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区委宣传部2006年4月4日座谈会的发言摘要
李含章
(一) “三三三”产业战略不仅是顺德本土经济的第二个春天,同时也给顺德本土经济理论的问世创造了成熟的条件。积二十八年之迅猛发展,“顺德经济”举国瞩目,“顺德制造”举世闻名。相比之下,顺德本土经济理论却严重滞后或缺失(当然中国本土经济理论亦一直未能进入主流学派)。但是,一直处在全国领先优势、已率先跨入投资导向/ 创新导向阶段的顺德产业经济,亟待揭示“顺德制造”的形成规律和未来走向。“三三三”产业战略本身就是理论,就是顺德本土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给了顺德本土经济理论一个明确的战略定位,同时也昭示顺德经济将由“摸石头过河”升华到中观经济战略的层面(图1~10:顺德本土经济理论的定义和三个组成部分)。定义顺德人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列,通过引入外资和建设本土经济的不断实践与长期积累过程中,在中观经济的层面,对邓小平理论和海外现代化产业革命主体理论(古典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兴古典经济理论、哈佛商业理论)的实证、发展、创新的模式、模型及规律描述的总和。
(二) “五年再造一个经济顺德”,是一个顺应民心、鼓舞士气、符合中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宏伟、务实的战略目标。仅仅十个字,却明明白白的包含了“周期、地域、坐标、目标”四大要素。精辟。经典。我个人认为,“三三三”产业战略一定要落实,应该下沉到产业,下沉到商会。建议有关部门出面,分别组织商会/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公开搞几个“三三三发展战略论坛”,把企业家和市民的士气进一步调动起来,真正让“三三三”成为全体市民的关注焦点和热门话题。顺德人骨子里就有热衷经济话题的天性,容易激活。
(三)面对“三三三”产业战略 企业该有什么思想准备?
面对政府的“三三三”产业战略,面对迫在眉睫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面对国内外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舍得抛弃一些原有的优势”(《国家竞争优势》P533)。 试想,顺德第一批企业家如果不是在90年代初主动舍弃自己发明的、正干得热火朝天的、令周边城市羡慕不已的“三来一补”,今天是不是还要继续“给别人做嫁衣裳”?没有当年对“三来一补”的突围,何来今日强大的顺德本土经济?所以我认为,目前形势下应当考虑,要有“三个突破”和“两个构建”。
(四)所谓“三个突破”,一是突破“摸石头过河”的思维定式。二十多年以来,顺德人已经摸到了一大堆“石头”,有序地排列起来就是本土经济理论,就是一座座桥梁,就可以指导实践,何苦一定要弃桥趟河呢?“三三三”产业战略本身就彰显着区域性政府竞争优势的规律,同时也是对顺德本土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二是突破“低价竞争”的思维定式。长期以来的低价竞争,使得中国制造、顺德制造在全球经济处于低端产品领域。低价竞争永远与品牌价值无缘,与高级生产要素无缘,是质量文化的杀手,是产业升级、区域品牌的最大障碍。 “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资源配置没有效率。”(《国家竞争优势》P77)
三是突破“单一规模经济”的思维定式。“规模经济理论撇开了其他因素,专注于市场占有率”。应当把规模经济与品牌战略、技术创新、质量升级、信息处理等因素结合起来,因为“即使在大国的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也是相当薄弱的。”(同上 P15)也就是说,两者并不呈现正强相关的变量关系。
深谙经济理论的区委负责人不久前曾特别强调: “从国际化的视野来看,自有技术和品牌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偏低的利润率使得企业对未来研发的投入不足,进一步制约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顺德制造’都正在遭遇各种挑战,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2005年8月5日珠江商报)我想,“三三三”产业战略,理所当然是区委、区政府“必须转型”决策的结果。那么,转型过程中,企业、产业都必须有舍有取。这是无法规避的现实,也是再度考验顺德企业家智慧和胆魄的机会。
(五)所谓“两个构建”,一是构建各支柱性产业的“钻石体系”。“钻石体系”是美国学者在九十年代初,针对十个工业发达国家和后起之秀的日本、韩国的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以后,总结出一套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理论(图11 ),成为风靡全球的哈佛商业经典理论。它把体系建设依照升级梯次,划分为(1)生产要素导向、(2)投资导向、(3)创新导向、(4)富裕导向,共四个阶段。对于顺德本土经济而言, “钻石体系”的四个要素中,前三个已初步具备条件;只剩下“产业战略”要素。因环境因素属于外生变量,非企业自己可以掌控。恰在此时,2006年元旦,顺德区委、区政府正式发布了“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给顺德区域产业经济创造了“钻石体系”的必备条件。
构建产业“钻石体系”的最大实用价值在于(1)产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2)产业整体相对一致的价值趋向;(3)产业内部关系的协调与和谐;(4)产业整体对外部环境变幻的应变能力;(5)产业价值链的相对稳定;(6)产业内部创新元素的不断衍生;(7)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8)引领产业摆脱低端竞争、走向中、高端领域。
二是构建“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是2005年哈佛向全球推出的一种价值创新的战略思维方式(图12),它认为过度强调降低成本、改善效率,只在原有的市场进行差异化消耗,终究会落入企业削价竞争的“红色海洋”, 鼓励企业跳出竞争者圈子,把策略焦点从竞争对手身上移开(图13),专注大局而非数字,超越现有的需求,并且对客户创造更有价值的创新,大胆改变原有的市场游戏规则,才能从“血流成河”的激烈竞争市场中,开创出无人竞争的蓝色商机(图14)。
我认为,蓝海战略实质上是“敢为天下先”的一种比较科学思维方式。顺德一些大企业已有过实证的案例。例如1991年科龙实施“拉开和拉大与国内同行业的距离”的战略措施, 为容声冰箱在全国开创了连续10年销量第一的蓝海。今天,当我们回头审视15年前科龙人“设备要10年不落后,管理要领先20年”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时,仍令人心动不已!(见图15A 15B) 再例如格兰仕1992年从服装行业挺进家电,直接杀入全国微波炉行业“红海”的激烈搏杀, 短短五年时间,把微波炉行业变成了自己的“蓝海”,又是何等气壮山河、智慧横溢的创举!岂是“价格屠夫”所能歪曲?又例如,2005年末,美的集团在全国家电行业率先发布蓝海战略,推出中、美、日三方联合创新的“天钻星”产品。虽然仍属于差异化概念, 不完全是真正意义的蓝海战略, 但探索精神可嘉。 在“三三三”产业战略引领下,蓝海战略可能是帮助产业整体走向价值创新的、再一次“敢为天下先”的蓝色商机(图16)。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