、航空、运输等行业一扫前几个月的颓势进入全面振兴阶段,国际快递业四大公司也按照原计划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攻势。
1、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UPS在近期的一份业绩报告里不无骄傲地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数据证明一切。同样,要想清楚地说明中国市场对四大快递公司的吸引力,数据证明一切。
根据波音公司的近日预测,从现在到2021年,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将以平均每年10.3%的速度保持增长。“中国是世界各主要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联邦快递上海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如果从UPS、DHL等几大公司的业绩统计来看,10.3%的估计还是保守的。北京邮电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速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且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潜力巨大的国内速递需求,有专家预测,3年后中国速递业务将以十至十几倍的速度增长,中国速递市场是一块远没有做大的“蛋糕”。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给国外速递商的运营带来不可思议的增长数字。2003年1月,UPS宣布的2002年第四季度业绩曾经引起国内的广泛关注。UPS在其总部亚特兰大说,该公司的国际业务创造了新的增长记录,尤其是中国市场的业绩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60%以上,2002年全年增长将近45%,超过亚洲其他国家市场的增长比率。
同样从美国出道一起来中国的FedEx,业务做得绝不比UPS差,但相比之下低调很多。记者拿着UPS的业绩报告去询问FedEx的情况,该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许宝燕谨慎地说:“恕无法透露具体数字……”虽然不能透露,但是记者办公室所在的陆家嘴地区,大大小小写字楼下标着FedEx的面包车来来往往,可见联邦快递的业务真是不错。“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联邦快递在中国的业务增长速度将超过波音公司的预测。”许宝燕补充道。
东方航空公司一位几乎跑遍世界各主要城市的人士在和记者讨论航空货运市场形势的时候曾经讲:“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集中在亚洲。”这个结论虽然依据不足,但是其中可以看出业内人士一直持有的观点:亚洲作为本世纪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发达地区,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又一个经济中心,速递业在此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是亚太区的重中之重,外贸出口正在迅速增长,刺激了对外货物运输的需求,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增加,也为国际速递业提供了良好的货源保证。这就不奇怪美洲的UPS、FedEx、DHL和欧洲的TNT等各大快递公司都扑了过来。
中外运—敦豪(Sinotrans-DHL)中国区总经理贝宇敏的办公室紧邻浦东国际机场,记者在参观DHL位于机场的口岸作业中心时,贝宇敏在流畅的作业线边上看着一件件输送的货件说:“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亚太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将着重在中国的发展。”
2、加紧网络布局
在
20世纪80年代的地图上,已经很难找到UPS、FedEx、DHL和TNT服务覆盖不到的区域了。然而,80年代的中国对于四大公司而言,却仍然是一大片空白。从那个时候开始,四大快递公司陆续来到中国,但短短十几年,UPS、FedEx、DHL、TNT四大快递公司,已经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的市场份额。TNT最近惹了不少话题,主要原因是它很“大胆”地结束了和中外运的15年合作、同时很“另类”地选择了一家1999年成立、员工不超过800人的“超马赫公司”作为总代理。而TNT显然也不愿意把想在中国单飞的意图说得太明显,所以记者就此问题向TNT快递中国区集团副执行董事彭昶裕询问时,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或许中国快递市场部分放开的现状,使一些境外快递公司的觊觎之心已是心照不宣。由于TNT在和中外运合作的15年中已经羽翼丰满,6月4日TNT快递在上海正式宣布,未来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到2003年底,TNT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将从12家增加到25家,口岸城市从3个增加到7个。
FedEx和UPS发展相对比较稳健。FedEx自1984年进入中国以来,不仅成为首家与中国海关联网、实行电子通关的国际速递公司,也是目前拥有最多往返中国航权的美国全货运运输公司。许宝燕介绍说:“截至2003年5月,联邦快递在中国服务220个城市,我们计划在未来5年内再增加100个服务城市。”从品牌效应上看,“联邦快递”在中国城市已深入人心,货运量和收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UPS开展中国市场的业务始于1988年,同年,UPS公司与拥有40多年运输经验的中外运集团签订了代理业务合作协议,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到1996年5月,UPS与中外运在北京成立了UPS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中外运北空—UPS国际快递有限公司。2003年3月25日,UPS这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店第四次更换了公司标志,见证了其40多年辉煌发展历史的著名的“盾牌”标志变脸,开始了在中国新的征程。
中外运—敦豪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设立了29家分公司和160个速递中心,速递服务网络的规模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眼下,他们更加紧建立和完善在中国国内的网络。DHL打出了“在未来两年内,将在中国每一个城市建立一个配送点”的口号。2002年敦豪与中外运续签了长达50年的合资合作协议。据透露,去年敦豪在亚太区的投资占据了其全球投资的近1/3,而以在中国的投资最多。2003年,敦豪计划在中国的分公司增至50家,如今中外运—敦豪已占据了中国快递市场的37%。
3、绕不开的中外运
十几年来与四大快递巨头在华发展一直休戚相关的,是绕也绕不开的中国对外运输集团。这是一家在中国具有绝对优势的物流企业。2002年,中外运的营业额达到135.5亿元,其中货运服务的营业额为103亿元。凭借雄厚的底子和政策的优势,中外运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应该更能掌握合作者的命运。不过在中外运的业务结构中,快递业务收入只有11.5亿元,未占到营业额的10%。而中外运与外资企业的合作涉及的几乎都是快递业务。
UPS、TNT、DHL等公司在与中外运的合作过程中,凭借其网络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业务区,在这一点上,中外运功不可没。即使是与天津大田集团合资的FedEx,在评说中外运时也承认:“中外运公司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FedEx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曾与中外运接洽并有过合作经历,后来因为双方在长期经营理念与方向上有一些小的分歧而分手,FedEx于1999年11月与大田携手成立了合资企业。
当中外运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时候,他在谈判时的筹码就越多。TNT方面从董事会高层到首席财务官,对其与中外运分道扬镳都拒绝多谈。或许中外运制衡国外公司的能力变弱了,那么,到2005年,国外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的政策限制将全面开放,那时的中外运将以怎样的实力与四大公司在同一片天空下共谋发展呢?
