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历史回顾 回顾历史,鼓舞斗志



原上海汽车发动机厂厂长     王景祜

当我们读完《崛起在黄浦江畔》和《世纪之交的中国汽车工业》等关于上海和全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宏伟篇章之后,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上海汽车工业四十年来的战斗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必将为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工业发展方向、道路和模式,鼓舞我们昂首阔步跨入世界汽车大国行列,作出贡献。

 公司历史回顾 回顾历史,鼓舞斗志

现在,当我们集中汽车行业、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教授,一起研究和讨论关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战略、创新战略、市场需求、质量保证、精益生产、销售策略、售后服务等等各种与世界汽车行业接轨的概念时,不妨来回顾一下40年前的另一种概念:所谓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大干快上……等等,好像换了人间。抛弃旧概念,掌握新概念,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很不容易。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恐怕至今我们还在围绕着旧概念打转呢!

我们是顺着历史,脚踏实地地走过来的。回过头去看一下过去走过的路,并非都是错误的,有的还值得我们骄傲;有的应引以为戒。瞻前顾后,奋勇前进!

1,关于“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大干快上”的方针

在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并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的今天,我们来对照一下以前的“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大千快上”的方针,难道都错了吗?我看不能那么说。大家知道:上海解放初期,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一个被封锁、被轰炸的局面。当人家在长江口、大海里封锁你,你再开放也没有用的时候;当石油进口资源被切断,全市乃至全国的公共交通即将瘫痪的时候,我们不搞自力更生、不搞土法上马、不搞大干快上行吗?

        那时候,上海公交公司的领导和以张德庆总工程师为首的上海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原上海汽车发动机厂的前身一公交修造厂里,日以继夜地承担了白煤煤气发生炉的试制工作。经过四次失败,终于在第五次试制时,于1950年6月试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和路线行驶。从而在全市和全国推广。解救了公共交通的燃眉之急。

显而易见,白煤煤气发生炉的试制成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是反封锁、反轰炸的重大胜利,大张了中国人民和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的志气。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同样的事例还很多。“闭关自守”在我国, 自古以来的影响很深,但解放后我国的国门倒确实不是我们先关起来的。而是人家先封锁我们,我们不得不关。特别是在60年前后,撤退了苏联专家,在这种情况下,不搞“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大干快上”是不行的。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所取得的成绩是十分不容易的。

2,关于“上海58-I型三轮卡车”及其发动机的试制和生产

解放前,我国几乎没有汽车制造工业。上海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各国牌号都有,唯独没有中国自己的牌号。1956年, 日本到上海来举办汽车展览会。会上展出了三轮卡车。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开放,不过开放的程度没有现在那么大而已。当时,市领导看了认为这种车具有灵活、轻便,和经济的特点,要求我们组织试制。于是当展览会结束后,留下这辆三轮卡作为样车。由上海市工业生产委员会交给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公司,并责成他们组织试制。该公司的王首道、霍建华等领导同志于1957年5月7日组成了以公司内骨干企业为主体,各有关配件厂共同协作的试制队伍。设立了由7人组成的三轮卡车工程办公室。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论在思想上、资金上、还是政策上,都不可能搞引进,只能搞“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边试制边摸索”。经过日以继夜地艰苦奋斗,第一台发动机终於1957年12月20日装上了三轮卡车,于同月28日向中共上海市委报了喜。这也是一件值得我们纪念的事情。

        上海58-I型三轮卡车从1958年成批生产起到1969年为止,共生存了12年,总产量为2295θ余辆。与现在的规模相比,当然小得可怜,可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3,关于风凰牌轿车(上海牌轿车的前身)及其发动机的试制和生产

