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安全提议 国际能源安全问题与提议



  

  长长的阴影―――从西欧看俄乌天然气之争   

 

        2006年01月09日06:00 

 

  俄罗斯和乌克兰剑拔弩张的天然气之争日前以俄恢复向乌供气获得解决,欧洲社会普遍松了一口气。但是欧洲并未因此产生如释重负般的轻松,相反,却就能源供应的可靠性、俄罗斯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和信誉等带有长远影响的战略性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舆论界和政界不仅仅纷纷质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是否会演变成一种政治风险,而且对俄罗斯把天然气当作某种在欧洲建立或改善其政治影响力的武器产生很深的疑虑。因此,当俄罗斯于元旦上午10时说到做到,断然关闭向乌克兰输送天然气阀门时,“某些政治家们会感到脊背上冷汗直流”。

  从经济角度看,俄罗斯对天然气提价无可厚非,甚至对俄罗斯在与其邻国的冲突中捍卫自己的利益也无可指责。正如有些报刊所说,天然气是俄罗斯的,俄罗斯想卖多少钱原则上就可以卖多少钱。然而,也同样如许多报刊所指出的那样,在与乌克兰的争端中,人们都嗅到某种“敲诈”、“威胁”和“惩罚”的气味。类似例子过去有过。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曾经坚决反对俄罗斯国营天然气公司在穿越白俄罗斯的管道参股,2004年俄罗斯就曾使用过关闭供气阀门的杀手锏迫使白俄罗斯屈服。卢卡申科经过与俄罗斯的艰苦谈判,最后同意把一条输气管出售给后者,而作为回报,白俄罗斯得到每1000立方米天然气仅47美元的优惠价格。2004年,当乌克兰还未发生“橙色革命”,其领导人还采取亲俄立场时,俄罗斯政府曾要求其天然气公司与乌克兰签订为期5年的每1000立方米仅50美元的供货合同。尤先科而不是亲俄的雅努科维奇成为乌克兰领导人,采取亲西方立场,极力摆脱俄罗斯影响,显然构成了这次引人注目的天然气之争的背景。按俄罗斯的要求,乌克兰每年要为其购买的天然气付出78亿美元,而过去仅为17亿美元,其差距相当于乌国内生产总值的10%。难怪乌克兰不能接受。同样的俄罗斯天然气,出售给西欧诸国价格为1000立方米200至300欧元,出售给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为110美元,出售给波罗的海三国目前为80美元,预计今年提到125美元,出售给摩尔多瓦目前为80美元,而今年将提到160美元。正如德国的《经济周刊》所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完全是按照克里姆林宫的政治情绪确定其出口价格的,对特殊的朋友减价,对富裕的和政治上“不讨人喜欢”的顾客就加价。西欧舆论指出,尽管普京总统曾表示不把天然气和石油作为政治武器,但是俄乌天然气之争表明,即使还不能说能源已成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至少已经成为“威慑性的经济武器”。

  西欧舆论普遍认为,俄罗斯仰仗其天然气资源大国地位虽然在这次争端中显示了其强力地位,但其手段却损害了俄罗斯的形象,尤其是作为可靠的、守信用的能源供应者的形象。在俄罗斯今年成为八国首脑会议主席国和争取加入世贸组织之际,尤其不利。西欧各国,尤其是如德国这样在能源方面对俄罗斯依赖程度较深的国家,虽然在俄乌争端之外,而且官方一直保持低调,但实际上一直在紧张地注视着俄罗斯的举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社论说,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者企图用天然气达到控制一个顾客的经济基础设施和影响其内政的目的,而这决不仅仅涉及乌克兰。德国自民党名誉主席、前经济部长奥托·格拉夫·拉姆斯多夫撰文认为,必须重新考虑不久前开工的俄德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工程。他问道,如果德俄关系紧张,俄罗斯会不会以此向德国施加压力?因此,俄乌天然气争端投下的阴影绝不仅限于俄乌之间的双边关系。

  西欧及德国从俄乌争端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就是,能源供应的来源必须多样化,集中在少数几个、政治上通常不可靠的国家手中是危险的。德国的初级能源来源中天然气的比例为22.4%,大约1700万个家庭靠天然气取暖,从俄罗斯的进口的依赖比例在35%至39%之间,法国为25.3%,奥地利为65%,波兰为62%,匈牙利为68%,捷克为79%,保加利亚最高,为99%。 2000年,经济合作组织中的欧洲国家天然气消费量的36%靠进口,估计2030年将达到63%。欧洲多数国家的天然气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一国。据国际能源组织的意见,这种依赖程度现在就太高了。有报刊甚至认为,这种依赖简直就是对未来不负责任,是短视的表现。

