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浸在管理热潮中的中国企业!



   上一周,Raymond Han的邮箱里已收到了25封关于管理培训、管理研讨的邮件,其内容涉及到人力资源方面的绩效管理、生产方面的柔性制造、敏捷制造、TPM,营销方面的数据库营销、体验式营销,以及战略管理、知识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还有其他由此衍生出来的项目。

 

    即使在以前,那些并无财经栏目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现在也纷纷有了关于财经的报道,或介绍管理大师、或讲述经典管理思想、或报道企业的管理改革之经验谈,仿佛没有此类专栏就不是强势媒体了;而管理类的网站也是大行其道!

    网络上售卖管理资料的邮件也是定时收到,据邮件内容的介绍,凡是当今有点名气的管理、咨询公司的都有成功项目的成套资料可售,远到国外著名的麦肯锡、罗兰贝格、波士顿、毕博,近到中国的北大纵横、新华信、汉普、和君创业等几十余家公司的资料,可谓应有竟有。

    差异间,猛然发现我们已被一股管理的热潮包围!

    一个多世纪以来,管理学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则及现代管理理论、经验主义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研究对象从工人的效率的开始, 到关注组织行为,个人行为, 进而关注到质量,营销,以及企业价值、战略等所有领域,管理学处在裂变式的发展、空前繁荣的阶段。

    二战期间,美国制造工业的成就引起了关注,他们的管理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战后,英国财政部长斯塔福8226;克里普斯认识到,管理是可以帮助英国经济恢复,并能促进其发展和取得成就的一种力量,于是他组织了由英国实业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生产率考察团,赴美国学习有关管理的秘密,在英美之间开始互派生产率考察团的几年之后,马歇尔计划开始了,而管理项目在马歇尔计划中占有中心地位。马歇尔计划着手动员管理人士来从事经济和社会复兴,该计划的成功使得管理成为一种热门行业,变得人人谈论管理,研究管理。不久,日本也步西方的后尘。在1950年以后,日本政府和日本工商界重新获得自主权,开始系统地重建日本的经济,他们抓住管理作为中心动力和关键因素,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随之这股热潮开始蔓延到了东南亚、非洲、东欧等地区和国家。

    这是上世纪第一次管理热潮的由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的开放,中国开始接过了世界管理热潮的接力棒,管理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四处传播,正逐渐形成热潮,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形成高潮。

    再近10年间,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们所接受到的管理知识和管理工具已超过了前40年间的总和,而这些管理思想则给管理领域带来了深远的意义。

  

    在2004年12月期的《世界经理人文摘》中,Stephen Chen在“2004年中国10大管理实践”一文中,列举了五大管理领域、从“发展组织领导力、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管理激励” 的十大管理实践。欣喜的是,在这些领域中,很多中国的公司有着出色的表现。例如,在“发展组织领导力”中,对万科公司的评价是“万科这20年,有计划发展领导力梯队,支撑起销售收入增长114倍,净利润增长108倍...,今天,当万科把视角投向全球寻找学习标竿的时候,它世纪上就是本土企业的标竿”;而在另一个“6西格玛”管理实践中,宝钢股份通过实施6西格玛项目创造了2亿元左右的财务绩效;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又有着这样描述:“供应链管理使得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市场的反映速度,市场的发展势头强劲,今年(2004年)1-10月份,整个国内市场的销售业绩比去年全年增长了40%”。

    TCL公司在2002年兼并德国百年品牌施耐德, 2003年又收购美国家电渠道商Go-vidio,2003年11月与法国汤姆逊的携手,让TCL称霸全球彩电市场。联想公司2004年对IBM PC部门的惊天收购,最终使得该公司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脑制造商。这些跨国收购使得这些公司的财务控制、并购技巧、文化整合等能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得检验,当然,在这些并购中,他们也学到了更多!

    备受鼓舞和管理压力的中国企业,对管理的关注度在这场热潮中也随之提高。据分析统计,中国管理培训市场高达3000亿。在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的压力以及庞大的中国市场诱惑下,越来越多的国外管理顾问公司纷纷进据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以来,在中国的管理培训机构达到6000余家。在这场愈来愈烈的竞争中,已有很多的在中国企业获得了颇具价值的管理培训,他们也迫切的希望得到更多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来帮助企业的发展。

  

    杰克8226;韦尔奇在担任GE首席执行官的20年里,带领GE从一家制造业巨头转变为以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世界级公司,市值从130亿美元一路攀升到4800亿美元,从全美上市公司排名第十跃居世界第二的位置,期间,GE曾连续3年获《财富》“全美最受推崇公司”评选中的榜首。在此光环下,2004年6月,这位被称为“全球第一CEO”在中国与中国企业领袖进行了尖锋对话,而入场券得就高达4800元,据传,与会者可以付15000元人民币当面请教韦尔奇一个问题,虽然价格不菲,但依然受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追捧。

