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彻底退休了,把舞台让给年轻人。江湖好汉们,忘掉‘史玉柱’这厮吧。”4月10日凌晨,史玉柱在微博公告,其辞去巨人网络CEO,不担任任何公司实职。 史玉柱彻底让出了对巨人网络的管理权,犹如此前的马云宣布离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王石淡出万科管理层、柳传志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一家企业的成长与壮大绕不开企业家的个人特点和魅力。这些改革开放后的“创一代”往往是企业的精神领袖,其进与退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前景。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即便宣称退休,马云、王石、柳传志等有着精彩创业经历和个人魅力的“创一代”们,依然从未淡出公众视野。而忘掉史玉柱,或许只是一句笑谈。 让位给年轻人 退休是史玉柱早就“预谋”的事情。 2011年3月,史玉柱在《征途2》内测发布会上强调,如果《征途2》同时在线人数突破60万,他将辞去CEO一职。当时不少人以为,这只是“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又一次别出心裁的营销“诡计”。但,事实证明,史玉柱来真的了。 “退休不是受到什么刺激,年龄大了,应该找人来接班。互联网不能让我们这种老年人、叔辈的人继续在这个地方演出,就是应该让年轻人来演出。”在4月9日的发布会上,史玉柱说。 无独有偶,马云退休的理由也是要让年轻人上位。同样,王石也不推崇创业家一直待在管理岗位上:“你93岁还在亲历亲为,年轻人怎么有好的发展机会呢?” 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更为超前,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逐一劝退在1968年跟他一起创业的元老们。在外人看来,这种做法有“杯酒释兵权”之嫌,但何享健认为为了给年轻人让位,也为了让公司更适应时代,这是必须之举。 退休时点的选择 正如柳传志在卸任时所说,联想集团曾经穿越的那些山峰如今已形同丘陵,只有摆在眼前的才是真正的山峰。企业如何越过柳传志、史玉柱、王石等卸任后面临的山峰,是每一家去“创一代”化的民营企业都需面对的事情。 而决定企业过渡时期面临山峰高低的重要因素,无疑包括企业家退休的节点选择。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王春和、杨在军两位教授通过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般而言,企业精神领袖在企业发展平稳时退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平稳过渡;而一些在企业经营动荡期精神领袖才退隐的企业则陷入了危机。”这在何享健、王石等的退休及企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印证。 不过,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退休对企业的影响,“创一代”们还应作出包括管理层构架等内容的退休计划。 准备退休之前,何享健就开始有序地放权,直到2008年美的成功并购小天鹅,为美的洗衣机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做好了对美的集团的整体布局,并有序放权、建设好美的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此后,经过三年的平稳发展,何享健才辞去董事长一职。 史玉柱也通过巨人网络的内部产权改革方案这一巨人网络公司机制上的重大变革,既放了权,又激励了团队。而在做了这样的制度设计后,史玉柱选择了在巨人网络退出新的游戏项目时宣布自己退休的消息,这既是个人的完美收官,也是新游戏的一次成功营销。 内部遴选接班人 “不用空降兵,女儿不接班。”这是4月9日史玉柱谈到接班人时提到的两个标准。 “创一代”们退休之前,为了让一手打下的江山不至于坍塌,几乎都安排好了公司的接班人,培养好了公司的管理团队。而且接班人大都是从内部遴选,只是每个人具体做法不同。
![弹性黏胶绷带 隐形创 退而不隐的“创一代”](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040860734523.jpeg)
柳传志是看准接班人,然后将其与联想绑在一起。在决定离开的时候,他调离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促成跟随自己二十多年的爱将杨元庆贷款,从而使得杨元庆从一名职业经理人变身为联想最大单一自然人股东。于是,联想的命运就交给了与联想共命运的经营班子。或许也正是如此,柳传志才对杨元庆管理班子颇为放心。 马云在遴选接班人上,也坚定地从内部选拔。尽管创业时,他就跟管理团队的“十八罗汉”说:“你们只能做排长、连长,军长我另请高人。”然而最终选定的接班人,依然是2000年就进入阿里巴巴的首席数据官陆兆禧。陆兆禧虽非“十八罗汉”成员,但因成功开发支付宝业务,被称为阿里巴巴内部“稳定系数最高”的接班人。 退而不隐 退休后做什么?史玉柱的回答是:“告别江湖后,我的主营业务是玩,副业是搞些公益。” 正当壮年,身家数百亿元的互联网大佬会在退休后天天游山玩水?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创一代”们退出管理岗位,却依然从各个层面影响着公司的发展。比如柳传志,卸任董事长后,专心做联想集团控股公司联想控股的发展和规划,持续影响集团的未来。比如马云,即便辞任CEO,依然对公司有强大的掌控力。抑或像王石,退出管理岗,照常在董事会主席岗位上恪尽职守,游学登山之时,不忘帮助万科开拓海外房地产市场。 虽则说“忘掉史玉柱吧”,但即便不转行,天天游山玩水,史玉柱也还是民生银行的大股东,手持巨人网络的股票。这样一位曾经微博上一句话就导致民生银行股票波动的大佬,不经意作出任何投资方面的举动,或许都会引发公众的关注。 退而不隐,或许注定是这些“创一代”大佬们宣布退休后主动或被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