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爆炸:《达芬奇密码》的隐喻



伊朗核局势再次紧张!武力冲突也似乎是一种趋势。除去政治外交的原因,这类事件的原因还有哪些?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作者去年写的一篇旧文,和大家分享。

伦敦连续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呢?

英国《卫报》再次将原因归结为伊斯兰教在英国传播的失败和伊斯兰权威的失败导致了宗教极端主义的泛滥。这里似乎有变成了一种亨廷顿似的宣泄——文明的冲突。这里分析的重点不在与重复这些陈词滥调。而是觉得今天时代里,人们心中最深的地方隐藏着一种与信仰相关的、与权威统治相关的情结。这种情结也许并不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甚至很多迹象表明在中国似乎这种信仰性情结也表现的不是很显著。但是,它却是理解当今世界的一把有趣的钥匙。

最明显的是《达芬奇密码》和《耶酥受难记》在世界范围内所引起的巨大的关注和争议。表现的主题就是信仰及其权威的维护。作为中国人,我们似乎缺乏这样的感情,但是在由伊斯兰和基督教、犹太教统治的世界里,信仰是关乎到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核心的证明自己存在的身份的标签。

 伦敦大爆炸:《达芬奇密码》的隐喻

证明自己存在的身份的标签?

是的!

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吗?

深刻追寻起来,现代性的诉求起始与笛卡儿“我思鼓我在”的追问。人类由此破除了“神的奴仆”的角色,开始作为人的独立的个体自身而存在。但是在现代性发展了几百年的时间以后,我们却似乎正在把“我信故我在”重新写在自己的生命之中。战斗不是为了别人,因为伤痕累累的身体才真正记录了自己的存在过的经历。

从大的时代性的背景来看,人类经历了“树立神圣形象、消解非神圣形象、树立非神圣形象”三的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里,我们把自身当作偶像不断的歌颂。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重新树立神圣形象”的时代就到来了!宗教信仰将重新获得对世界的影响力。鉴于全球化的加速,没有国家能够逃离这种宿命般的变化,哪怕它是一个有着非宗教传统的、有着5000年独特文化的国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5926.html

更多阅读

《达芬奇密码》简要看读指南 git 简要指南

5月18日,电影《达芬奇密码》在全球同步上映,中国也第一次加入了这个行列。从电影发行商的角度,此举属于紧随潮流,希望借这部电影和原著小说的热潮,在中国也能掘到一桶金。想赚钱者能否如愿,不去管它。书我看过了,电影还没看。但这不影响我

电影“达芬奇的密码”触动了什么? 达芬奇密码2电影

一个社会就像一部大的机器,维持机器运转的除了法律,还有信仰和道德观。法律自不必说,道德是人们共同遵循的一个大的游戏规则,但既然是游戏,那规则当然可以修改;只有信仰,那是人们心甘情愿相信,服从的一个无形的社会规则,它会安抚你的心灵,让

达芬奇预言的世界末日是何时 霍金预言世界末日

全球地震频仍,日本海啸和核危机又起,让所有的科幻电影中的恐怖镜头都相形见绌。这让人不禁又想起了达.芬奇。一次又一次,他的作品好像都成功地预言一个他根本不可能了解的时代。他画出了坦克、飞行器、挖掘机的结构图,这些全都在20世纪

声明:《伦敦大爆炸:《达芬奇密码》的隐喻》为网友耍大牌的小头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