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责任就已经伴随而来。少年时期我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在高考中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完成学业后我们的主要责任是寻找一份好工作、孝敬父母,找一个好媳妇、建立一个好家庭。成家立业后我们的责任是促使“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责任就像企业运营一样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责任的“份量”也由轻到重、由简入繁,随着时间的流失,责任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因而不论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我们工作的目的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履行工作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努力、一份回抱。正如“东经之道”里对“责任”的诠释一样“责任制造结果”。只有你勇于承担责任,你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任何一个岗位、一个角色,都是“责、权、利”的统一体,你的岗位职责告诉你:什么是你应尽的义务?什么是你份内应做的事?你应该创造什么样的业绩?而又要对过失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身为管理者,我们有过这样的“思考”吗?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大的,大到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有小的,小到无关痛痒、不易查觉。然而不管是大事也好、小事也罢,你总是要去面对的,而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又要如何去做呢?其实,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部门只要真正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企业、对工作、对个人最大的“负责”。在无数次质量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个人体会到“责任”不是简单的将工作做完就可以了,而是要将工作做好,就如同解决问题一样,只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尺度,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说步骤就显而易见了:
1.先解决问题、而不是先追究责任。如质量问题已经发生了,我们首先及需解决的就是如何补救,尽最大努力保证满足客户的要求(主要包括质量、交期等),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何处理,是否采取“特事特办”等。而不是先将时间浪费在追究谁的责任上,相互推诿。各部门都应该站在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假如我这样做了,能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如果我这样做了,能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如果我这样做了,事情的结果会不会得到改善……。
2.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措施。有分析才会有措施、才会有结果,分析原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改善效果。因而在进行原因分析时需要做到全面性和系统性,主要可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的六个方面来着手。其中也可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制定临时的补救措施或方案,属于短期行为,措施的重复使用性差,但针对性较强,基本上是一个问题一个措施,体现了“点对点”的处理优势,效果明显;二、是制定后续的预防措施,属于长期的行为,一般都要落实到文件上,需要具备较强的可重复使用性,体现的是“系统控制”的优势,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基石;在实际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通常都是将短期措施和长期措施相互结合、灵活运用。
3.对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对事故的处理,不能简单的只进行责任落实或经济处罚就完了,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反应在对问题的解决及后续的预防上。对事故的处理通常都采用四不放过原则:一、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二、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三、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而没有受到教育者不放过;四、事故责任者没有追究责任不放过。事故是问题暴露的外在形式,因而在事故的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解决问题”,经济处罚并不是目的,但经济处罚是确保问题得以改善的有效手断,是提升“责任”意识的助推器。
责任告诉我们,不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大家都要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观,要将“责任”化为工作中的动力,以“责任”牵引行动,让我们大家都“动”起来,真正为构筑公司美好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