4、邮政物流的近期项目表明,差异化和互补性是正确的选择
2000年以来邮政物流已经成功的利用其三流合一的优势针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进行战略合作,分别与戴尔电脑、雅芳、联想、石药集团、奇正集团、修正集团、中国银行、人民法院等优秀的大企业以一对一的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已经取得了成功。同时,邮政物流在合作中业务水平、管理水平、盈利水平以及正在向成熟迈进。邮政物流的医药B2B、B2C项目也是在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基础上,打造出全新的和一流的医药供应链的赢利模式。
5、邮政物流第三方物流战略设计与实现的思路
(1)、、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形成与发展
以营业性货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后勤保障、货运配载、仓库出租、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在信息技术与服务支持的基础上实现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需要的集成管理,代表着改造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服务项目、经营方式等的一种新兴市场力量。
根据国际上有关实践与理论研究,可以将这种力量概括为:第三方物流。这种力量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的需求和支持逐步壮大起来的,在中国亟需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其正确发展。归纳国内外物流实践,可以将第三方物流表述为:作为外部组织利用现代技术基础、经济关系和管理手段,为用户或最终消费者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其内容包括物流战略和(/或)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等活动过程。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孤立事物,它是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电子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等,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其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从国际物流管理发展过程分析,80年代的物流服务与90年代相比有显著变化。在80年代,物流服务者主要是运输商,提供数量较少的且经营者之间相同或相近的服务项目,服务的重点是实物配送。随着核心能力、SCM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物流作业转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
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提供越来越多的物流服务,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迅速响应。90年代的物流服务考虑到更多方面的需求,诸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将单一物流服务项目扩展到整个物流链管理,物流服务者在某一市场领域中的专业化。国外基于SCM的物流管理的模式事实上已经通过三资企业的形式在中国出现。 随着国内运输市场竞争的加剧,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服务在中国内地也开始出现,它表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物流过程在供应链管理的内在价值不断提高。
(2)、第三方物流战略设计与实施要点
第三方物流所服务客户自身生产纵深的缩短是导致运输企业生产纵深的延伸的原因。工业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缩短生产纵深,作为参与供应链管理的运输企业也可以参与这一发展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使自身得到生存与发展,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战略的构思设计。首先,战略总体设计构思要突出第三方物流的战略优势。第三方物流战略对制造商而言是利用外部资源,此举可以变用户的固定费用为可变费用,可以得到并享用物流专家的经验与物流技术革新成果、物流管理职业化的服务水平,也能为用户提供各类满意的增值服务。
其次,第三方物流经营要贯彻准时(JIT,Just in Time)和有效的客户响应(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准则。所谓ECR指物流经营者对用户需求变化能进行迅速、有效地响应,以满足用户需要。贯彻JIT和ECR需要以全面的、以用户为导向的角度审视有关的工商物流过程,包括所有加工范围和中间流通过程。第三,信息技术支持第三方物流战略的重点在于JIT和ECR工作区域,主要包括移动通信、电子数据交换(EDI),货物、车辆跟踪与物流链管理专家指导。最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科学地设计第三方物流战略运行的组织体系。
“全能”型企业的物流流程再造
就中国情况而言,大而全、小而全企业数量太多,这些企业与其它企业合作的意识极为淡薄,而非核心业务负重过大的企业核心能力不突出,也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这类企业改造的基本思路是可将现有运输部门业务或资产独立出去,采用社会公开招标等形式,利用外部资源完成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流程再造。
第三方物流流程重新设计
第三方物流经营者要真正做到能够有效响应用户的各种需求。无论是网络或系统物流服务者,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信息弊端。缺乏准确的信息,意味着供应链网络必须保持大量的存货以应付快速的市场变化反应,也无法将永久性的库存场地和安全库存量减少或减至最少。这样难以改变目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
