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绝对收益策略 绝对“安全控制”与绝对“合资控制”——安全策略——培训、培训



  巴斯夫(BASF)——一家源于德国的化工企业。由于在其发展的100年历史中,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而其生产的产品又极少为人熟知,因此,这家在全球拥有160多个子公司,客户遍布170多个国家,其产品几乎渗透并影响到我们生活许多方面的巨型国际企业,极为“名不符实”。

  早在清末,中国人就已开始使用巴斯夫生产的染料,但直至今天,多数国人仍对巴斯夫感到陌生。而在不知不觉中,巴斯夫在中国已是根深叶茂。

  2002年美国《财富》杂志,巴斯夫排名第142位,同年名列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去年,巴斯夫的销售额超过330亿欧元 (约合420亿美元)。

  主持人:巴斯夫是一家化工公司,化工往往让人想到危险和污染。你从业多年,难道真的无所畏惧吗?

  关志华:人往往害怕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我是学化学工程的,毕业后又一直在业内工作,对化学本质的了解,让我非常坦然地面对业界发生的一切。

  主持人:那你认为化学的本质是什么呢?最近,中国内地的重庆、北京等地连续发生了化工厂安全事故,你的心情还能如此坦然吗?

  关志华:本质上,化学是研究物质分子的科学,而大多数物质的分子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人工合成),因此,化学在不断地为人类创造幸福。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有趣、更和谐。

  至于我们身边最近不断发生的化学事故,我倍感痛心。但这不是化学本身的错,而是应用化学的人,没有真正理解化学。

  可喜的是,我们今天能够快速地知道这些事故。这说明,中国政府、媒体、普通大众已对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这是安全的第一步。

  主持人:那怎样才能真正理解化学呢?巴斯夫又是如何将“安全生产”理念渗入到日常企业经营管理中,以至每个工人在每个工位上都能时刻不忘呢?

  关志华: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清楚化学是在造福人类,就是对化学的真正理解。

  如何将“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呢?我们的办法很笨:培训、培训、再培训。

  主持人:对你说的这个方法,我深有感触。每次参加巴斯夫的活动,总有一个“安全经理”首先出来发言,向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讲解现场的安全出口位置、逃生路线等。这在中国的本土企业中,非常少见。

  关志华: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广义培训概念,我们的安全培训对象不仅仅是工人,更包括我们的供应商、承包商、物流公司等。我们会通过合同的形式,将我们的安全标准加以公示,通俗地讲,谁不能达到这些标准,谁就无权与我们做生意。这其实是无形中为贸易增加了“安全门槛”。当然,这个门槛有时也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使我们失去一些很好的商业机会,但作为一家国际公司,中国只是我们全球形象的一个缩影。我们在中国不能例外。

  主持人:有人在评价中石油马富才之事时认为,马未必不重视安全,问题是中石油这样的企业,机构庞大,层级繁多,马对安全的重视如何能让重庆基层现场的人感受到,而且不递减不走样。我们知道大部分化工企业都是庞大的,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对此,巴斯夫可有绝招?在企业的安全管理风格上,巴斯夫如何自我评价?

  关志华:许多人都认为巴斯夫一定有特殊技术或工艺,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毕竟,巴斯夫在近代发展历史中,几乎没有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他们认为,我们的管理已经足够现代化了。其实不然,再尖端的技术或工艺,都要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会产生事故隐患。而让正确使用、操作尖端的技术或工艺的意识深入人心,形成文化,可能比尖端技术或工艺本身更复杂。

  具体来说,首先,公司高层要起表率作用。我本人从年轻时就养成了上下楼梯扶扶手的习惯。而公司几乎所有管理人员出差入住宾馆时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房门后面的安全须知。

  其次,安全措施要具体。在巴斯夫,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生产或施工现场的照明灯下不能存放货物,因为极易引起火灾。对于一个化工厂来说,其全部安全体系主要由两个座标来决定:一是它使用的化学原料的特性,这意味着潜在的危险;二是如何控制这些特性。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让工人们不仅认识这些特性,更告诉他们正确使用这些特性的要点。

  在巴斯夫的化工厂里工作的工人经常会感到,在工厂比在家还安全,因为他们认为,巴斯夫的安全培训有些过头儿了。但当他们从电视广播中一次次听到安全事故的报道时,他们就逐渐理解了巴斯夫。

 嘉实绝对收益策略 绝对“安全控制”与绝对“合资控制”——安全策略——培训、培训

  最后,惩戒严格。在我们的工厂里,安全规章已细化到不戴安全帽、不穿橡胶鞋等非常具体的违章惩戒措施。我们不会轻易饶恕每一个明知故犯者,因为这是对巴斯夫负责,更是对他们的生命负责。

  至于安全生产上的管理风格,我认为它与我们的整体管理风格基本一致,那就是严谨、执着、令行禁止和讨论作风。我们本着将“化学最好的一面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把化学最危险的一面降到最低程度”的理念,使我们的每一次执行都体现这些风格。

  主持人:如果巴斯夫在中国出现这样大的事故,你是否会效仿马富才而引咎辞职?

