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我国的对策



[内容摘要]  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和不利条件的研究,提出构建研发人员激励机制、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效益、发展高等教育和在职培训、健全国家创新体系等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高新技术产业化    R&D    范围效益

 

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如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各国面临的战略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影响因素入手,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以找寻具体对策。

一、 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影响因素

1、高新技术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HTI,high-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高新技术知识被批量转化为商品或劳务并形成新产业的过程;二是各种高新技术迅速广泛地渗透至传统经济部门,使传统经济部门效益日益提高的过程。HTI这两方面内容综合,促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使一国经济从工业化阶段逐渐发展到知识经济阶段。

2、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因素:

①研究与开发(R&D)决定HTI的知识生产水平。R&D活动是高新技术知识的加工过程,是决定高新技术知识生产增量的第一要素。从R&D支出情况看,美国、日本、德国的R&D支出总额分别为中国的52倍、39倍、16倍。各国R&D支出占GDP比重也明显不同。我国R&D支出占GDP比重从1991年的0.72%逐年下降至1998年的0.482%,始终低于世界众多专家公认的“无法发展水准”—— R&D费用占GDP比重小于1%。在人才素质方面,发达国家获得合格工程师的难易度分值较高,而我国仅为3.35分。从以上分析可知,发达国家在R&D投资、人才素质等方面均优于发展中国家,因而在HTI方面的知识生产水平较高。

②教育决定HTI方面的消费需求水平。教育在经济发展中之所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缘于教育具有投资与消费双层属性。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对高新技术知识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的是消费需求,由消费需求派生而来的是供给方面的投资与生产需求。教育的最大贡献恰好是在量与质两方面均扩展了知识消费。在发达国家,教育不仅培养了大批科技创新的生产者,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数量充足的高新技术知识及产品的消费者。与此相反,发展中国家缺乏这种机制。贫穷的教育造成文化科技素质极低的大量人口,其粗放型消费结构导致在HTI方面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从而大大降低了供给方面的投资与生产需求,使其经济发展难以摆脱自然资源的约束。由教育不足引发的知识消费需求低下是发展中国家在HTI  方面落后的深层原因。

③国家创新体系决定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国家创新体系是一国为推动全社会技术创新“由政府与社会各部门组成的一个组织与制度网络”。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如何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力量的正确配合对科技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通常认为,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a、市场承认。市场对科技资源效用的最终承认决定科技资源配置的价值基础。b、市场激励。遵循价值规律进行的资源交换可形成良好的利益驱动机制,无数次分散的利益追逐将促使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趋向最优。c、市场竞争。科技资源交换的市场竞争不仅表现在数量、质量、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更突出地表现在信息利用方面。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方面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使科技资源按照市场竞争规则高效流动的科技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人的创新潜能以致汇集成全民族强大的创新合力。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

①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是我国HTI发展的基本条件。产业化必须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而制约生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的规模。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存在着对高新技术的巨大需求。因此,在市场容量与潜力方面,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HTI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②改造传统产业的巨大需求是HTI的内在推动力。传统产业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和为国家经济发展积累资金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产业的作用又取决于其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的高低。我国传统产业,从生产技术结构看,目前尚处于十分落后的境地。据世界银行调查,我国国有企业设备中,属于60-70年代水平的占20%,其中应淘汰的占55%-60%。从生产效率看,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美国和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我国的23 .34倍和27.30倍。可以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我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③我国大中型骨干企业是HTI的基础。高新技术在单个企业应用或高新技术产品在单个企业进行一定批量的生产,只是HTI的第一步。HTI与商品化不同,它要求达到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在更大范围和规模上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有效配置与优化组合。在企业的组织模式上,需要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联合大批中小企业组成的企业群。而且HTI要求核心骨干企业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与技术经济实力,有比较雄厚的资金,有较强的吸收、应用和自主开发高新技术的能力。我国大中型骨干企业刚好能满足其要求。

2、制约我国HTI的不利条件

①体制不顺。在HTI过程中,管理上的分割现象相当严重。在科研与生产两大系统之间、高新技术研究与传统产业改造之间、发挥行业技术中心作用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之间、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之间,以及如何围绕国家重点任务统筹规划、协调平衡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这些既涉及经济和科技系统的宏观管理问题,也涉及经济和科技体制及其合理分工和协调问题。

②机制不灵。在市场经济下,市场规律起主要作用,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特别在国际激烈竞争背景下的科技竞争,成了现代竞争的极其重要的方式,这迫使每个企业不得不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所以,企业对高新技术的迫切需求是市场机制加速HTI的原因。但由于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时期,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不完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还缺乏有效的结合。

③教育不够。我们人才不够,教育落后。据统计,在我国同龄人中能受到高等教育的只占9%,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7%,中等发达国家是40%,美国现在要向100%迈进。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要增多,否则不可能支撑下一个世纪,适应不了我国HTI的要求。

