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走走,如果你是一位从改革前走过来的人,一定会这些地区的城镇建设所震撼。特别是在深圳在东莞,甚至没有城市与农村的区别,置身其中会感到,有时感觉是都市,有时会感到是乡村。
改革近三十年,现今已有一亿多农民工及其家属拥进城里,使昔日的城市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尽管是流动的,短期的,临时的,但从整体与长远的角度看,总有一个日益增长的固定居住人数在城市滞留下来。从辩证的角度看,个体的变动的人口组成了整体的固定人口。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国最主要的三大城市群,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不断翻番,来自全国各地农村带着梦想的年轻人,一批批地转变为新一代的城市居民。各省区的中心城市何尝不在演绎这种城市扩容剧?如果你做一个改革前后的对比,从乡镇到县市,哪里的城市建设没有突飞猛进,哪里的城市人口没有翻番增长?
我们可以统计数字说明问题。从“一普(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简称,下同)”到“四普”,我国乡村人口的数量在净增加。但自“四普”之后,乡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却开始减少,这既表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速度的加快,也表明我国城市吸纳农村人口能力的增加。如果把人口城市化视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的话,那么,我国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自2000年开始,我国部分大城市和绝大多数的中小城镇,开始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到2001年年底为止,我国各大城市,基本都对原有的户籍制度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放宽了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户口的政策限制。即使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也拉开了序幕,河南还率先在全国废除城乡户籍的区别。户籍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我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将呈加速度趋势。
据有关方面披露,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现在已成为中国主要计划的一部分,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可能将从2005年年底的5.02亿增加到8亿,预计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55%左右。几亿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