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农村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在一些劳务输出的主要地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成长教育面临的各种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3月7日,来自江苏宿迁市的全国人大张新实代表在江苏团集体审议“十一五”规划草案时说,宿迁市农村初中、小学共有学生68万人,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子女已占到30%,达20万人之多。留守儿童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
记者在张新实代表发言后拿到了该市对留守儿童所做的一份调研材料。这份材料显示,在宿迁市,共有210万农村劳动力,而现在全市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已达97万人,每年外出务工收入达70多亿元。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全市有32所学校留守学生占该校学生数的50%以上,部分乡镇小学和初中留守生比例甚至超过了70%。在这些留守儿童中,父亲单独外出的占62%,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占20%。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有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其中以单亲监护为主,占所监护人的79.2%;其次是隔代监护,占16.9%。
调查显示,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一,亲情缺失,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对12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一周或更长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的比例达64.8%,甚至有8.7%与父母没有联系。1200名留守儿童中,有焦虑心理的占27.4%;抑郁的占27.6%,有恐惧感的占24.5%,易怒的占22.7%。其二,家庭教育缺失,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导致行为偏差的出现。在对1200名留守儿童的相关调查中发现,有过失、说谎、偷窃、攻击以及破坏行为的,分别占57.6%、35.2%、7.4%、30.6%、41.3%。另外,受出外打工家长的影响,留守儿童易产生“读书无用”思想。1200名留守儿童中,有48%的孩子学习成绩为较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其三是监护权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目前农村适合留守儿童的公益性娱乐设施非常少,而社会上诸如网吧、游戏厅、舞厅、不良书刊、黄色碟片等无不污染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少留守儿童经常光顾此类场所,去年该市查处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案件中,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
鉴于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涉及劳动、用工、三农、教育、户籍制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张新实代表建议,首先要提高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认识,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的工作网络。其次,要推动关注留守儿童的政策措施出台。他认为,农民在外务工时不将孩子带在身边,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行的人口管理体制,农民工只能在城里扮演“外乡人”的角色,始终难以融入城市之中;二是城市高额的教育费用使农民工无法承受。因此,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民工“市民待遇”,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同时取消入学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第三要在经济层面上帮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他建议一是要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收入状况,并改革城市教育体制,让跟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能够轻松地接受教育;二是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农村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在家乡依然有钱可赚,从而根本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第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能得到生活上温暖;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寄宿制学校可以兼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民工子弟学校符合农民工家庭求“平等”的心态和“流动”的特点,都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好办法。(原出处:中国改革报 发表日期:20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