重视顾客需求是流程重新设计的出发点
流程重新设计理论认为,最有效的组织设计是按流程流动进行组织设置,并围绕着流程实现集中相关方面人员及活动的过程。第三方物流管理流程重组强调以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为基本线索按物流流程、流向进行组织设计和技术设计。
注重综合集成管理
第三方物流战略与SCM思想的共性是将关注焦点从物流流程某一职能扩展到跨职能、跨行业的物流流程,以信息技术和组织调整作为整个流程变化的推动器,努力追求物流管理流程绩效获得巨大改善。
重视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结合计算机、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等的综合应用,企业流程的功能应当展现物流各个活动之间关系,实现分工基础上的集成化管理,明确任务时间和阶段性,界定活动的执行者与接受者及相互关@UserName = "Anonymous"系。采取根本性的改革措施,产生显著效果,并巩固新流程。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战略设计的核心是强化创新,需要从意识开始渗透到技术、组织和经营方式及过程之中。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新建企业也应基于供应链管理进行第三方物流战略设计,相关物流服务过程(包括物流增值服务)的延伸,往往使一些制造生产过程的缩短,资源更集中于其核心能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战略设计,在体制上需要向部门主义挑战,将不同行业的活动联成无缝的物流管理系统;意识上要强调用户导向的ECR准则,向自我为中心挑战,形成协同运作体系;组织上建立和保持团队精神,追求供应链管理系统整体最优;服务方式向传统标准模式挑战,以多样化、可变方式以满足用户特殊需要;经营行为向协同合作努力,利益上力求实现双方共赢。
二、 邮政物流的战略机遇
(一)、现代物流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目前,我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已经产生巨大的货物流量,同时也带来一个巨大的潜在物流市场。
物流与第一产业农业相结合,便成为农业物流业,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粮食生产比较优势降低,但围绕粮食生产、购销、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的粮食物流、农业物流、支农物流却是一个大有前景的服务性产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物流与第二产业工业相结合,便成为工业物流,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即将成为世界加工中心,围绕加工生产进行的采购与供应、产成品分销竞争激烈,使得我国工业物流将率先与国际接轨并实现国际化,工业物流将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物流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相结合,便成为服务业物流,连锁配送、快递服务便是服务业物流的典型代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服务业物流当中的“最后一公里”送达业务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势。我国卡车司机、快递员、仓库管理员及物流作业人员劳动力成本低廉、熟悉物流网络内的地理位置,经过上岗认证培训,可以很快胜任本职物流工作,类似“最后一公里”送达业务的服务业物流,可以安排大量人口就业,可以使就业者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
未来我国物流市场的热点趋势:
第一,第三方物流是我国物流市场当中最大的热点趋势。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在未来5年的年增长率将超过25%。具有现代“顾客满意”理念、拥有先进物流设施和装备、采用先进物流信息技术、能够提供综合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是物流市场的赢家。
第二,工商企业采用先进外包物流管理模式将成为我国物流市场当中的主流趋势。在21世纪,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具有三个标准,即内部业务外部化、全球知名品牌和协同电子商务。具有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工商企业,才具有国际竞争力,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与被服务产业运营模式结合的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将成为我国物流市场当中物流基础设施的生存趋势。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完成物流规划的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向和运营模式正在向着区域经济当中的一、二、三产业延伸,便是这一观点最好的实证依据。
第四,跨国采购与供应集团、国际物流企业加快在我国进行战略布局将成为我国物流市场当中的国际竞争趋势。2002年,这类外国企业看好与国际物流网络相衔接的港口集装箱码头、公路货运枢纽、航空货运机场,并向内陆航运港口进一步延伸,呈现出建立战略性采购与分拨中心的态势,这有利于我国国际加工中心地位的快速形成。
第五,我国传统物流企业改组将成为我国物流市场当中的行业整合趋势。我国大型传统物流企业已开始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企业并购,已形成物流行业内资源整合态势,这有利于我国社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的快速形成。
第六,物流信息化受到普遍重视将成为我国物流市场当中的趋势。物流的灵魂是信息,已得到我国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的广泛认同,各类企业呈现出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态势,这有利于用信息化促进物流现代化。