    管理思想、方法在这时候却有潮流性的趋势,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有些些思想或方法存在的时间总是出任意料的短,他们刚被大规模的人群所接受和实施时,新的即刻出现,这使得经营者和管理者们倍感困惑。3年前,BPR(流程重组)正流行于中国,今天,还有多少顾问咨询公司还在推崇?还有多少企业又在实施呢,难道这些企业不需要了吗?而还有更多的则如流星一般,还未被知晓便失去踪迹。

    作为一种思想性的东西,它需要改变人的观念,而在经营者和管理者们欣然接受洗礼的时候,他们是否已将这些思想植根了呢?在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人们一边感叹于中国文化的博大,另一边又似乎觉得这些文化的陈旧、工具的匮乏,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来源于国外的思想和方法,那些国外成功的案例更是使得他们坚信那是成功的捷径。但是,对于很多尚未长大的企业来讲,他们更多的是处在浮根状态。而另外一些追逐主义者,秉着来者不拒的态度,只要是能用的悉数用上,但他们却无法深入的实施,直到某一刻,他们发现这些工具的使用远未达到他们的期望;而且,因为他们未对这些管理工具有效的实施和系统的整理,这些多种管理工具、思想的交错让部分企业管理愈加混乱,进而开始对这些管理思想、方法的怀疑。

 警惕:浸在管理热潮中的中国企业!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制定了ISO9000系列标准,旨在在全球建立一种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平台。在90年代初,中国企业开始知晓这一管理方法,这也给了众多中国企业一个机会。中国企业和顾问机构为止大为疯狂,这个在中国赋予了新概念的管理标准,仿佛成了与国际同步、百试百灵的一个法宝,一时间众多企业趋之若骛,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ISO认证市场。而仅仅是到90年代末,一些并不具备认证通过能力的企业,在实施标准化管理1~2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证书(这并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在他们的宣传上,同样标述他们“获得ISO国际标准化认证”,而这些却成了坊下笑谈,在中国的企业处在这种ISO一片红火的情况下,一些真正实施并从ISO管理中获得利益的企业,也开始对这种商业化运作的管理工具持有莫大的异议。

    成长于90年代末的ERP,到2004年开始进入普及状态(用友公司王文京的话),但是有多少实施ERP的企业真正认识了ERP呢?“ERP就是一个软件而已,没那么神秘”,“我们公司的那些管理顽疾就指望实施ERP来改变了”。这一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管理思想,在中国已遍地开花,但在中国成功的案例有多少呢?

    Oracle前总裁胡柏林先生曾说:在发达国家实施ERP的成功率也只有20%,而在中国的成功率更低。

    在上世纪70年代结束的那场管理热潮中,也有如美国中央铁路公司、洛克希德公司、罗尔.罗伊斯公司垮掉,这使得开始怀疑管理,“这使得专业管理人员显得不那么像个英雄。这主要的原因肯定是,管理人员自己突然认识到,管理是一种挑战和工作,而不是一种万应灵丹;管理技术无沦怎样复杂,也不是一种魔术”(彼得8226;德鲁克语)。

    GE在实施6西格玛后,只是1999年就获得了15亿美元的收益、而联信公司通过6西格玛获得了20亿美元的收益、摩托罗拉公司自1987年开始推行6西格玛以来,公司每年平均提高生产效率12.3%,因品质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减少了84%,节约制造费用总计达110亿美元。在得到这些消息后,全球又掀起了一股6西格玛的浪潮,不少中国也企业精神为之一振,在各个顾问机构的帮助下,不少公司也开始了这一运动。然而,据一家培训公司的分析统计,真正将6西格玛深入实施取得效益的企业不足40%,而未取得真正实效得原因是他们无法深入实施;那些取得真正收益的公司,他们依靠的却是企业文化的支撑,只有有企业文化沉淀者才能将管理真正深入。

    直到今天,那些管理书藉占据了书店的醒目位置,人们会花上不少的金钱购买,管理培训、研讨会也依然受到企业家和管理者们的追捧和高度欢迎,他们了此不疲的参与着。

    但是,热潮经常会让人忽略管理的本质,忘记除去表面的浮燥。

   

   虽然上世纪中旬的管理热潮让欧洲和日本,及其他地区恢复了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的这股热潮也让中国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更希望那些积极引进各种管理手法、工具、思想的经营者或管理者们,真正认清他们的需要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所选择的才是适合的。

   希望这个热潮留给那些众多中小企业的不止是浮华和追赶。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呢?

   管理首先是一种责任,然后才是技巧和方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6270.html

更多阅读

傅成玉:金融危机时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应起带头作用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业来说应该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却带来冲击。从我们石油行业来讲,虽然近期受美元走弱影响,油价有所回升,但是全球石油的需求反而有下探的趋势。”中国企联副会长、

张成说企业管理: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丰田生产方式中所归纳的"七种"浪费,主要发生在生产现场,但是产生这些浪费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仅仅关注现场存在的问题,而不解决被现象所掩盖的本质问题,无疑是舍本逐末,即使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也很有限。为了能使经营管理革

声明:《警惕:浸在管理热潮中的中国企业!》为网友王俊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