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需要外来资金,需要外来旅游者,更需要外来的技术和人才,甚至需要外来文化融合。但这毫无疑问的实事却有个前提,就是这个国家或地区本身的资源状况、国人素质、意识形态等综合国情须符合外部要求。其实,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尚显不够,因为符合要求的国家和地区明显多起来了。那么,把营销观念和方法用于国家或地区的推广就成了争取外部更多待进资源的有效手段,从而成为驱动国家或地区文明和经济进程的推进剂。
将国家或地区作为一个企业来营销,是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像一个企业一样来经营,因为国家或地区就是由无数的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实际行为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的确如此,政府官员就是地区的经营者,全体国人既是股东也是员工。经营者的任务就是努力使现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地区形象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具体手段有确立本地区的发展战略、给本地区以准确的定位、整合已有资源、发现和提升已有优势、用营销组合来向外部推销和展示等。
诚然如此,笔者将城市当作企业的一种产品来营销,相信一样是可行的。
然而,把城市作为产品进行营销是一种对现有观念的挑战,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必须承认,这是一种创新性的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整体利益甚至是可以直接预测的。可能包括城市区域形象的提升,可以确立区域竞争力,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为民营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和争取政策倾斜等这些显性和隐性的效用。我们都知道,营销人普遍的做法是:将企业或产品的目标市场找好,依此给企业定位;结合目标市场特点,改进产品;运用系列营销组合将产品推广给目标市场。但是,这些做法是有一个基准条件,就是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利于实现战略目标。同理,城市营销也应有这样完整的思路,并认同产品营销原理也适用于城市营销。概括起来说,城市营销同样应有一系列的先后步骤,可能有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确定目标市场,完善已有基础设施、调整政策、以及改善人文环境,利用各种可行的媒体和渠道推广本地区。
经营城市如同经营企业一样,也应具有独到的战略眼光,给城市确定长远发展目标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国家的“十一五”规划里提到了和谐社会、循环经济、刺激内需等纲领性的字眼;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关注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等都是城市经营者制定发展战略的有力依据。在此再沿用笔者有关战略的观点:脱离环境和科学预测而制定的战略,本质上就是人为地为今后发展套上枷锁,而在现在看来,最多算是一句口号而已。因此,结合本地经济状况和外部宏观层面的因素、融入各种配套实施和政策完善的潜在可能性、综合社会文明和人们的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以及预测人们对城市经营者的可能要求而制定的城市发展战略,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目标的可达性,又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城市营销同样也要面对目标市场的问题,我们的城市准备实现什么目标跟选择目标市场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如提高全市生产总值,那么就要吸引外来投资者,提高就业率,适当降低税收和简化投资手续等。那么,依此相对应的目标市场应当是那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国家。再如提高城市旅游品位,那么就要完善旅游设施,改善交通,提高市民接纳意识等,而依此相对应的目标市场是各地、各国的旅游者。因此,要确定目标市场首先要自问,城市要实现什么目标,再依此确定目标市场。
城市营销的目标市场确定以后,接下去就该是如同企业不断改进产品一样去完善城市相关设施、政策和人文环境。这也是目标市场被激起兴趣后城市能够持续留住他们或使他们不断前来的有效途径。针对具体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各种目标市场,城市经营者所需努力的方向都会趋于不同,但不管是企业还是城市,创新已有产品或设施无疑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城市辖内的所有有形和无形的资产、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以及城市形象和政策法规都是创新的切入点。相信以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创新已有资源,不仅使目标市场深感鼓舞,而且也会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从而使更快实现发展目标成为可能。
选择何种渠道和何种方法去推销城市的问题就变得相对简单了,因为政府拥有公信力和具有先天资信度,以及主办各种权威媒体,这些对城市的推广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此笔者就无需赘述了。
城市营销的思路其实就是企业营销的创新性延伸和演变,它的操作要点就是将传统的市场营销观点运用到城市的营销中来,把城市当作一个企业或一种产品来营销。市场营销观点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是城市营销者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机械套用将会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