  关志华:我对中石油事故的背景不了解,所以不想妄加评论。对巴斯夫来讲,我们任何一个办事处和工厂的EHS小组就包括了最高层,事故不论大小,公司的最高层都是有责任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想我能做到的,是尽我的最大努力,带领整个大中华区负责EHS的团队,借鉴巴斯夫全球和亚太区在这一领域的经验,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当然如果发生事故,应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和伤害。

产品策略——“我们不生产你所购买的产品,而是优化它们”

  主持人:我们谈了很多安全的问题,其实我想,正是安全管理无懈可击,才使得100多年来,巴斯夫经常游离于媒体的目光,公众,尤其是中国老百姓,对于巴斯夫仍非常陌生。另一方面,巴斯夫的产品也好像很难被普通人所熟识,我看了几次你们的产品名单,但仍无法复述,一连串儿的化学名词让我难以记忆。

  关志华:这一点也不奇怪。在国外,也很少有普通老百姓能够准确地说出我们所生产的产品。因为我们不生产你所购买的产品,而是优化它们。

  也就是说,巴斯夫不生产终端消费品,但许多消费品由于采用了巴斯夫的产品或技术,而性能更优。其实,巴斯夫的产品随处可见,汽车、电视、家具、营养品、皮装,甚至孩子的尿布上,都有巴斯夫产品的踪迹。

  在大中华区,我们目前主要的产品有苯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工程塑料、涂料、用于纺织及皮鞋业的整理剂、中间体、维生素及作物保护剂等。

  主持人:这些名称对于我们的读者,可能感到艰涩。

  关志华:但如果我告诉你汽车方向盘、仪表盘,以及其他内饰中,由于应用了巴斯夫的产品,不仅手感极佳,而且更环保的话,你可能就觉得巴斯夫一下亲近了许多。

  我前面提到过,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而目前已知,由基本化学元素合成的各类化合物,多达数百万种,巴斯夫目前能够生产其中的8000多种。这其中,绝大部分是中间产品,不能直接供消费者使用。

  主持人:其实,生产中间产品,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巴斯夫的名气,但也大大节省了广告开支和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巴斯夫今后是否有向终端产品进军的计划?

  关志华:你说得很有道理。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非常骄傲我们从事的行业,为各行各业提供原料,也愿意让我们的客户和公众知道我们的自豪,所以在我们今年初刚启用的新企业标识中,我们宣称自己是“The Chemical Company”(化工企业)。目前我们还会专注于我们的强项——化工领域,即化学品、塑料、特性产品、农用产品和营养品、石油和天然气,并不断加固,使我们成为真正意义的行业领导者。

  所以,我们目前没有具体的计划进军大众消费类产品。

投资策略——“三管齐下”占市场

  主持人:对于媒体来说,巴斯夫今年在大中华区的表现有些不同寻常:一贯低调的你们却频频出镜,如:将大中华区总部从香港搬至上海,全新的公司标识正式推出等,这是否意味着巴斯夫在大中华区将有大动作?

  关志华:我不能代表董事会发布任何在大中华区的投资决策,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从2001年到2005年前,我们要在大中华区再投入20亿美元。这表明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目前我们专注于在南京和上海的三个在建大项目,我们正致力于把这些项目顺利建好,并为它们的投产做准备。

  至于搬迁公司总部,则完全是我们判断大中华区市场重心转移的具体措施。我们目前的三大主要投资,以及产品的未来市场,都分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因此,搬迁总部是顺理成章的。

  主持人:据我所知,你刚才提及的三大投资,是巴斯夫在大中华区引以为荣的。但对于外行来讲,它们实在过于专业,你能否为我们做一个通俗的解读?

  关志华:简单地讲,巴斯夫目前在大中华区的主要投资集中在三大领域:基础化工品、新材料和纺织品。与这三大领域相对应,我们在南京与中石化合资建立了扬子巴斯夫公司,主要生产乙烯等九种基础化工品。它们的下游市场非常广阔。这一项目今年年底将全部竣工,明年中旬正式投产。

  另外,今年3月,我们与亨斯迈、上海华谊、氯碱化工及高桥石化等五方共同投资,在上海化学工业区组建了两家合资公司,分别生产MDI和TDI,它们是生产聚氨酯的重要原料,而聚氨酯又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建材、家电、家具、制鞋等产业中。

  最后,为了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弹性纤维市场,我们于去年7月,同样在上海化学工业区,独资建立了巴斯夫化工公司,主要负责兴建聚四氢呋喃和四氢呋喃的一体化生产设施,它们是生产弹性纤维——氨纶的主要原料。

  主持人:巴斯夫多年来,一直将“联合体”视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在这三大投资中,巴斯夫“联合体”的概念是否得到充分应用?

