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展开对《资本论》批判之前,需要首先说明一种观点,那就是,“批判”这个词本来就是“中性”的,或者说是“无性”的。为什么?因为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你拿起某种批判的武器的同时,这种用于“批判的武器”同样面临着有被后人批判的必要。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事物在肯定的同时已经存在着否定的因素”了。如此,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资本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学进行批判的武器,所以,对《资本论》再进行批判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如果不能对《资本论》进行批判,就难以构架“科学发展观”。
一、《资本论》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尤其是对某种理论的认识。笔者甚至认为,没有时代就不会有理论。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因此,其理论必然也就会打上那个时代的时代烙印。其实,不仅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具有时代特征,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老一辈理论工作者的理论也具有时代的时代特征。当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亦是不例外的。
某种理论具有时代特征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否则该种理论也就不会在某个特殊的时代产生。我们知道,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革命前辈均生活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异常激烈的时代,因此,其作品带着激烈的、鲜明的阶级属性,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理论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这件事就科学,因为科学不具有阶级性。
笔者以为,世界上没有一种科学不是中性的而是两性的。大家知道,包括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在内的一切科学从本质上说都具有工具性质。也就是说,作为工具的科学谁都可以利用。就像战争双方使用的武器,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能使用它。当然,不等于说,工具的本身具有阶级性。当然,这也不是说,文学、经济学反映的内容不具有阶级性,而是说武器可以为任何一个阶级所利用。
可是,如果人们能够站在科学即中性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即从真理的角度上去看问题(真理是不带又阶级性的)而不是站在阶级的角度上去看问题,那么,人们就应该能够发现,凡是站在阶级的角度或某一种立场上去看问题的“科学”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片面性。比如,由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学都带有强烈的阶级属性,所以才会得出“劳动价值论”或“投入产出理论”。
二、《资本论》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人们应该承认,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要写《资本论》这部书,就是为了为无产阶级革命在找经济理论根据。即他们想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全世界的财富都是由无产阶级创造的,因此,无产阶级起来革命,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关于这一点,笔者基本同意,因为笔者也认为这个世界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合法”的就一定是“合理”的。
是否合法不能靠人的主观意识的决定而应该由客观物质本身来决定。大家知道,在不同的社会和人那里有不同的“法”,“法”这种东西一般都具有阶级属性。比如,在资本主义国家,有资本主义的“法”;在社会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的“法”。如此,谁能给我说清楚,那种“法”是合理的?所以,在不同阶级那里,能得到相反的结论。怎么办呢?对各种理论的认识都不能脱离哪个时代!
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看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个“法”就不是合理的;可是,如果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去看问题,不管是封建主义还是奴隶主义,他们的那个“法”均是不合理的了,因为人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如果要站在共产主义的角度上去看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同样不合理呢!为此,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对是否“合法”的认识须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
可是,如果把阶级属性带入到理论、科学的研究过程中,那就不科学了。比如就不能为了证明“世界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合法的”就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或者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就说“资本是投入的产物”而“不是劳动的产物”。那么,应该怎么说?最科学的说法是,资本不仅是由剩余劳动转化而来,也不仅是投入的产物,而都是由资源转化而来的。
三、“价一论”是违反辩证法思想的
笔者以为,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说“资本是投入的产物”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东西。为什么?因为这两种认识均违反辩证法,更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当然,首先是违反唯物主义辩证法。大家知道,辩正的核心是“对立统一”也。什么叫“对立统一”?就是说任何一种存在均以对立面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础,无对立面的存在,自己就失去存在的条件。
由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又认为“资本是投入的产物”,而且均否认对方的存在,所以它们均属于形而上学的东西。当然也都是违反“对立统一规律”的东西了。而事实上是,价值这种东西不仅是由劳动创造的,同样离不开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的投入,即便投入由劳动转化而来,也不能否认劳动的投入性质。
为什么?因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劳动的本身也是一种投入,只是这种投入不像实物投入那么有形罢了,而我们不能否认其投入意义。有的时候,一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价值并不比实物投入产生的价值更小。比如,一个姚明,一年产生的价值并不比一个中型企业产生的价值小。相反,一个大型企业,一年到头来还可能产生“负价值”!以上说明,两种“价一论”的本质相同而角度不同。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们均违反辩证法。当然,违反辩证法的东西也必然会违反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它们均忘记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不管是人类的劳动还是资本的投入都不是先天固有的而一定是后天演化而来的。大家应该知道,在人类尚未产生之前,是没有什么所谓劳动、资本的,它们均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如此,“价一论”者为何不能历史地看问题?