第七,在职人员上岗资格培训将成为我国物流市场当中的就业趋势。我国各类企业中的物流管理岗位,要求的是一种心智劳动,对物流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由于受企业物流管理岗位高额年薪杠杆的作用,大量的在职人员呈现出愿意接受物流培训的态势,这有利于缓解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匮乏的局面。
第八,与物流有关的会展、研讨、培训与考察将成为我国物流市场当中的服务经济趋势。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起都离不开相关服务的配套,物流产业也不例外。从2002年一年的物流展览会、物流研讨会、物流培训和组团出国考察情况来看,这类服务经济反而先于物流产业发展而加速发展,从事相关配套服务的企业、机构呈迅速增加的态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有利于物流知识在全社会的迅速普及。
我国物流产业正在迅速兴起,我国物流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从整体上来说,这有利于现代物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中国物流:从概念驱动到格局初现
今后10年内,物流必定成长为中国经济中最具规模的万亿元级产业群。数百万个“运输农户”跑单帮,陆海空割裂,信息割裂,各行业企业自办非标准、不专业、小作坊的仓储运输……等等这些当前占主导地位的物流形态将永不复返。
回顾过去,2000年开始“物流热”;2001年大型企业物流改革,大量物流企业涌入市场;2002年各级政府物流规划纷纷出台,各地物流园区挂牌启动,……变化之快,恍如昨日。
展望未来,2003年的中国物流,将经历从概念驱动到格局初现的重大转折,踏上产业化的第一个台阶:一批物流先锋企业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核心能力、服务产品,进入高速成长期,规模扩大,成为特定领域的主流企业,从而形成物流行业的基本格局。同时,伴随大中型城市的物流功能外移,各地区物流园区及枢纽设施将进入实质性应用,为金融资本提供了大规模的介入机会。
1、连锁零售:供应链创新的主导
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大企业客户的供应链创新将一直是物流行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力。过去的2、3年内,TCL、青岛啤酒等等国内各制造行业的领袖品牌一方面通过供应链创新降低了自身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也将物流发展为巩固其领袖地位的重要门槛。
例如,在整个家电行业中,只有TCL和海尔建立了全国性的、直接配送到门店的物流体系,这样的物流体系对于他们维护领导性的市场份额,确保与国美、三联等高速崛起的专业零售商之间的讨价能力均有战略性的价值。
随着大型制造企业分销物流模式的成熟,2003年,连锁零售将成为供应链创新的主导力量,为物流行业带来另一轮发展浪潮。成功的连锁零售建立大型、现代化、高流转配送中心的过程,也是上游供应商撤销小型、存储性传统仓库的过程;零售店面数量增加的过程,规模化、标准化、集中调度的现代配送服务替代分散、不可靠传统运输的过程。当然还有条形码、托盘标准化、信息交互等等,每一个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成长均会对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考虑到一个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在一个区域内占有10%以上市场份额往往并不新鲜,而且很可能仅需要1到2年的时间,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零售对物流行业的影响不仅仅深入,并且是爆炸性的速度。
2、运输产业化:快运网络和专业运输
物流服务链中最基本,份额最大的公路运输体系,在经历了十多年若干年计划经济下原有国营体系的瓦解及整个公路运输的个体农户化后,运输大军中少数佼佼者正在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运输企业,他们正在成为物流产业化的明星,以佳吉为首的,来自东北佳木斯的“佳”字系企业成为其中的突出一员。伴随着这些明星的成长,2003年,以定时专线为基本运输服务产品、运用现代的交叉理货枢纽设施及技术,运用信息平台统一调度及跟踪,覆盖主要经济地区的全国性快运网络将进入品牌化和规模化阶段,其中最领先的企业营业收入将超过10亿元。如果国家的交通管理及收费制度能够有重大改进,5-10个全国性快运网络品牌企业将得以迅速整合全国的“农户运输”,建立上千亿元的公路运输产业。
专业运输是另外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增长点。以专门技能、专业车辆为特点,在JIT配送、冷链、危险品、海关监管等等每一个专业领域,均产生了各自的领军企业,2003年,他们将从核心能力培育逐渐转入规模提升,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
3、第三方物流:成熟的商业模式
以大型制造企业客户为主,集中于消费品分销过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全国性的运作网络、非资产型的财务体系、以客户订单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随着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个物流服务模式的利润空间正在快速下降,小企业退出、中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并购,市场份额集中将是2003年这个领域的主旋律。
4、第四方物流:物流行业创新引擎
在过去的几年中,相当一部分大型企业物流变革中,第四方物流企业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专注于建立创新的供应链物流模式,以专家团队协助企业实施,以信息技术支撑新的物流模式,一步步与企业共同将供应链变革转化为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中量化的真实收益和与此同时的竞争优势。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们已经找到了先进的供应链理念与中国现实之间的结合点,在各个领域的物流模式创新得到了初步的市场验证,模式创新也逐步固化为以此为灵魂的物流软件。