  俄乌争端升级之后,德国经济部长提出要延长核电站的寿命,触发了德国政界一场辩论,因为早在施罗德执政初期,当时的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政府就决定了核电站关闭的期限。默克尔总理上台之后,大联合政府仍维持原议。现在参与执政的基社盟主席施托伊贝尔表示,这个辩论要继续下去,而默克尔日前表示,仍遵守原议。俄乌争端造成德国联合政府内联盟党和社民党的争论,仅此一端,足以看出这场天然气之争的深远影响了。据报道,波兰政府已宣布要减少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克罗地亚曾搁置已久的开采亚得里亚海天然气田的计划现被重新提起。据报道,以印度尼西亚为首的十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拥有1778万亿立方米的储量。德舆论认为,为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应从这些国家进口,尽管其价钱较高。另外一条路就是加强创新和可替代能源的使用。当然节约能源更不能忘记。德国一家报刊说,应该感谢俄罗斯推动了这一场早就该深入进行的能源讨论

  [风波骤起 伊朗强硬]

伊朗国家原子能组织副主席赛义迪1月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伊朗已于当天早些时候正式拆封核燃料研究设施。赛义迪说,伊朗当天的拆封行动已经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特派核查人员的授权,并在他们的监督下进行。他说,伊朗将在当天晚些时候重新启动这些设施,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全球关注的“拆封”活动终于尘埃落定;“像伊朗这样的民主国家,不需要核武器”。1月14日,一贯语出惊人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对一群记者信誓旦旦地说道。然而,现在他这番话的可信度却遭到了国际社会的空前质疑,同时也将他的国家推到风口浪尖上;1月16日,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六个联合国主要会员国在伦敦召开紧急会议,商讨陷入危机的伊朗核问题;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兼首席核谈代表拉里贾尼22日称,“如果谈判大门是敞开的,我们愿意通过谈判”来解决核问题,“但这扇大门现在已经关闭,我们理应采取其它措施”,拉里贾尼还警告,如果伊朗核问题被提交安理会,伊朗政府将“被迫放弃所有自愿的措施”以维护国家权益。至此,伊朗核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强硬的资本:石油王牌]

几经“沉浮”的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年初伊朗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西方国家随后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解决,伊朗再度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伊朗的下一步棋究竟会怎么走?伊朗核问题是否会被提交给安理会?安理会又是否会对伊朗实施制裁?当前舆论最关心的这三个问题,其答案都与一个词有着密切关联,它就是“石油”

    伊朗政府官员已经明确警告说,如果核问题被诉诸安理会解决,伊朗很可能控制石油销售,任何针对伊朗实施的制裁都将引发国际油价超出预期的大幅波动。伊朗所言并非大话。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伊朗石油储量现居世界第二,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富油国。自1998年以来,伊朗的石油出口收益翻了四倍,从起初的110多亿美元变成了去年的400亿美元,是欧佩克的主要石油出口国。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17号发表的报告预测,2006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将达8510万桶,比2005年增加180万桶,增幅为2.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将加剧石油供应紧张,大幅推高油价,影响世界经济稳定。

美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伊战一周年回顾

 ike安全提议 国际能源安全问题与提议

 

  2004年03月19日10:56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评论员文章:从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斩首行动”至今,伊拉克战争已经持续一年了。在这一年中,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铲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伊拉克经济与石油战略资源、按照美国的蓝图开始伊拉克的政治重建进程——大部分已经实现。然而,这场战争给世界政治带来的伤害却没有停息,对伊拉克人民来说,战争的伤痛似乎才刚刚开始,但对这场战争的怀疑与批评更是远远没有结束。

 

伊拉克战争远未结束

  虽然布什总统2003年5月1日在“林肯”号航母上宣布,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美国在伊军事作战中完全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还从未正式宣布战争结束。这场战争究竟将在什么时间结束,现在谁都说不清楚。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凭借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和最出色的武器技术,取得了军事上的成功,但美国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赢得战争的胜利。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推翻萨达姆政府和进行伊拉克国家重建,进而控制伊拉克石油和推行其改造中东的新战略。虽然布什政府说得特别动听,例如对伊战争是反恐战争的继续,是为了彻底铲除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为了维护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联合国通过的历次对伊决议的威严,但战争持续一年之后,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这些说法只是白宫给对伊动武制造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

