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狭义价值场论、广义价值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只要承认有“狭义价值场”的存在,那么,对“狭义价值场”的认识也就自然成为了“狭义价值场论”了;当然,只要承认有“广义价值场”的存在,那么,对“广义价值场”的认识也就自然成为了“广义价值场论”。如此,笔者为什么要不断地以这种方式,对不同的价值、价值场加以区别与认识?这是因为,价值这种东西存在着不同的状态,而不同状态的价值之间又存在差异,所以就须有不同的解读。
(一)什么狭义是价值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笔者以为,传统经济学之所以会得出一个抽象的、笼统的价值论,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一种,对处于不同状态的价值形式的具体认识,自然也就得不到一个广义的、统一的价值观了。而笔者之所以如此详细地对处于不同状态的价值分门别类地予以解读,目的十分明确,是为了最终实现不同价值的“统一”。
1、什么是狭义价值场论?是怎样产生的?
笔者以为,作为物质的一种并不怎么特殊的形式的价值,不管它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都势必会处于一定的场中,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至于说人类能否获得,那是人类自己的事,与价值的物质属性有联系,但肯定没有必然联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同样的事物、物质,在不同的人那里,具有不同的“狭义价值”而又缺乏不同的“广义价值”。也就是说,“广义价值”始终都在扩大着其领地。
笔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由于,广义的价值就是自然力的体现,与物理学研究的那种力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物理学研究的那种力,当作为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时候,即以价值来对待、认识的时候,就不存在价值差异。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力还是那个力、价值还是那个价值,由于它们的用途不同、研究者的身份、地位、方法不同,对它们的认识也会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当然是由于力或者说价值的存在状态存在不同、差异,是由于所处环境状态的不同造成的了。试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些不同?当然是由于不同的“能力场”或者说是由于不同的“价值场”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造成的了。关于这一点,与传统经济学、管理学显然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于是,为了与传统经济学、管理学的“价值论”予以区别,笔者把它称为“狭义价值场论”。
诚然,这里讲的“狭义价值场论”已经是一个相对的范畴了。如果站在传统经济学的立场上,应该说它已经是一个“广义价值场论”的范畴了。可是,当我们站在“后理论经济学”的立场上去看问题的时候,由于有更为宽泛的价值理论的存在,它就只能是个“狭义”的范畴。如此,当然也就再一次证明了“狭义”并不等于“狭隘”,“狭义”与“狭隘”同样是不同范畴,因为“狭义”是与“广义”对应的。
在“后理论经济学”或“后理论管理学”中,“对应”或者说“对称”,真不知道应该是个多么重要的范畴,可以说没有“对应”或“对称”便没有“后理论经济学”和“后理论管理学”产生的可能。笔者甚至可以认为,“后理论经济学”和“后理论管理学”就是不同事物、物质“对应”或“对称”的产物,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就须从“对应”或“对称”入手。
2、狭义价值场论的本质?为何体现狭义价值差异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那就是——“没有比较便没有鉴别”。其实,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广义价值场”这个概念,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掌握“比较之武器”。比较什么?当然是比较看在哪个环境、哪个时间段;干什么、做什么和怎样干,怎样做能更多地获得剩余价值。而场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伟大的一种资源了。换句话说,没有比“场资源”更资源,因为非投入产物。
毫无疑问,具有“狭义价值场论”思想对于一位企业家、管理者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可以说它已经是鉴别一个成功企业家、管理者与失败的企业家、管理者的重要标志!当然,这种认识须建立在对场与场的比较之基础上,尽管它尚属于“狭义价值场”的范畴。读者千万不要以为,对“狭义价值场”的比较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也需要企业家、管理者具有一定的鉴别、比较的能力。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在投资额基本相当的两个企业,经营状态却截然不同,一个盈利得想不盈利都不行,一个亏损得想不亏损都挡不住。这又为什么?如果没有搞错的话,与两位主要管理者对客观经济事物、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由场决定的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的变化,不了解有直接的联系。下面,笔者给大家举一个实例。
话说这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有的读者可以对河北省张家口这座城市并不陌生。在当时,那是一个毛皮、毛纺织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仅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毛纺织企业就有十几家,产值在当时就近十多亿。现在看来这可能不算什么,而在当时却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笔者就曾经工作在其中的一家企业,而且还是一个层次上的“中层”。笔者为何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它们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们现在都已经完全死亡了,甚至没有为那个城市留下一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它们死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当时没有一个注重市场开发的,而把上亿的资金都用在了设备的引进上。为此,笔者曾多次建议他们在中央电视台去做广告(当时只需要30万元),可惜,没一个听的,而且还说笔者“有野心”。如果当时某企业能拿出设备投资的百分之一,“恒源祥”算什么?