2003年,凭借专家团队、全面解决方案、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能力,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参与越来越将成为企业供应链变革的必然因素。在企业物流以模式变革为主旋律、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基本背景下,第四方物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在整个物流行业内扮演创新引擎的角色,通过持续的模式创新及相辅相成的物流软件引领中国物流的技术发展及观念更新。
5、物流枢纽及园区:资本的赢家游戏
2002年,北京东南物流枢纽一期设施运作基本饱和,而且北京政府“三地一港”的物流规划中东南恰为其中一“地”。曾经受到广泛批评的“选址太远”、“设计超前”突然不再是问题。对于东南枢纽的前贬后褒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转折:2003年,对于主要经济发达城市的物流枢纽建设,时机不再是一个问题,例如佳吉和宝供等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在各地运作这些枢纽设施,随着制造业普遍采用区域配送中心模式,现代化的物流枢纽将获得更普遍的应用。
城市内地价升值、物流功能外移,快运网络公司规模化,第三方物流寻求支撑长期发展的战略基地等等各种因素汇集在一起,恰恰构成了物流枢纽及园区的投资时机。与时机成熟相适应的,必定就是政府和金融资本的大胆参与,因而,可以预见到2003年,物流枢纽及园区建设将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全面启动。并且,在大多数地区,由于政府在2002年或者更早均进行了区域的物流统一规划,典型的“重复建设”风险并不会成为普遍现象,需要防备的问题是太快的人气启动可能导致土地升值过多,反而不合适物流应用。
面临一个正待形成格局的庞大产业机会,物流行业的2003年,将不会再在津津乐道地谈论Dell、沃尔玛的物流供应链奇迹。现在,概念已经转化为坚定的承诺,这些来自物流企业家、政府、投资人以及行业客户的承诺必然把趋势转化为现实——中国物流的产业化。
(三)、医药市场的需求拉动
当被称作第三利润源的第三方物流大行其道的时候,医药物流却背道而驰。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为12.6%,平均费用却占到12.5%;2002年1-9月,我国医药 商业平均纯利润率仅有0.59%。而全美医药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为5%,平均费用只占到3%-4%,平均 商业利润率却达1%-2%。
屋漏偏逢连夜雨,目前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其一,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药品价格昂贵,企业利润低。其二,由于物流信息的滞后,导致真实的销售数据反馈困难,串货现象严重,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其三,为满足GSP达标,疲于应付,作业过程及单据填写繁复,对市场开拓,新品种代理放松。以天津某著名医药公司为例,该公司回款及时率只有22%,而由串货所带来的损失大约在每年二千万人民币左右。
这样的现状是否可以得到改善呢?以武汉九洲通医药有限公司为例,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以条码为纽带,依托企业EDI信息交互平台,建立物流和 营销信息系统。该系统从药品生产开始,直到药品到达 零售商或医院药房结束,以物流过程为主线,通过掌握物流的情况,跟踪产品的销售过程,实现防串货控制和回款控制,采用条码识别做为数据采集的手段,提高劳动效率,大大降低差错率,从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通过EDI信息平台,实现单据的电子化。
把涉及物流的条码和涉及信息流的EDI相结合,其综合效益便一目了然了。在发货端,扫描药品物流条码,按照各个订单分拣,可改善订单的处理,提高准确度和发货速度,并生成准确的电子发货通知报文。在收货端,扫描药品物流条码和订货单编号,帮助客户处理收货和管理,并将收到的货与订单核对。电子发货通知报文可使客户事前知道来货与订单是否相符。扫描发货、收货和退货的药品物流条码,可使参与贸易的各方得以更正库存。在一个自动补库系统内,ERP或MIS系统将扫描数据在每天固定时间汇总并以EDI销售数据报告的形式送出,启动次日的订货和供货。同时反馈各种销售数据,掌握各个下线的销售情况,产生应收账款,督促回款。
质量管理标准的出现使得医药物流管理必须符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这就要求医药企业必须实现一体化、自动化、 信息化的现代管理。其内容包括:提高进销存各环节的作业效率,规范进销存各环节作业流程并生成相应的数据、票据和报表,库存管理完全支持SFDA颁布的GSP业务操作流程。此时的库存管理应为质检仓库管理,它由质检、库存、配送等几部分组成,可以完成药品的验收、入库、抽样检验、不合格药品报废、养护、出库 运输、药品质量跟踪以及登记仪器设备、计量工具等工作,还能实时、准确地记录各环节的数据,打印必需的票据。另外,质检仓库管理能随时产生各种汇总信息供用户查询,如验收登记情况、养护检查情况、商品在库量、盘点报表、销售登记本等,并可将查询信息导出到其他文件或打印。还能根据验收记录、销售记录等历史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如业务人员工作量统计、各种商品的库存变化曲线、销售曲线,以及周转率信息,为企业领导决策时提供参考信息。
医药生产及 流通不同与普通产品,医药生产以及产品的物流服务要求比较高,不管生产物流还是销售物流要求减少作业环节,降低接触及污染几率,对产品进行批次及单品管理,对产品流向分布进行跟踪管理等。针对医药行业的特点,并结合多年物流管理咨询及系统实施经验,已经推出适合于医药生产、销售、经销等环节物流管理需要的医药物流解决方案,该方案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将医药供应链中的供应、生产、销售活动高度集成,实现时时的信息共享,最大程度降低库存,提高市场反应速度。解决方案的最大特点是基于条码实现物流作业和全程跟踪。