  关志华:的确,巴斯夫的优势在于它100多年来始终倡导的化工生产的Verbund,即“联合体”概念。这方面的典型是我们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的生产基地。在基地中,全部200多套装置通过至少一种产品或工艺步骤与其他装置相联系。一套装置的副产品或废料,成为另一套装置的原料,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在中国,我们也试图寻找、建立这样的“联合体”。现在,扬-巴项目就是基础化工品生产的联合体,而上海化学工业区本身就是按照大型化工联合体理念建造的。总之,我们的三个项目将全部采用联合体的生产方式,达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最佳。

  主持人:在这三大项目中,既有合资,也有巴斯夫独资,这其中的奥秘何在?而巴斯夫上世纪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公司,都是合资的,这是否意味着巴斯夫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并有建立独资公司的趋势?

  关志华:是选择合资还是独资,既要看产品的技术特点,也要与中国的政策相吻合。聚四氢呋喃和四氢呋喃的生产技术,是巴斯夫最新的独有技术,我们选择了独资。而生产基础化工品的扬-巴项目,按政策要求,我们要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投资。

  在选择合资合伙上,我们则是按照资源、实力互补的原则,只要合作各方都能够从合资中得到收益,合作都会顺利进行的。扬-巴是我们与中石化的29亿美元的巨型合资项目,现在一切进展都按计划进行,这本身就说明合资伙伴选择的重要性。

  主持人:但好像你们目前在大中华区的9家合资公司中,都持有50%或以上的股份,居绝对控股地位。而在扬-巴这样对于中国极为重要的合资项目中,巴斯夫也持有50%的股份。

  关志华:我认为,这完全是经济的考虑。合作伙伴能提供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合作伙伴能投入多少,我们能投入多少,都是由双方实力和商业规则决定的。

    另外,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大公司、大集团,他们有许多业务和下属公司,他们投入的资金比例是有整体考虑的。相应,我们考虑到我们的投入要与大中华区的其他业务相联系,我们就会多投入一些。

“我们不是跨国公司,而是超国际公司”

  主持人:由于在中国的德国企业大多从事电子、机械、化工、医药等行业,多数中国人认为,德国企业做事认真、严谨。但同时,也有人认为,德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过于僵硬,工作效率不高,在客户及政府公关方面缺乏主动与创新。你对这些问题如何理解?

  关志华:巴斯夫虽然源于德国,但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它现在已是一个“超国际公司”。它在全球拥有超过160家子公司,客户遍布170个国家。

    我们一直在推动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在我们投资的地区,我们都尽可能融入当地的社区环境,得到当地人的认同。

  主持人:何为“超国际公司”?它不是人们所说的“跨国公司”吗?

    关志华:从196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口碑开始逆转,人们往往有一种认识:跨国公司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负面作用。而“超国际公司”已脱离了所谓“哪个国家的公司”的狭隘认识。事实上,巴斯夫通过其在中国开展的各种公益活动,已成功融入了中国的社会与经济生活之中,这是巴斯夫重视不同文化交流的结果。

关志华:

    巴斯夫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1956年出生于香港。1975年至1979年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获得技术与发展工程理学硕士学位,化学工程荣誉理学学士学位。曾就职于埃克森化工公司。1996年加盟巴斯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6285.html

更多阅读

关于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的通知 举办消防知识培训

校内各部门,各学院(办学实体):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消防安全工作,普及消防安全知识,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发生,保护学校的公共财产和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火灾预防、报警、灭火、疏散、自救的快速反应能力,学校决定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日常日记224,安全生产培训感想 日常生活 感想

来到流芳站已经两周了,最初的好奇、兴奋逐渐变为日常工作的安定。虽然目前在技术科轮岗,没有接触很多的场站大型设备,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流芳站的生产科组织了针对我们新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安全二字,放在学习、生活、工作、生产等社

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学习管理制度

1.目的为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3.引用标准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3 《生

嘉实QDII获700亿资金追捧 qdii额度

10图:神华昨日在A股挂牌,股价大升八成七 继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华夏全球精选配置基金成功发行后,第三只股票类QDII产品──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昨日首日发售。本报获悉,原定40亿美元(约300亿人民币)的募集额度根本无法满足热情高

声明:《嘉实绝对收益策略 绝对“安全控制”与绝对“合资控制”——安全策略——培训、培训》为网友粗喘娇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