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 论企业管理中的‘因循守旧‘和‘拔苗助长‘



 当前烟草工业企业经过“兼并重组”后,剩下的相对“做大做强”了,基本形成了一个法人,多个生产点的格局。企业在管理中所面对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管理一个“企业”到管理一个企业的多个生产点。由于管理对象的变化,决定了管理中的“因循守旧”必将会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而“拔苗助长”式的管理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健成长,这些都是需要警惕和避免的。

  管理中的因循守旧,也就是管理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生产要素得不到充分利用,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不能很好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势必会造成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走向衰亡。其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其一是曾经创新,但是创新后躺在功劳薄上睡觉,裹足不前,不知道已经落后。按照制度周期和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任何一个制度从其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效率递减和不断修补的过程,并且当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要新的制度创新,以突出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同的管理是为了解决不同的矛盾,昨天的管理创新是根据当时的条件产生的,当面对的条件发生变化后,管理必需在原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例如,为了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鞭策工作中的懒散行为,很多企业在内部推行全员比例淘汰制度,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这对于激发员工的危机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员工唯领导是从,听话有余,创新不足的负面作用。由于被淘汰的员工在被降工资后,仍留在原岗位工作,最终会形成工作能力相对落后的员工轮流被淘汰的局面,对落后员工的负向激励效果已经是微乎其微,对先进员工更是起不到丝毫的激励效果,造成落后和先进的员工都有情绪。因此,随着员工敬业精神的加强和自觉性的提高,以负向激励为主的管理方式,就应及时转到以正向激励为主,负向激励为辅、同时以加强岗位培训和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使其自觉发挥聪明才智。

  其二是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直沿用传统管理方法,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缺少现代气息,工作没有深度和不讲效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从简单、单纯的以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转变到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心,从而推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和相心力,这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是靠不休的说教能够完成的,而是要靠管理的实践。新一代中国人已经摆脱了他们父辈的那种平均主义、空想主义的思潮,他们变得非常现实。他们不是根据滔滔不决、气壮山河的宏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自身的感受来认识企业。他们从工资报酬分配、工作环境、管理者工作态度和作风、管理者对劳动者权益的关心程度等,来判定是否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企业。又如,随着行业工商分离,在卷烟销售工作中再依靠地方保护下的行政干预、依靠拉关系走后门的方式进行推销,显然已经变的不太现实,只能是尽快转移到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强品牌建设、重视商业利益的科学营销中。

  管理工作中的“拔苗助长”,就是管理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盲目地求“新”、求“洋”,干部员工怨声载道,最终流于形式。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 论企业管理中的‘因循守旧‘和‘拔苗助长‘

  求“新”,就是在管理中不是循序渐进,从基础管理抓起,而是盲目求“新”,不讲新的基础和条件。因为管理具有阶梯性的特点,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只能是从一点一滴的基础管理开始,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企业所处的水平、层次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越“级”的管理是不现实和不牢固的。管理与其他科学技术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管理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管理必须根据本地、本企业、本组织的各种特点,转变成一种适合自己的独特模式才最有效。创新不是把以前的推翻,而是在以前的基础上的完善或提高。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经常会发现某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或者说在某些方面很有特色,就东施效颦,马上实行拿来主义,但对本企业在管理中的“短木板”和其他企业的“短木板”是否一样,以及解决这些“短木板”的基础条件是否一致,不做认真地分析,盲目的就把以前的管理工作推翻,直接的奉行拿来主义,实际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由于各个企业的矛盾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其他企业中较好的管理手段引用后不见得就非常适合,每一种管理方法都有其产生背景,只能是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选择的吸收。例如前些年很多企业到海尔参观学习后把他们的“日事日清、日清日结”的管理理念以及规章制度,但是回去实行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这个道理。

  求“洋”。任何管理思想都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管理是文化的延伸,是文化的具体化。任何组织都抛不开所处国家人民的信仰、价值追求、习惯等人文环境。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企业管理由人来执行的,也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管理就割舍不断与所在国家、民族文化的关系。任何管理理论或方法只有建立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具备民族性的特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存在着较大差异,比如西方讲个人主义,东方讲集体主义;西方重物质,东方重精神;西方重利,东方重名。因此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西方形成了管理科学,日本形成了管理伦理,中国必将形成自己的管理哲学。在不同价值观指导下的管理会有所不同和侧重,因此对待西方的优秀管理成果应该是有选择的吸收,反对照抄照搬。如果在企业管理中和西方拼物质,则刚好是用自己的弱项对他们的强项,结果是不言自明。只能是在管理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管理文化强项,以 “人和”战胜物质。国内近些年涌现出了象联想、海尔、华为等一批优秀企业,他们称的上是中国企业的骄傲。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依靠自主创新使企业管理走上了较高境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没有依靠流程再造、没有实行股票期权、也没有实行经理人年薪制,他们把产业报国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实现国家利益和民族自豪感的伟大抱负,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爱国的优秀传统,进而发挥 “人和”优势,立足于国情,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管理文化,取得了成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6272.html

更多阅读

大智慧小聪明 企业管理中的小聪明和大智慧

最近经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企业界朋友的电话,有的咨询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事情,有的询问营销方面的话题,还有得咨询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总之,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自己觉得这一

浅谈企业适度负债经营 企业管理中的适度和温度

对于企业管理这个话题学术界颇有争议,学院派理论高深莫测总结的经验和观点看似十分完美可操作起来仍不近人意。实战派讲究的是执行做事情有板有眼干脆利落,少有或者没有繁琐的流程和复杂的过程。其实管理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人简

企业文化模式探析 探析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   1911年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使经济学家,企业家等群体对企业管理的问题日益感兴趣,科学的企业管理成为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而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声明:《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 论企业管理中的‘因循守旧‘和‘拔苗助长‘》为网友挪威的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