(四)、医药物流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2006年3月一项对医药商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的国内9家医药商业上市公司的分析报告显示:医药商业行业平均净利润仍然处于下降趋势,同比下降了18%。自2000年以来,医药商业的资产负债率连年上升,2004年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6%。分析认为,产生这种全行业增收不增利局面的首要根源是医药不分家,加上降价、招标等政策性因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谈及解决办法,该报告将完善物流系统列为降低运营成本,认为是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必经之路。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联合发布了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基本情况。据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114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6%;物流总费用相当于GDP的21.3%,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运输费用增长最快,比重有所上升。2004年,运输费用为16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6.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长相对较慢,比重有所下降。2004年,保管费用为8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29.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为4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在保管费用中,利息费用为433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保管费用的51.2%,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仓储费用1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保管费用的21%,比上年上升0.56个百分点,货物损耗费用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占保管费用的6.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费用为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占保管费用的20%,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保险费用为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占保管费用的1.1%,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另据核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8.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9.9%。
管理上找差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布的这些数据反映出提高物流水平是改善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的战略关键。从我国与美国物流费用构成可以看出,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14%,远远高于美国3.8%的水平。反映出我国无论是社会物流专业化水平、还是社会物流组织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都还有待提高。对于医药现代物流,曾在多家医药保健企业负责物流管理的香港生产力中心物流组顾问林希孟认为,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
林希孟指出:按照中国的WTO协议,到2006年1月1日,物流业以及货代行业将完全开放,外资可以100%控股国内物流企业,而国际巨头早已看中国内巨大市场,因此国内物流企业要早作准备。
全球物流发展趋势是:由制造商的内部物流公司经过以资产为基础的货运商和运输商再到物流外包供应商,经过供应链管理阶段最后发展到电子商务的最高阶段。从全球物流市场来看,物流外包的市场规模1999年澳洲为1.5亿欧元,亚洲为4.5亿欧元,欧洲却有34.5亿欧元,北美则有34.3亿欧元。从当初预计年增长的数字来看,近年的实际情况也基本上印证了这种发展速度,即1999~2004年澳洲的增长在8%亚洲的增长高达20%,欧洲增长数字为8%~9%,北美在10%~15%。除了亚洲的增长空间惊人外,提高物流效率所开辟的市场也是巨大的。从总物流成本来看,中国2000年的社会总物流成本与当年GDP总值相比占20%,与发达国家美国的总物流成本小于10%相比,发展空间为10%,可以节约1000亿美元的成本。如果以1999年的物流成本比照工业品总成本来看,中国的数字为40%,世界平均数是15%~20%,这样发展空间非常大,约953亿美元。此外,如果以2000年总库存商品比当年的GDP来看,中国的数字大概在50%,跨国公司可以达到5%~8%,美国这一数字小于3.8%,这可是495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在林希孟看来:中国传统的医药物流模式是药厂和药商每个单位都要针对各个地区的医院、药店、诊所做配送,业务关系交叉重复是比较混乱的模式;而现代医药物流的模式是药厂药商的产品汇集到物流中心,再由物流中心对各地的下游客户做配送。与传统的医药物流模式相比,现代医药物流模式能够降低大商业的管理成本、降低医药零售终端的进货成本、提高企业信用度、解决医药长期拖欠的款项、市场的集中度提高、订单集中、销售成本降低、管理更严格、风险降低、公共交通恢复畅通、物流设施形成共享,透过物流和金融体系结合形成网络化运作,促使企业高效率成长,提高市场份额。现代物流模式是在药品物流的通路结构中在中游增加了物流商这个角色,医药物流能够资源共享的利益基础在于:资源共享可以体现在仓库空间、操作人力、行政人力(报关、客户服务……)和运输车辆(中国目前平均空载率高于世界水准)等方面,此外,还可以进行药品流量调节、各种药品的淡旺季节调节、运输能量的平均化,通过这些可以降低总运输成本,同时提升效率。
以下是一个国内和一个日本的物流案例,可以形象地描绘出物流的价值。
