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民企 论民企十大关系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毛泽东《矛盾论》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是中国企业最活跃的经济组织。和其他的任何组织一样,民营企业同样面临着内外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或说矛盾,有的是对立的,有的又是同一的,而企业就是在这样的既矛盾又统一的环境条件下和运动过程中,或迅速发展,或衰败倒闭。因此,理清并把握这些关系,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一、老板与员工

  在企业这个经济组织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有时处理不好甚至会变的尖锐起来。

  如果把企业比做一条船,那么老板就是船长,员工就是船员。船长和船员之间,应该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老板辨别指引前进的方向,船员做好各自的工作,才能保证企业这条船驶向大海,尤其在遭遇狂风恶浪的危机时刻,船长的坚定沉着,船员的通力合作,是保证这条船不被大海吞没的首要前提。

  平民出身的老板(有别于靠特殊关系暴富者),不容易。在创业阶段,没有可依靠的关系,没有可依赖的资源,凭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敢打敢拼的精神,打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尤其是这些年,老板们自身的学习也在不断加强,素质、能力和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老板还是应该明确这样的一个概念:要把员工当成自己的事业伙伴,而不要当成你的“打工者”。要使员工成为你的事业伙伴的前提,利益是根本。华为的“利益均沾”原则值得借鉴,老板要切实领会“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所蕴涵的道理,要真正做到,需要的不仅仅是胆略和勇气,更需要具备这样的一种博大的胸怀。

  员工属于弱势群体,尤其在现在政府监管不到位、相关政策不到位、工会组织行同虚设的情况下,他们还没有力量和老板去抗衡。之所以很多人成为企业的“过客”,主要原因不在于员工,而是来自企业的环境和老板的态度。

  作为员工自身来讲,应该克服“打工”心态,理性地对待老板,理性地对待企业,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断地提高职业化修养,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我相信一句话,叫做:板凳坐得十年冷,不想成功都不成。专业、专注加上勤奋,是成就个人事业的根本,潜心某一专业或领域,卧薪尝胆,精心磨砺,自身的竞争力就会得到提高,也就有了与老板长期合作,与企业一起发展的资本。

  二、高层与基层

  提出这个“高层”与“基层”的问题,是因为本人觉得现在很多的企业中“埋怨”不断。老板怨总经理,总经理怨副总,副总怨部长,部长怨员工;反过来,又是从员工开始一级一级的埋怨上去。其实,想想导致这样一个局面的原因,就是上上下下都没把高层与基层的职责及其定位搞清楚。

  高层要“做势”,基层要“做实”,这是华为给我们的经验。

  高层做势,不是说大家整天去上电视,见记者,出头露面,而是要制定政策、理清思路、建立规章、规范程序,同时,还要培养下属、考核评价、推动工作。总的来说,高层就是要在宏观层面上多动脑筋。衡量企业高层是否具备任职资格的条件,是责任心、使命感,以及敬业精神、献身精神。没有责任心的人不能做高层,否则这样的人会大大伤害一个组织。

  高层如何做势?我觉得,建立良好的、高效的决策机制是很重要的。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决策班子,要形成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制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老板不喜欢集体决策这样的形式,一是觉得决策效率低,二是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太多企业的秘密,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一方面,除了高科技企业外,其他的传统产业已经没有多少商业秘密可言,技术、工艺、操作、管理等等没有多少新招数;二是决策的过程,既是发表意见的过程,又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可以极大的提高执行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

  基层做实,这很好理解。基层员工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打细算。企业再宏伟的规划,再完美的计划,也必须由基层员工去落实,才能一步步实现。对基层员工,只要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劳动,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达到了工作的标准,企业给予了合理的报酬,这就可以了。这是高层与基层的区别。

  在基层员工中,要提倡“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要使他们成为这一岗位的专家,成为这一专业的“行家里手”。没有特殊情况,对基层岗位采取相对固定的政策,这样有利于生产工艺的优化和管理流程的优化。

  三、内涵与外延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涵与外延是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内涵的做实是外延的基础,外延是实现规模发展的必要条件。

  内涵的核心是管理。挖掘内部潜力,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运行效率,保证经营效果,是管理的根本目标。一个好的企业,必须把现有的业务做好,才有活下去的基础。上世纪短缺经济时代的市场机遇和超高利润,已经一去不返,未来企业的利润来源,更主要的是靠企业的内部管理来实现。

  外延是在内涵做实基础上的扩张行为。企业没有规模,就难以应对未来的低成本竞争。但是,无论是对现有装置的扩能改造,还是对新进入领域的投入,都必须谨慎从事。通过外延的扩张,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占有率,并可以通过内涵的做实,实现规模经营下的低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我们知道,过去民营老板强烈的市场意识,敏锐独到的眼光,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自身缺陷,就是不太注重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因此,民营企业不仅需要“眼睛紧盯市场”,还要把“功夫下在现场”,通过不断地改良和优化,使企业成为行业的“精品”和“标杆”,也就有了竞争力。

