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工业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20多年来平均经济年增长幅度都在9%以上,环境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统计数据表明,与1995年相比,我国2004年单位GDP的工业废水、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58.2%、71.9%、45.5%、55.1%和42.8%。 与1998年相比,2004年水泥行业万元产值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49.8%、79.1%和68.8%;电力行业万元产值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5.7%、32.3%和19%。 钢铁行业万元产值废水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82.1%和78.3%。 造纸行业万元产值废水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59.4%和83.8%。 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行业万元产值废水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32.8%和65.7%。 化工行业万元产值废水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62.4%和11.7%。 医药行业万元产值废水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31.2%和65.3%。 工业污染的防治可谓卓有成效。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资源不足,生态条件先天脆弱。科学技术与教育相对滞后,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方式粗放,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仍然普遍。虽然经济增长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环境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
所存在的问题如:
一、环境污染十分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超过水和大气环境容量的60%和80%;生态破坏的趋势仍在继续,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在我国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集中出现,其强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4到5倍,呈现密集、复合、膨胀、甚至是爆炸性的特点。 二、资源相对短缺,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 我国资源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 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为55%, 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和25%,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倍。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阶段,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物耗和水耗过高,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发达国家的8-9倍。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经济总量翻两番,按现在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控制水平,污染负荷将将会以经济总量的2次方数值而增长,污染物的构成日益复杂,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工业化道路。 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和社会福利的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是我们谋求社会经济和生存环境协调发展的唯一抉择,除此以外别无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