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盛世收藏 文物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英国佳士得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从而震撼了收藏界和投资市场。
1996年12月14日,毛主席用瓷在北京太平洋拍卖有限公司首次亮相,68件主席用瓷瞬间拍卖一空,总成交870万元人民币,平均每件12.2万元。“毛瓷”的珍贵开始为世人所知。据说,1996年汶莱王室曾欲以550万美元的价格向一位中国收藏家购买300件毛主席用瓷,平均每件15万元人民幣,但最终是遭到这位收藏家的拒绝。
二 追本溯源 前人器物承载千年历史
在中国,“文物”二字联系在一起使用,始见于《左传》。《左传8226;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之后,《后汉书8226;南匈奴传》有:“制衣裳,备文物。”以上所说的“文、物”原是指当时的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所指文物的涵义不同。
到唐代,骆宾王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这里所指的“文物”,其涵义已接近于现代所指文物的涵义,所指已是前代遗物了。
北宋中叶 (11世纪),以青铜器、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起,以后又逐渐扩大到研究其他各种古代器物,把这些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在明代和清初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古董”或“骨董”。到清乾隆年间 (18世纪) 又开始使用“古玩”一词。这些不同的名称,涵义基本相同,但在很多场合,古董、古董和古玩,是指书画、碑帖以外的古器物。
三 无心插柳 私家定制明日文物
作为东莞市文联秘书,中文系毕业的笔者对收藏也小有心得: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是一种阅读,收藏是一种财富,收藏是一种幸福。虽然我的藏品不多,但把玩时常常能让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去享受岁月沧桑,世道轮回之感。
前些天和朋友一起吃饭,席间朋友介绍了一个从事私家定制礼品的廖经理给我认识。通过他的介绍,我了解到所谓的私家定制礼品就是突破了传统工艺的局限,一对一的为客户提供礼品定制服务。我虽然不是商人,但我很是佩服这个名曰百姓坊的私家礼品定制机构的创意。
在当今社会,工业化流水线的产品还是否能够在未来传递情感,承载历史,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和廖掌柜的偶遇以及实地感受了百姓坊的私家定制礼品后,我感觉到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举:私家定制的礼品因其所承载的情感以及唯一性,在若干年后,必会成为研究历史和人文的学者很宝贵的研究资料。物以稀为贵,饱含送礼人与受礼人情谊的私家之礼必会在未来成为传家之宝。
今日送定制私礼传情,明日成传家之宝流芳。百姓坊帮我们制造文物,这点大概没有人想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