1958年第一辆国产轿车一东风牌轿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厂诞生。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激起了上海市领导在上海也生产轿车的念头。为了选型,市领导多次在锦江饭店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大家普遍认为西德“奔驰”设计比较先进,舒适性、稳定性和加速性都比较好。但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和苏联专家主张全盘引进苏联的“伏尔加”,并派出有车身、发动机、底盘和试车等四方面专家组成的小组,携带全套“伏尔加”轿车的图纸来沪洽谈。由于公司领导的态度比较坚决,谈了多次,终究没有谈成。最终决定以“奔驰”为蓝本进行设计。选型确定后,在公司组织下,确定试制分工:由汽车装配厂(原上海汽车制造厂的前身)负责车身设计、制造和总装配;上海内燃机配件厂(原上海汽车发动机厂的前身)负责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底盘配件厂(原上海第二汽车底盘厂的前身)负责底盘设计和制造;齿轮厂(现上海汽车齿轮总厂)负责变速箱及后桥齿轮的设计和制造。于1959年初开始技术设计工作,同年国庆节参加国庆游行检阅。速度之快,可以说打破了世界纪录。采用的方法就是:所谓“三结合(工人、领导、技术人员)”、“苦干、实干加巧干”、“土法上马”等等。从而隐藏着大量的质量问题,留给我们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从1961年起,国家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处于困难之中,公司决定“风凰牌轿车”暂时下马。到1963年第4季度,国家经过3年调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公司决定恢复风凰牌轿车的生产。从1964年起到1990年12月止,26年来,总计生产量为:92000余辆。与现在相比,还不到桑塔纳一年的产量。但在当时缺乏资金和先进设备的条件下,工人和技术人员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摸索,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这些成绩确实很不容易。但我们在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应总结一下教训。

留给我们的教训可用下列顺口溜来表达:

企业,匆促上马!

产品,带病出厂!

质量,长期攻关!

领导,永远挨打l

4,关于上海牌2吨载重汽车及其发动机的试制和生产

1962年前后,当时机械工业部下达给原上海农机公司(现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前身)搞2吨载重汽车(发动机以苏联M21型492汽油机为蓝本)的任务。用来作为上海58-I型三轮卡车的更新换代产品。当时,由于社会上特别强调“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搞设计”,可能与苏联撤出专家有关;加上1965年开始搞文化大革命,整车与发动机的设计经长期讨论,意见相当分歧,定不下来。由于在运动中,很难集中正确的意见,最后定下来的方案,整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欠佳;发动机完全从起炉灶,自行设计,采用顶置凸轮,链条传动。这种设计虽然比苏联M21型492汽油机的下置凸轮方案先进,且符合发动机结构的发展方向(与当今桑塔纳发动机相同),但由于闭门造车,没有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更没有充分做试验,在批量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较多。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质量有所提高,最后终于解决了链条断裂的问题。在技术人员和工人同志的努力下,改进后的上海牌2吨载重汽车,在全国第二次质量检查的海南岛道路试验中,获得了全国第一名,但由于名声名已经狼藉,难以挽回,于1987年停产。从1970年起到1987年为止,17年来总计生产量为:57400余辆。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为解决上海和全国部分地区的货运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过分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完全排除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生产管理、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各方面都很落后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这样的后果。

打倒“四人帮”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按照党的思想路线,以冷静的头脑,事实求是地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肯定了成绩,即在旧中国根本没有自己汽车工业的烂摊子上,打下了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虽然付了很多“学费”,但辊也培养了一批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人才。从而使我们体会到“没有上海牌,就没有桑塔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回顾过去,目的是为了鼓舞未来。使我们懂得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因此,一方面我们不能再犯过去的错误,在寻求发展思路上、企业管理上,要和世界汽车行业接轨;另一方面,“自力更生”的思想实质并没有错,所以我们要走“引进—消化一自主开发一技术输出”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国际竞争的考验。

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国内的有利时机,驶入可稳定地持续发展的轨道,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1998年9月8日发给上海汽车总公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6460.html

更多阅读

祖国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演讲稿 祖国历史悠久资料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的祖国——中国,有着悠久的5000年历史。在这5000年中,一些伟大的政治人物,爱国人物,思想家,将领让祖国的历史变得丰富多彩。有博学广才的孔子、老子、管仲、孟子、苏秦等文人;也有卫青、霍去病、韩信这

独家首发 哈曼卡顿公司历史简介 哈曼卡顿音响

你现在所看到的资料,是根据哈曼卡顿英文官方网站上的,关于哈曼卡顿的公司历史介绍进行的翻译,是目前国内最完善的关于哈曼卡顿公司历史的介绍,部分文字翻译不是很准确,还请谅解。  哈曼卡顿(HarmanKardon)是哈曼国际工业(NYSE:HAR)的一个

纵览历史,中国的三大战略家 四川省委三大发展战略

纵览历史,中国三大战略家:一是范睢,向秦国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二是张良,被汉高祖刘邦称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战略使得汉朝继秦朝之后再一次成为中国统一的中

声明:《公司历史回顾 回顾历史,鼓舞斗志》为网友你只是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