  从目前已经揭示的情况来看,美国的情报部门并没有“误导”政府,美国直到开战之前都没有找到足以使美国五角大楼确信的萨达姆政府在继续研制和偷偷储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情报。2004年3月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时特意提到,他曾“若干次”提醒美国副总统切尼,在美国准备正式公布的有关萨达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报告中“存在问题”。现在,有关布什政府在伊情报问题上到底是“误判”、还是“故意夸大”的特别委员会调查还没有出来,但1月下旬美国前驻伊首席武器核查官戴维·凯就曾明确提出,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所有的人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兵理由已然彻底崩溃了

如果“倒萨”不是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是为了反恐吗?战争从开始到现在,美英联军并没有发现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任何证据,美国也没有找到“9·11”事件背后存在着萨达姆因素。战争的结果目前究竟是有利于世界的反恐局势、还是让国际社会与恐怖主义之间的斗争更加尖锐化了,目前还难以给出简单的答案。但是看看3月11日发生在西班牙的201人死亡的火车爆炸事件,看看3月17日在巴格达一旅馆发生的7人丧生的汽车炸弹事件,再看看伊拉克境内目前仍继续恶化的安全局势,我们根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反恐战争。

控制中东石油是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唯一的解释

  如果布什政府2003年3月20日信誓旦旦地提出的军事倒萨的理由在这一年中都相继证明站不住脚,那么,究竟什么是这场战争一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的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呢?

  200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民主与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掀起的竞选攻势,倒是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美国人思考为什么白宫要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从克里到迪安,从爱德华兹到利伯曼,这些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民主党人都无一例外地指责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最真实的想法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如果说政党竞争可能让政治对手措词尖刻,那么,问一问普通美国人,白宫为什么不惜血本进行伊拉克战争,将给我们美国人如何思考战争原因的准确答案。美国媒体通过调查揭示,有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认为,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其实,石油是布什政府花费了如此巨大代价进行这场战争的真实目的。

  美国一年的石油消费量为9.3亿吨,而它自产的石油不足2.5亿吨。为了保障美国永远具有中东石油最大的控制权,保障美国可以不那么受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而对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控制世界上石油储量第二的伊拉克,是美国举足轻重的战略目标,也是美国可以继续保持经济稳定、降低受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影响、并进而对其他工业化大国保持绝对战略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有靠石油起家、自己曾经营过石油公司、权力基础又主要是在美国传统大工业的布什家族来说,对石油利益的敏感几乎是天生的。布什总统也毫不例外地继承了这样的传统。而布什政府中最有权势的人物——副总统切尼更是被视为美国传统石油、军工等部门利益的重要政治代言人。具有这样的家族和权力背景的布什政府,下决心发动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权力逻辑的必然。

  当然,最重要的是,美国的执政者总想不断弥补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权力漏洞,总想着如何确保美国的超强地位永远巩固。这种美国式的霸权利益追求,也让美国政府内外的许多人走到了一起,认同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控制伊拉克石油的战略目的。例如著名的鹰派人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是“军事技术革命”的倡导者,他一上台就竭力推动以“军事技术革命”为宗旨对美国军事力量进行变革,建立21世纪不受挑战的美国军事实力。发动像伊拉克战争这样一场五角大楼认为战争代价和烈度可以控制的有限规模战争,不仅可以检验美军作战能力,更可以争取更多的美国国内政治与舆论的赞同,增加国防拨款,采购新装备,建立军事力量新的发展方向,为美军全面走向21世纪打上一支“强心剂”。“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但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军都觉得“太不过瘾”。在这些强硬派的心目中,伊拉克战争是吹响美军新军事技术革命上新台阶的“冲锋号”。

  从2003年3月到2004年3月,美军在一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已经花费了1500亿美元,并在2003年12月获得了追加拨款580亿美元。到2004年年末,整个伊拉克战争的花费将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加上发动这场战争而付出的对伊经济援助等方面的“政治性代价”,到2004年年底,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总经费将超过2500亿美元。美国愿意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当然需要有高额回报。说到底,推翻萨达姆政权、抓住老萨以及让伊拉克举行民主选举,这样的回报布什政府根本“不看在眼里”。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并进而以伊拉克为战略据点推动对整个中东局势的影响、按照美国的蓝图改造中东,这是美国想要从这场战争中索取的回报。所以,不管现在美国主导的伊拉克重建局势多么艰难,美国都再三强调不会将重建的控制权让给联合国。

