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衰败的五个阶段 也论日本企业为什么在中国衰败



  网易《商业报道》中转发《环球企业家》-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院长-的文章《观念:日本企业中国衰败之谜》中,对日本企业在中国的衰落与式微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其中着重阐述了日本企业在中国没有持续型的全局战略和遭遇文化融合困境、本土化进程缓慢、忽视品牌管理等问题。事实上,自从日本的手机品牌从中国市场的萎缩开始至今,此类讨论就已不鲜见。

  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探讨无疑是有价值的,然而,问题仅仅止于此吗?应该说,日本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要高于中国,很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手段甚至比诸多欧美知名企业的还要科学、先进得多。但为什么很多欧美企业、甚至其它一些非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企业都能健康成长并扎根中国,而日本企业却不能?

  长久以来,日本这个国家、民族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对中国的轻视甚至敌视,日本企业从来就不能划清界线,诸如很多在中国市场占据较大份额的日本品牌企业在日本国内大力支持“修改”(我们叫篡改)历史教科书等等,网上已经披露和讨论得太多,这里不必赘述;而在华日本企业中的日藉雇员对待中方员工的傲慢、自大、蔑视态度,甚至种种无礼之举,也常在职场和网络上得以声讨及反抗。

  客观地说,《观念:日本企业中国衰败之谜》文中及网络上对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衰败的原因剖析,从管理科学这一学术角度来看并没有太多东西值得反驳或补充的了。但是,《观念:日本企业中国衰败之谜》一文及网络上的其它分析文章,却并没有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中去寻求导致其衰败的根源。

  然而,导致日本企业在中国遭遇文化整合困境、本土化进程缓慢等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日本这个国家、日本的企业家与经理人群体以至在华日藉雇员群体对中国、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对中国职员和消费者的无知、傲慢、无礼甚至藐视、蔑视、敌视所引发的。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他必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一个伤害他人的人,最终自己也必然受到伤害。个体的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群体?更何况,中国数百年来屡遭倭人骚扰,近现代更多次遭受日本的欺压、侵略,其中尤以二战日本侵华战争中日军的各种暴行至为令人发指,迄今仍为中华民族心中最深重的痛……

  日本早在汉唐时期就已派出诸多人员到中国来学习,学习中国的典礼章制等等,并带回日本广为传播、应用,其中儒、佛文化更是深深植根于日本,直到现代仍然有着深深的汉唐印记。中华民族是最讲究礼仪和气节的民族,日本的大和民族也宣称是最讲礼仪的民族,但就是这样一个大和民族、这样一个民族的国度,却要刻意隐瞒、篡改历史,为的是什么?因为,儒家文化对日本、对大和民族的深刻影响,使他们必须维护“礼仪”的形象,必须维护“尊师”之道;中国人曾经是日本人的老师,日本人怎么会做出学生欺凌老师的事?日本人怎么会做出南京大屠杀这样有违儒家传统礼制的“欺师灭祖”之举?同时,日本在近现代的快速发展与强盛,已经使得大和民族与“日本帝国”拥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再加上中国自清朝中叶以降的衰落、近现代史上的弱小与落后,日本人对比之下自是拥有无比的优越感,这个民族和国度的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自大、傲慢、不尊重也就再自然不过了,即便是对中国人做些无理、无礼之事,“你中国人又能如何”?“至少日本当前的科技、经济要比中国更有实力”!“中国不还是需要日本的开发援助吗”?“中国不还是需要日本企业的资本输入和技术支持吗”?再说,你中国也是礼仪之邦,不会怎么样的……

  其实,我早就如此呼吁过,也和熟悉与不熟悉的人不断地宣讲和解释着,直到如今。但现在看来,我今后可以少费些唇舌了。因为,中国、中国人已经逐渐清醒起来了。

  中国和中国人是讲礼仪与气节的,中国和中国人不需要别人虚无缥缈的“礼仪”,不希望别人在自己家里让人时常给个冷脸甚至公然的藐视,不需要尊重从来不懂得尊重我们自己的人,也不必忍受别人随处的训斥和无理指责,更不必宽恕那些恶毒的篡改和肆意的挑衅!

  所以,中国,中国人,在逐步清醒以后,以自己礼仪的方式,自然而然地不断拒绝着别人的自大与傲慢、回应着别人的藐视与蔑视,以自身独有的气节,毅然决然地不断揭开那些被篡改了的真相、抗击那些无理的指责与挑衅!

  中国和中国人清醒了,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环境中,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回馈了日本这个国家、日本的企业家与经理人群体以至在华日藉雇员群体对中国、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对中国职员和消费者的无知、傲慢、无礼甚至藐视、蔑视、敌视!

  这才是日本企业在中国遭遇衰败的根源!

  后记:

  管理是要人性化的,人性化的管理首先要懂得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对人最起码的尊重。从管理科学的角度上来讲,日本企业在中国遭遇衰败,正是日本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犯了“不尊重人”这个最致命而又最低级的错误所致。因此,对于正在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前车之鉴。

 企业衰败的五个阶段 也论日本企业为什么在中国衰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6118.html

更多阅读

品牌战略规划的五个核心 企业品牌战略规划

品牌战略规划的五个核心——简介由于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虽然十分重视品牌的建设,也愿意为品牌的建设而投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对品牌的理解却又停留在基本的形象层面上,对于品牌战略的内涵理解甚浅。这会导致企业在执行品牌

论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论民企持久战(三)

五、认清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企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一般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这三个阶段均处于企业的上升阶段。认清并把握这三个阶段的特征,就可以扬长避短,该做的要做好,不该做的就不要做,有所为有所不为,少走弯路,有效规避各

链接二:企业衰败的5个阶段

     当然,征兆可能是企业衰败的开始,但并不是说,有了征兆企业就一定会衰败。吉姆·科林斯,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学家之一,《基业长青》等畅销书的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衰败方面的研究,并将企业衰败的过程总结为五个阶段。  针

创业:通往成功之路的五个阶段

   有些事,做错了还可以重新来过,但生命中每个阶段的抉择,都只能有一次。一旦决定了方向,就不要后悔,要勇往直前!我把创业依照年龄分为五个阶段,以下便是我的〈五年阶段论〉:  工作试用期  首先是二十四岁到二十九岁,我称做〈工作

声明:《企业衰败的五个阶段 也论日本企业为什么在中国衰败》为网友淡淡憂傷純男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