④需求不旺。HTI的主体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但企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不旺。其原因是:国有企业自主权还不能真正实现,政府干预仍然过多,大中型企业亏损严重,缺乏推动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缺乏资金支持。据统计,我国企业中用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资金中,主要靠自筹,国家科技计划拨款约占20%,贷款和风险投资不到10%。

⑤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流动不活。目前我国高新技术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0.5%左右,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的1/3。虽然我国提出:到200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但仍与美国的2.62%,日本的2.83%,韩国的2.79%相差甚远。由于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缓慢、科技成果难以产业化。另外,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最有效方法是成果随科技人员一起转移,但在我国人才流动多有障碍。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应对措施

1、构建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研究与开发人员是HTI的主体,只有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现实的需求与科技上的创新结合起来,产出科技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社会评价系统中拥有对研发人员无形劳动的合理准确的评价系统,以激励他们进行研究与开发。在市场经济下利益是第一推动力,因此除了对研发人员进行精神激励外,更应注重对他们的物质激励,而且这种激励应来自于市场分配,而非政府分配。因为市场的激励是永久的,而政府的奖励往往具有短期效应。

2、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效益

范围效益是指在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如果仅仅进行一、两项技术开发,成本一定很高。如果在相关的方向上进行连续研究与开发,把R&D(研究与开发)经费分摊到相关而不同的产品之中,每项研究与开发的成本降低是必然的,这就得到了范围经济效益。如海尔集团围绕冰箱生产所进行的技术改造平均成本降低。在目前能力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可取的战略只能是重点突破。围绕几个重点产业精心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连续的滚动研究和技术转化,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效益。

3、通过税收等金融政策引导高新技术产业调整

长期以来我国上海、广州、深圳和大连等城市把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放在HTI的⑤⑥两个环节,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图所示)。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企业把重点放在引进技术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上,而对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研究开发新产品投入不足。同时也造成生产线的重复引进和最终产品生产能力强大,而中间产品、配套产品及一些重要原材料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国家今后在制定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时,要把优惠的重点放在③④两个环节上,以激励企业增加对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转化(孵化)的投入,逐步完善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过程及税收重点示意图

4、发展高等教育和在职培训

改革教育体制是发展HTI关键所在。首先,变高等无偿教育为有偿教育,尽可能扩大高校办学规模,充分满足居民对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调查资料,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主要用途是供子女上学,占47.70%,高于购房消费。由此看来,我国居民对教育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其次,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我国城镇国有单位职工中44岁以下初中至大专文化程度的人员约0.65亿人,如果在今后20年内进行有序安排,人均脱产学习2年,则可空出1.3亿个就业岗位,这等于平均每年新增650多万个就业机会。其三,国家财政主要投资于义务教育,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高等教育和在职培训造就强大的后备军。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加大教育力度,将我国国民素质提高到较高水平,扩大国内在HTI方面的消费需求。

5、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的R&D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投入,企业占的比重太小。在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必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增加投入,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在R&D方面投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研究开发与生产脱节、高新技术转化率低、产品开发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对完善我国的创新体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效益和高风险性是区别一般产业的重要特征,据统计20%~30%将完全失败,50%左右可保本,只有20%左右可获得成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期的“种子基金”数额虽然不大,但风险最大,很难从外部融资,必须依靠风险投资等国外已经证明最有效的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6、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有效配置

从世界HTI的发展经历看,发达国家在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主要作用时引人了政府有形之手的辅助作用。采取单纯的市场配置或单纯的政府配置都不利于形成高效的科技资源组合。尽管我国经济实现了从计划到市场的大规模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市场发育尚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有待健全。从整体上看,人们的创新观念淡薄,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严重,市场激励机制与市场竞争机制尚不成熟;市场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弱化与政府配置行为的强化交织一起,导致了价格扭曲、非公平竞争等一系列与市场机制相悖的现象。因此,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力争使国内市场全方位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国际交流的碰撞中促使我国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在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彻底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健全的国家创新体系,在以市场引导科技资源合理流动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政府行为对科技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我国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宋小敏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新技术产业化》 2000年第4期P2

2、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3、陈建军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科技产业》2000年第2期P27

4、董美玲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中国科技产业》2000年第4期P37

5、宋  健  《迎接战略转折,投入发展高技术产业新战役》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新技术产业化》 2000年第3期P35

 

 

发表于《文史哲研究》2000年第8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6501.html

更多阅读

大连实德徐明死了 大连实德总裁徐明与他的商业帝国 (六)

“帝国”余晖?  徐明帝国的迅速膨胀,特别是向非主业的扩张,从2004年开始影响到了其原有的主导产业——化建产业,这使得原本资金需求就很迫切的化建产业,资金更为紧张。“无论怎样多元化,到目前为止,大连实德集团能真正挤出点‘奶’的就

声明:《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我国的对策》为网友卖钉子的小男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