这场战争进行了一年之后,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未来历史对这场战争的记载绝对不会是什么“反恐战争”,而会称之为21世纪的第一场“石油战争”,或者“第六次中东战争”。(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锋)

世界能源消费预测

 

现在地球人口约60亿,到21世纪中叶,预计将达到100亿人。光从人口增长的数字来看,能源消费的增加将是惊人的。另外,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南北差异,即工业发达国家使用量为总能源的3/4,人均消费量经消费美国最高,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我国的人均消费量还相当低,还不到1/10的国家还有很多。因此,今后的能源消费必须考虑生活提高的对比,能源不足的情形是可以想像的。 地球上的能源终将是有限的,如同只伐树而不植树,森林也会变成荒原一样,如此大量的消费,世界的能源资源也将会枯竭。现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换算约为80亿吨/年,按40亿人计算,平均消费量为2吨/人·年。以这种消费速度,到2040年,首先石油将出现枯竭;到2060年,核能及天然气也将终结。地球的能源已经无法提供近116亿人口的能源需求。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紧缺的时期将会提前到来。因此,21世纪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不再是一个将来的话题,而是关系人类子孙后代命运,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提议

 

  石油、天然气最终将会被可再生替代性能源取代,现在地球上剩余的石油、天然气还可以帮助人类度过能源转型时期,如果处理得及时,甚至还可以度过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如果按照现在这种疯狂的消费与掠夺方式,世界各国都始终考虑自身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石油、天然气不仅会提前枯竭,也同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并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导致人类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性的边缘。世界能源供应改革势在必行。

  世界能源供应改革的具体责任当然只能落实到联合国安理会身上,但是如果要联合国安理会能起到有效而全面的协调作用,就必行赋予联合国安理会充分的权力和条件。便于联合国安理会全面协调并制造出世界能源供给的和谐环境。

  1.世界各成员国必须统一服务行业经营,全面推行电子货币和无现金政策,废除税制和其它一切变相收费制度,使世界各成员国自身完全掌握能源的营运、调度,垄断私有能源营运商不受约束的盲目行为和故意炒作行为,也就是说让世界上不存在私有能源经销商。

  2.各种能源的价格必须规范化,经联合国安理会研究出台统一的价格,任何能源贸易价格变动都必须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否则,联合国安理会有权将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制度的成员国清理出WTO。

  3.世界各能源产出国必须将各种能源的产出量上报联合国安理会,然后由联合国安理会穿针引线来具体配置。保持协调能源配置的公平性。

  4.能源需求国必须将自身的能源需求量申报联合国安理会,便于联合国安理会确定能源配置的供给关系,以世界能源产出国的产出出口量来敷算需求量的百分比,比如世界能源产出国的出口量只等于世界能源需求国的需求量的80%,那么联合国安理会就可以为能源需求国配置所上报的需求量的80%提供给能源需求国。完成了这个数字之后,能源需求国不可以以任何手段和方式来擅自通过别的渠道获取能源供给,否则,联合国安理会有权对其实施能源制裁。

  5.在完成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如果有些成员国已经研究出新型替代性能源与技术,必须上报联合国安理会,便于世界范围内推广。同时,联合国安理会根据提供新型替代性能源技术的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和荣誉奖励。

  6.全世界必须禁止生产以汽油作为能源动力的高消费、高污染的私家车,将石油消费量控制住不再出现增长,防止石油能源提前枯竭,延长石油使用时期,将能源转型期的时间尽量拖得更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5876.html

更多阅读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与相关知识,交规速记方法 交规法规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与相关知识,交规速记方法——简介还在头疼交规难记么 ?驾驶证考核技巧,科目一,二,三速记方法,驾照考试不过?来看看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与相关知识,交规速记方法——工具/原料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与相关知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与

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安全隐私问题

摘要:自上个世纪90年代物联网概念出现以来,越来越的人们对其产生兴趣。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

浅议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分区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高楼大厦的大量涌现,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困扰和危机。由于自身的特点,高层建筑火灾的性质与一般建筑火灾不同,一旦

声明:《ike安全提议 国际能源安全问题与提议》为网友久思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