某医药企业负责一家客户在全国60个城市2000个点的药品运输、包装、仓储等服务,存在较多问题:药品到达客户端的速度慢,周期长,一般要5~10天;物流运输成本高,药品损坏、污染严重;无法及时查询与跟踪,客户的满意度低;药品流通渠道复杂,假冒、异地调货现象频发。对此,经过研讨设定的物流解决方案是首先要建立物流系统的集约化管理。建立SOP/KPI监督考评系统,通过T&T信息查询达到全程跟踪、及时查询。实现电子化运输管理,形成惟一的物流商分拨通路,并拥有特有的条码标签标识。
结果是全国客户随时可以进行互联网货物查询,减少在途资金的占压,全年仅节省在途资金的利息就达到120多万元;此外,药品完好率达到100%,杜绝了假冒和异地调货,药品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国外的物流案例--东京东邦物流。该物流中心作为药品的第三方物流,产品全部为处方药,储存品规数1万种以上,位于面积6600平方米两层立体化建筑内,地处东京市物流中心特区。它的配送范围可以达到大东京都会区2000万以上人口。这个全自动仓库总人力仅有约60人,但分捡订单数量日均可达2500张,月平均流量70亿日元(合人民币5.65亿元),物流费用占收入比例小于1.5%。
深圳市深业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勇认为,现代医药物流通过以医药物流为切入口,提供专业性的医药物流服务,形成有序的良性竞争环境,最终可以实现降低药价的目标。目前深圳有90多家医药公司,约2000家药店,受到深圳市民药品消费能力的支持,药品销量年增长率达到15%。但是,一直以来,广大消费者感觉药价过高,而医药经营企业却又存在经营普遍困难的困惑。如何通过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有效控制经营成本,实实在在为老百姓降低药费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对此,刘晓勇认为,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深圳市药品销售额为95亿元,目前药品流通费用占经营成本的15%。如果减少流通成本10%,企业就可能盈利7%,药品降价也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各类常规支出无法缩减的情况下,通过缩短流通环节,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而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物流中心副主任邓健辉透露:物流中心启用前,近5年公司的年销售额年均增长21.2%,物流量平均增长为14.5%。2001年到2003年,由于业务量的增大,仓库作业时间长期维持在18个小时以上,员工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2004年物流改造上线后,2004年的物流量比2003年增加了17.8%,劳动强度也明显降低,配送效率同步提升2倍,日均工作负荷占设计负荷的35%。2004年物流中心的业务受理量中,日收发货处理量达到了平均15000箱的水平,最高日收发货处理量达到30000箱,设计的最大日处理量为40000箱。日订单处理量平均1100单,6500行,最高时达到2000单、12000行,设计最高达3500单,20000行,日配送客户数量平均650个,最高1100个,设计最高可配送2400个客户。2004年的业务处理金额达到了49亿元人民币,设计的最高金额为100亿元。
对于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物流系统,主要是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达成更好的沟通。供应商货物运送到黄金围物流中心,再由黄金围物流中心分类经分销商或者子公司,甚至直接配送到客户手中完成产品配送。同时,信息中心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与黄金围物流中心进行信息交换,并可以与供应商也进行信息交换,此外信息中心与客户之间通过网上订单、直接订单、电话传真等方式都能够完成处理订单的工作。
从广州医药物流中心启用后的表现来看,据邓健辉统计:日平均完工时间一路的下降,每天完工的时间越来越早,效率越来越高,日平均订单的行数在上升到一定位置后基本稳定。2004年,日平均完工时间从3月份的凌晨1点多,逐步提前到年底的22点,提前了3个小时,而日平均出库的件数也从年初的4000件迅速提升到4月的6000件,并基本上稳定在这一水平。此外,库存的成本也下降了,库存周转的天数从原来的40天下降到了30天,存储的成本平均降低11%,库存总量平均降低4.5%,如果以产值为1亿元的企业为例的话,降低3%的库存意味着大概可以节约50万元的成本。
(五)、宏观政策机遇。。。。。。。。。
三、立足浙江、辐射全国,整合三流、大造一流
(一)、浙江邮政物流的优势分析
1、信息优势;
2、网络优势;
3、资金归集优势;
4、速递优势;
5、技术优势;
6、品牌优势;
7、团队优势;
8、管理优势;
9、文化优势。
(二)、浙江邮政物流的劣势
1、运营成本高;
2、知识水平差;
3、组织环节多;
4、对市场的变化反映迟钝;
5、员工培训少;
6、员工绩效和激励手段单一。
(三)、医药物流的B2B项目解决方案
从医药市场的消费能力看,浙江是医药大省。其药品消费和产出大约都占全国总量的1/10,因此这个市场对任何一家医药企业来说都有足够的吸引力,因为只要能够在浙江实现B2B、B2C的模式就可以维持、生存和发展。而此时浙江邮政物流医药项目的建立,恰好迎合了强烈的市场需求。另外,医药物流的建设用地没有发生新的成本,所以在基础设施的投入方面就形成了低成本优势。而中国邮政的品牌的作用、强大的浙江邮政物流枢纽、11185呼叫中心、EMS、11185电子商务平台、从浙江省-市-县-乡镇的电子化支局和邮政网点、地面设施和设备、经验丰富的邮政职工、配合默契的团队和部门将会使第三方物流的竞争格局更加残酷。在二年之内,如果没有四大巨头的介入,邮政物流会占据70%以上的医药物流量而成为区域市场医药物流领域的市场领导者。
具体来说浙江邮政物流通过五项手段,得以实现物尽其流。
1.建立全国区域物流代理配送平台,增强中小城市“门到门”的辐射能力。邮政通过兄弟省市邮政,构建了一个虚拟的配送链,共同为康恩贝、英特药业等大客户服务。其中浙江邮政物流作为配送链的“总集成商”和顾客单线联系,并监控协调其它邮政部门的活动。代理配送实际上是将各种物流服务功能综合化,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物流功能的集成。对于区域的配送,则需要配送链中靠近顾客的配送结点来完成。邮政物流就是利用轮辐状的跨区域的配送系统为顾客提供“一票到底”“门到门”的综合物流服务,尤其解决了一些不通铁路的中小城市的“门到门”配送问题。