四、《资本论》是唯心主义发展观
学过《资本论》的学者都知道,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论》中,不承认资本的物质性。有这样的一段话:“资本不是物,当被资本家用于商品生产时,它就变成了资本家榨取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工具”。试问,资本怎么会“不是物”呢?笔者以为,不管是从“劳动”的角度,还是从“投入”的角度,资本至少都应该是一种物质。再问,世界上难道还有不是物的?这不是荒唐至极的观点?
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我们所了解的这个世界,除了物质以外什么东西都没有。如果说资本“不是物”,它又怎么会成为“榨取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工具”?如果说“资本不是物”,它又怎么会产生、积累、运动、转化?世界上有“不是物”的物质运动?何谓运动?运动不是物质的一种“根本属性”吗?又问,一种具备物质“根本属性”的东西“不是物”那又是什么?
事实上是,资本不仅是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物质形式。狭义地说,人类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物,因此,由人类剩余劳动转化而来的剩余价值形式当然也就是一种物质形式。第一,劳动的实施离不开物——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第二,劳动过程是能量物质的释放——能量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形式;第三,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价值均以物的形式存在——生产需要上述“剩余”。
如果说资本“不是物”,上述这些物质形式、投入形式、生产方式是怎样形成的?笔者以为,不仅资本是一种物质,劳动、商品、价值、市场等都是物质,而且都是十分重要的社会物质、经济物质、价值形式等等。大家知道,不管是劳动、商品、价值、市场还是资本,都有属于自己的存在与运动规律。请问,不是物质的东西怎么会有运动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不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五、《资本论》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瓶颈
笔者以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革命事业之所以会搞不上去,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承认、否定包括资本在内的经济事物的物质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再近30年的时间里,所以没能搞上去,且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差距拉大了,并不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根本原因是由于放弃了资本物质的利用。
我们应该敢于承认,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就在于有资本这种特殊的物质形式的产生、增殖、积累也。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资本这种东西绝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专利,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有了资本物质。资本不是由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吗? 而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价值形式,难道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时,才产生的吗?
仅仅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其经济制度越升到了以资本这种物质形式为本质特征的形式,不再以产品、商品为本质特征了,所以才有“资本经济”这个范畴。如此,怎么能说,资本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专利?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不需要资本物质了吗?否则,中国为何要引进外资?如果在解放初期,中国就按照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先生的路线走,中国经济在30年前早已经腾飞!
笔者以为,不承认包括资本在内的经济物质的物质性,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前30年所以搞不上去的根本原因,而要分析原因,就是因为有《资本论》在作怪也!这就如同战争的一方在没有开战之前就放弃了或者部分放弃了使用资本、商品、市场这些武器的权力,那岂有不失败之道理?改革开放后,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爿地,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取得27年的高速增长?
六、《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相悖
中国经济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作为重要物质形式的资本,不仅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同样也可以利用,而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增殖、积累的效率会更高,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否则,人们将无法解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惊人的业绩!现在,就连一些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都已经不再否认这一点了。
大家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曾经出现过所谓的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不过20年也,而中国为什么能持续高速增长27年而仍然具有如此强劲的后劲?难道是种偶然现象?回答是否定的。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确实更优越!我不怕有人说,我这是在“拍共产党的马屁”!当然,这也不是说,本人对共产党的主张就完全赞同。
比如,最近笔者在一些新闻媒体上,就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些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和所谓“主流经济学家”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经济观”。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试问,“以人为本”是个什么东西?是从西方传来的资本主义经济观、价值观也,且是与“科学发展观”格格不入的东西!如果说“人”能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之“本”,那么,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本”还要不?
难怪有人说,“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就是对《资本论》即马克思经济学的诠释呢!难道,人们还嫌《资本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危害性不大、不够吗?如此,难道不是在挑起劳资矛盾和制造新的阶级斗争?什么叫“与时俱进”?用《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观点来考量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先不论其研究对象是错位、错乱的,至少是不能“与时俱进”的表现!什么叫“科学发展观”?把研究对象封闭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非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能叫做“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