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治理之痛故事(二):蔡桓公之死,谁之过?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篇古文叫《扁鹊见蔡桓公》,写的是古代神医扁鹊发现蔡桓公身体有病,三翻五次劝说蔡桓公治病,但蔡桓公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不听扁鹊劝告,坚决不治疗,结果最后病入膏肓时再找扁鹊治病,此时扁鹊已知蔡桓公由于延误了治疗期而患了绝症,不可能再治好,于是他逃向了秦国。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从这篇古文中,我想到了现在的许多企业家,企业的发展本来已经出了问题,需要聘请外部专家来治理时,但他却固执地认为企业没有病,不需要管理咨询专家,结果是企业江河日下,发展越来越困难,最终一些企业越做越小,就此倒闭了。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这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另外,从这篇古文中我还想到:作为一代神医的扁鹊先生,医术高超自不必说了,但却最终没能挽救蔡桓公的性命,虽然说是蔡桓公自己不治的原因,但我却认为扁鹊也难辞其咎。如果他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或者沟通水平更好些,沟通方式多样化,甚至让蔡桓公身边的亲信一起帮忙劝说他,想办法让蔡桓公相信他自己得了病,同意接受治疗,也不至于让蔡桓公一命呜呼,扁鹊自己也不必远走他乡了。

  从这里我想到了作为企业外脑的咨询师,他们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沟通水平。当他们发现企业发展中出现严重问题时,他们有义务让企业老板接受他们的思想,帮助企业治病。而不是听由企业老板自己,或者看着企业走下坡路,甚至走向死亡。如果这样,岂不是当初的扁鹊吗?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现在有许多“职业经理人”,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是救世主,以一副高姿态进入民企,结果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两三个月,往往是水土不服,最终走人。而这些所谓的“职业经理人”失败后却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怪罪企业老板不授权,或说老板不放心,或认为家族企业排挤外人,总之为自己找一百个理由,就是没有自己的错,可悲啊!如果民企有那么多完美,又怎么会去请你呢?请你来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改变企业的现状,改变企业老板或家庭成员的观念吗?千万别怪罪他人,想想自己应该如何去改变他人吧,你们存在的价值不是抱怨,不是让他人必须听命于你,而是应该最大限度去发挥你的影响力,让他人自愿服从于你,让管理亲近于人,让管理者与员工心理距离拉近,让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这样的理念在优秀的企业家心中越来越达成共识。要让管理真正亲近于员工,不仅表面上要与员工拉近距离,还要真正关心员工,不单是关心员工的家长里短,更重要的是关心员工的前途和未来,包括员工的薪水和奖金,也包括员工学习机会、得到认可的机会和得到发展的机会。而我们有的职业经理人只盘算着自己一年年终能从老板那里拿到多少钱。这才你的成功!

  扁鹊的作用是治病救人,而当他明明知道别人可以救活而却眼睁睁地看着他死亡时,他最高超的医术也就一文不值了,这也是最大的失败!医神不“神”职业经理人不“职业”也是中国式管理者最大的悲哀!

 民企治理之痛故事(二):蔡桓公之死,谁之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6011.html

更多阅读

我的销售故事(18):几千元的货,客户只愿付50元定金

系列专题:我的销售故事客户还蛮有趣的,嗯,广州黄埔那边的,是一个小电器厂,要跟我们买点产品作为礼品送给客户,是他们一个销售联系我的,(男,约35岁,瘦瘦,带眼镜),满口销售员腔。   应该联系了有四五天了,因为价格没谈拢,就

营销咨询师的恍惚(二):专业与行业

理想与现实反差极大,被理想折腾了近200年的国人,愈发珍惜当下的现实。身居高位的人,要有德;做咨询的,要德才兼备,这些都是妄语,君不见身边混日子的咨询师满地皆是吗?叶敦明感到真的有点恍惚了,靠智慧谋生的人,居然是那么的缺少远虑、深谋和自

忠言逆耳之(二):诊断“成龙”品牌

 成龙,全球华人的名片。毋庸置疑,这个名字更是一种商业化品牌资源,甚至是稀缺的哪一类。好在成龙本人很有远见,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将自己名字逐渐用在商品上,来试图打造“成龙”系列品牌。粗略算来,至少涉及服装、电影、白酒(茅台)等几个领

集团管控(二):高管编制,定员探讨

集团企业做大了,下属成员企业多了,如何来给企业高管编制进行规范,成为了集团企业高管的一个心病。笔者认为,制定集团企业高管定员编制需要考虑到企业的规模大小,历史沿革以及自身的特点。关于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分类,可以参照《集团管控(

声明:《民企治理之痛故事(二):蔡桓公之死,谁之过?》为网友萌妹子的霸气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