  管理是真功夫,要像农民种地一样,做扎扎实实的工作,对于外界流传的各种各样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要有筛选、鉴别的能力,不要被五花八门的管理新概念所蒙蔽,要结合自己企业实际,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套路。

  四、计划与市场

  前面说过,民营企业的市场意识是很强的,这也是国有企业所欠缺的地方。但是,在重视市场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企业经营计划的管理,这一点需要向国有企业学习。规范的计划管理,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现在很多的民营企业不重视经营计划,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计划这个概念。其实,这是做企业的大忌。市场像个妖艳的女人,对企业传递着太多的诱惑。而这样的诱惑,往往是一种假象。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资源,不考虑自身的实力,对这样的诱惑抵挡不住,往往会害了你的事业。所以,要重视自己的经营计划。

  这个计划,是以年度为单位的,你要对年度内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策略进行全面规划;为了达成企业的目标,就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组织资源等,进行认真筹划。经营计划可以有效防止因市场诱惑带来的头脑发热和盲目扩张,可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进而指引大家的行动。

  另外,作为老板来讲,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光你自己清楚还不行,你要让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你就要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企业的想法,使企业的想法变成员工清楚的目标,那么经营计划就可以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与老板同心同德,紧紧跟随,步步向前。

  五、投入与产出

  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理性时代。所谓理性,就是说在当今时代,无论是创业,还是发展,仅凭着满腔的热情和过人的胆量是不够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本才有发言权”这个道理。无论是“创造机会,引导消费”的高科技企业,还是游荡在低利润传统行业里的企业,企业拼的是资本,靠的实力。

  讲投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思维模式。传统意义上的“投入”,是专指固定资产的投入;而现在的投入概念,不仅仅指固定资产,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投入。为什么呢?很简单,现在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竞争,产品上的竞争,更主要的还是人才上的竞争。你有了好的项目,有了大的项目,却没有相应的人力资源与之匹配,那你也很难产生应得的利润。

  投入该如何操作?有着很多的说话,譬如“适时投入、快速产出”,这是基于市场机遇的考虑;譬如说“少投入、多产出”,这是基于企业实力的考虑;譬如说“大投入、大产出”,这是基于企业规模的考虑。不管怎样,都必须遵循市场导向这一根本原则。另外,还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考虑投资回收期,考虑投资效益。这些依据,来自于投资前期的充分论证,来自于实施过程的严格监控,来自于人力资源的统筹兼顾。否则,盲目的投入肯定是企业的灾难。很多企业毁在了盲目投资扩张上,毁在了盲目多元化上。

  六、战略与战术

  战略是开放的思维体系,必须着眼未来;战术是收敛的思维体系,必须眼睛向内。战略解决的是方向问题,是到哪里去的问题,是“做正确的事”的问题;战术解决的是操作的问题,是如何落实的问题,是“正确地做事”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广告语说的多好。任正非在华为成立初期讲的“未来的世界通信市场三分天下有华为一份”又是何等的豪迈。做企业如同人生一样,不可没有梦想,不可没有理想。企业要将梦想变成理想,再把理想变成现实,就需要基于现实又着眼未来的战略规划的指引。

  战略规划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内部条件,和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是指各个方面的资源状况,资本如何,人力如何?要清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这个问题必须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中国十大民企 论民企十大关系

  只有大市场,才能孵化大企业,这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也是企业制定战略所不可忽视的。华为的成功,蒙牛的成功,如果我们撇开企业家的作用不讲,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的成功,无不得意于一个巨大市场需要的拉动。

  我们经常说“战略定乾坤”、“战术决胜负”,那么,战略和战术究竟谁更重要?本人认为,战略重要,战术更重要。没有战略,或许就像个无头苍蝇,跑的越快,离目标则越远;没有战术,再好的蓝图,都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无法实现。

  华为的成功经验,则证明了“战术”的重要性。《华为基本法》明确指出: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压强战术”,有效地阻击了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在初期市场拓展上以十当一的“人海战术”,对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实施重点突破,从而使得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也难以招架。

  七、企业与客户

  企业是一个功利组织,它不是其他的组织,这个组织是以赚取利润为根本目的的,而赚取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保证。

  大家都在讲客户是上帝,但大多数企业未必就会真的把客户当上帝来对待。与客户的关系,要考虑长久合作,要长久合作,就要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

  客户的忠诚度,来自于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和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在产品同质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就企业内部来讲,必须在产品的性能上下功夫,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产品价值。就企业外部来讲,必须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依靠优质的服务,和快速反应机制,赢得客户的忠诚。

  企业的最终胜负,决定于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在质量和价格上,当与对手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所依赖的必然是服务质量。

  八、企业与媒体

  媒体是把“双刃剑”,在企业辉煌的时候,媒体会一片高歌,为你鼓吹,为你歌唱;当企业落魄的时候,他们又会落井下石。媒体人是靠文字吃饭的,就是没有新闻也要制造出新闻来。尤其是对那些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作思想指引的媒体人,加上对企业情况的不了解,对企业业务的不熟悉,很容易歪曲事实,挑起事端。