(二)什么是广义价值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笔者以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广义价值场论”与“狭义价值场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只有微妙之差异而已,仅仅由于研究者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才使两者有了区别与联系的必要。比如,如果使站在企业的立场上,那么,对存在于企业以外的价值的认识,就属于“广义价值场论”;反之当然成立。
1、什么是广义价值场论?是怎样产生的?
笔者以为,人类的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从自身以外的“价值世界”中获取价值而并不是仅仅用“劳动创造价值”,因为作为一种能力的体现,从绝对值上看,价值是守恒的,如同存在于物体上的电荷,其数量是绝对的,用一句大白话说,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也。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当然想说明的是,人类所谓“价值创造”其实是对固有价值状态的改变而已。
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能够认识到的价值,均属于狭义的,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所谓的“广义价值”和所谓的“广义价值论”。既然如此,笔者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地在讨论所谓“广义价值”?这是因为,笔者始终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立场。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观察事物的视觉发生了相对的变化时,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存在与运动状态,会有不同的发展与转化趋势,当然就需要分别加以认识。
大家知道,笔者在介绍“狭义价值场论”的时候,是站在“广义”的角度去看问题的,因此,在我们讨论“广义价值场”的时候,是否就需要站在“狭义”的立场上去看问题,因为“狭义”与“广义”同样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在“狭义”中,存在“广义”的因素;在“广义”中,同样也会存在着“狭义”的因素。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价值这种东西是普遍存在于物质世界的一种东西——能力也。
谁能给我找到一种没有能力存在的事物、物质?当然谁也不能给我找到了,因为包括经济事物、物质在内的客观世界除了质量、性量、能量物质以外,什么东西都没有,而能力或者干脆就说“力”,皆是由它们分别转化或者说释放出来的。诚然,这种“转化”或者说“释放”皆需要通过一定形式与意义上的物质场,因为没有物质就没有场,没有场也就自然没有可以“转化”或“释放”出来的各种能力。
那么,什么又是“广义价值场论”呢?当然也就是各种场产生各种力或者说就是对各种价值场产生各种价值的一种认识论。而“广义价值场论”与“狭义价值场论”的区别也就在于,其认识对象始终都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不局限于某一个系统、某一个环节、某一个时刻,是一个能够开放地、发展地和转化地看价值的理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还愁“创造”不出剩余价值?
2、广义价值场论的本质?为何体现广义价值差异论?
笔者以为,只要有了“对应”或“对称”,也就自然有了“后理论经济学”和“后理论管理学”,而我们已经阐述的和将要阐述的“再管理经济学”和“复式管理理论”,就是在“对应”或者说“对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问,“对应”或者说“对称”是什么?从哲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对应”或“对称”就是守恒,就是互补,就是和谐,当然是差异的而不是矛盾的关系,因为矛盾是对立、对抗、排斥。
笔者还以为,“广义价值场论”的本质体现的不是别的,正是“广义价值差异论”。大家知道,相同的事物、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存在与运动状态是不同的,相互间存在状态上的差异性。什么是“状态差异”?从质量、性量、能量的存在与运动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可以理解为是能力的大小或价值属性的不同,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大小的不同。用经济学的视觉去看问题,就是存在“价值差异”。
当然,“价值差异”的产生,也是由于“能力场(质量场和性量场的统称)”或者说“价值场”的相互作用与制约的结果,它们不仅与事物、物质自身质量、性量的大小有关,也与其所在的环境事物的状态的变化有关。否则,相同的事物、物质,也就不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能力或者说价值,并形成能力差异或价值差异。正是由于如此,笔者才说,“广义价值场论”体现的不是别的,正是“广义价值差异论”。
但是,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这里讲的“价值差异”或“价值差异论”都是需要有所“对应”的事物,而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不同的孤立事件之间也存在差异,但那种差异是狭隘的价值差异。比如,同样是“价一论”,认为“劳动决定价值”和认为“投入决定价值”,尽管相互间也存在差异,但是,由于它们均否认“广义价值”和“广义价值场”的存在,所以都是狭隘的。
为此,为了把这个“价值世界”里的问题尽可能地解释、揭示得更清楚,笔者在下一章就需要再导入一个全新意义上的价值概念或者说范畴——“价值差异的积累”。或许有读者说,你的理论除了介绍一些新概念以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是的,笔者也承认这一点,要不然,笔者为何会为自己的理论专门出版一本将近240万字的《后理论经济学大词典》呢?可以说,为一种学说出本《大词典》的实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