2.以11185网站为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配送透明化。于2000年初建立了商务网站,并开发了运单跟踪系统,将可以满足对数钱家客户进行分类编码,各自拥有带密码的数据库,11185可以为每位客户进行药品物流的信息跟踪及管理,名为在途货物的控制(GIT)。GIT服务透明化的物流操作还能有效管理物流渠道中的商流,这套系统的开发运用及后来推出的手机短信被动查询系统,极大方便了客户,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
3.以合同为导向,不间断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物流服务。邮政物流有别于传统的外协,外协只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如运输公司提供运输服务、仓储公司提供仓储、托运公司提供短驳代办服务等。邮政物流是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为了满足服务需求,可能会在局部出现物流成本过高,但邮政则是服务加量不加价,因为是独家代理,所以只要总账赢利,就无条件确保服务质量。
4.有效组合可控及可利用资源,开展个性化物流服务。浙江邮政将自建配送网络称为可控资源(主要以省内为主),将协作配送网络称为可利用资源。有效组合可控及可利用资源,用最经济的投资来保证服务质量。邮政物流的个性化服务举措有指令配送、签单原件回收、支持退药处理的逆向物流、货款回收、随时中止签收前物流运作等等。这种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以货主企业的物流合理化为目标的个性化物流服务正在成为邮政物流有力的竞争武器。
5、已经拥有60个席位的呼叫中心
现代呼叫中心必须具备:提供每周7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允许顾客和员工选择语音、IP电话、电子邮件、传真、BBS、视频等通信方式。能够事先了解顾客的各种信息,对不同的顾客安排对应的业务代表与之交谈。可以把从用户方面获得的信息全部存储在数据库里,供决策和分析时使用。可以随时观察到呼叫中心的运营情况和业务代表的工作情况。在企业内部起到统一管理、服务、调度和协调作用。
目前,邮政物流不仅拥有可辐射全国有人居住的地方和世界各地,同时还在浙江省内建立了可通达全部市、县、乡镇、村的网络,12小时可以到达地级市、24小时之内即可到达县级市,48小时直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私人诊所的限时自营配送网络。同时,24小时也可以到达长江三角洲的任何城市。
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博文早在5年前就提出了医药行业"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他说,第三方物流是药品配送社会化的基本方向。那么,第三方的服务为客户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浙江英特药业储运公司总经理王国红对记者说,英特药业是一家老牌的国有医药商业企业,销售额连年居浙江省首位。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是直接面向终端销售。但是,多批次、小批量的发货方式,使配送成本增加,风险增大。为了降低配送成本,公司选择了第三方物流。因为邮政物流在五个方面做得很到位,一是时效性强,效率高;二是能帮助退货;三是第三方的网站能够使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四是能签收回单;五是“门到门”的方式能为公司带来其他增值服务。王国红说,从2002年4月签订第三方配送合同至今,英特的销售额每年增长5亿元,目前已做到22亿元,而且一半以上来自杭州以外的区域。资金回笼率大幅提高,经营风险大幅下降。
康恩贝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国芬对第三方物流的评价是,“他们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康恩贝的药品运输功能,而且使我们的成本大为降低。”她说,当时销售公司跟国内大多数商业企业一样,存在库存管理难度大、异地库面监管风险高、货物签收率低影响应收账款回笼等问题。与医药物流合作后,不仅安全快速地把货物送到了客户手中,还促进了货款回笼,提升了公司整体经营质量。近几年,公司账龄结构逐年好转,已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也得到了较大完善。
赵博文给邮政医药物流算了一笔账:按现在浙江省药品年销售额220亿元计算(不包括邮政物流发运到省外的物流量),如果邮政物流占据30%市场,就相当于66亿元的销售额的回款量。按照4%的毛利计算,浙江邮政医药物流B2B模式每年可以创造1亿人民币的利润。
(四)、浙江邮政物流医药项目的B2C模式
从2003年开始,浙江邮政物流的图书B2C项目启动。目的是总结经验,评估风险和完善细节。现在看来在中国要实现低成本的B2C模式的运行,中国邮政是唯一的选择。这一来,对浙江邮政物流来说可以选择的战略合作伙伴就比较多了,例如:阿里巴巴、淘宝网、新浪网、网易以及一大批电子商务网站将为邮政物流带来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浙江邮政物流的医药B2C业务,主要是从社会公益出发,确保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和健康福利不受侵犯。预计该项目运行在短期内不会有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但项目的外部效应将回显现并且邮政物流的入户送医送药会深入人心。到2008年该项目将会迎来高速发展期并且为邮政物流带来丰厚的回报。
医药物流的B2C的前端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邮政电话药房;
2、网上药房;
3、掌上药房;
最后,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浙江邮政物流的全部项目是否能够形成长期的、持续的和稳定的收益的最关键的因素完全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发展。让浙江邮政照顾好员工,员工细致的照顾好顾客,顾客才会长期的关照我们的利润。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物力投资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人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的要素,高素质的核心员工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