  对待媒体,我觉得,还是要学学任正非的态度和策略,与媒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任正非说:“对待媒体的态度,希望全体员工都要低调。”任正非还说:“媒体说你好,你也别高兴,你未必真好。说你不好,你就看看是否有什么地方可改变,实在报道有出入的,不要去计较,时间长了就好了,希望大家要安安静静的。”

  遭遇媒体扼杀的企业,典型的例子,巨人是一个,三株是一个。史玉柱当年珠海的巨人,就是在不明真相的媒体的狂轰烂炸下倒掉的,其实巨人本来并没有出现资不抵债的财务状况,更没有到破产的境地。史玉柱后来到上海再次创业的时候,坚决躲避媒体的追踪,隐姓埋名成立了上海健特公司,默默地把企业做了起来。吴炳新的三株也是因为媒体的恶意炒作,尽管三株后来赢了官司,但企业却因媒体事件被无情地打入了万丈深渊,再也无法东山再起。

  当然,通过这样的事例,企业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就是要建立起危机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快速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媒体应该有宽容的胸怀,站在振兴民族工业的高度,善待民营企业。可以说,中国这些年的舆论导向是有问题的。

  九、企业与政府

  保持与政府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畅通信息渠道,是企业的明智选择。那么,企业该怎么去做?

  要研究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必然都是围绕着经济发展这个主题来展开的。行业政策要研究,产业政策要研究,包括一些行政法规,企业都要认真对待。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这是企业要做的事情。其实,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政策信息,往往涉及行业的政策、产业的政策,这些信息对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

  要守法经营。当前国家比较突出的政策要求,是在环保、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力度。企业在这个方面应该重视,并切实做好,这也是企业着眼未来发展的需要。另外,在劳动用工方面,新的《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企业应该对自身的用工状况进行调整,并逐步规范。

  要加强沟通。企业要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有的企业专门成立了公共关系部门,与政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通报企业情况,政府也给予了及时的政策指导。这个方面,需要注意的,不要把与政府的关系搞成“小偷小摸”的行为,要树立“大公关”的意识。

  民企老板要增强政治敏感度。这个方面应向任正非学习,任正非采取的“跟着国家外交走的国际化战略”就是非常经典的成功案例。当然,增强政治敏感度,并不是要介入政治,凡是介入政治的企业家,不仅没有把企业做好,反而害了企业,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对于政府来讲,应该运用行政手段,出台特殊政策,扶持一批在各个行业里已经具备规模的民营企业走向世界,而不是仅仅盯着186家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尽管资产规模很大,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充其量不过是一支由一艘艘舰艇组成的“舰艇大队”而已,没法和华为这样的“航空母舰”相比。

  十、企业与社会

  企业小的时候是老板个人的,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它就成了社会的。因为你要消耗资源,你要使用人力,你要与社会各个系统打交道,你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企业必然会受到来自法律的约束,政府的监督,以及社会的关注和评论。

  最近两年,社会对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有的声音还来自高层。那么,怎么认识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其实,我认为,企业对社会来讲,最大的责任就是把握好员工、客户、股东三者利益的关系。作为老板,不要被这种“社会责任”舆论所忽悠,企业只要做到了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同时把员工的利益处理好,把客户的利益处理好,把股东的利益处理好,那么就尽到了对社会的最大责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天天喊就可以喊出来的。靠着有限的、日益减少的耕地资源,是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的。那么,真正所依靠的,就是走工业化的道路。当中国在未来培育出1000家像华为这样的企业的时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真正到来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611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的例子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简介爱情是伟大的,两个人的结合,牵动的是两个家庭六个人的心,在一起不容易好好珍惜。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方法/步骤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1、1.我的一半是你29岁的朱桂琴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名普通的农

盘点2012中国十大最佳休闲城市 十大奇葩面试题大盘点

盘点2012中国十大最佳休闲城市——简介前不久,评出了2012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分别是:青岛市、杭州市、成都市、烟台市、宁波市、秦皇岛市、厦门市、黄山市、丽江市、芜湖市。这些城市都是有名的旅游城市,也多是二三线城市,小城生活慢悠悠,你

中国十大葡萄酒品牌都有哪些呢? 中国十大葡萄酒

近年来,喝葡萄酒已逐渐成为城市白领、上班族中新的时尚元素,然而消费者对葡萄酒品牌的认知还相对较低。中国葡萄酒品牌有哪些?中国十大葡萄酒品牌都有哪些呢?——1.长城葡萄酒  由中粮酒业有限公司出品的长城葡萄酒是全球500强企业

中国十大名茶,十大名茶产地 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

中国茶的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中国十大名茶,十

中国十大洗衣机品牌排行 中国十大瓷砖品牌排行

洗衣机方便实用,方便了很多家庭的生活,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备有洗衣机。那洗衣机品牌有哪些?洗衣机什么牌子好?洗衣机哪个牌子好?下面就跟着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国十大洗衣机品牌排行。  中国十大洗衣机品牌  1小天鹅(无锡小天鹅

声明:《中国十大民企 论民企十大关系》为网友天生的王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