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的近义词 有声有息编织创造 群策群力铸成发明



语言为人类所特有。尽管常常感到语言难以表达我们对大自然种种认知的感受,发明创造中非常需要直觉和形象的思维方法,却主要由于语言的社会交流功能要求必须有彼此共识,所必然带来的限制。人类语言对创新和创造带来的正反方面的影响都必需重视,因为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本能之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才是自信的坚实基础,而自信是坚忍不拔地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最基本的素质。

1、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本能

这样的观点,历史上曾有许多哲学家提出过,但有人反对:认为只不过人们不理解其他动物的语言而已。但到了20世纪末,人类网络信息交流广泛使用,图文并茂、声色并用,包括广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利用,使人们日益明确了人类交流和特有的思维能力的关系,理性主义语言观的影响愈显扩大,“语言为人类所特有”的研究重新获得重视。

为证明这一论点的办法,是把人类和其他动物都作为传输信息的系统。例如比较研究蜜蜂的8字舞表示10米以内有蜜源,而摆尾半圆舞则表示蜜源在更远的地方;黑猩猩和金丝雀的不同呼叫声可以分别表示求偶、亲昵、觅食、集合等等。但是,动物的信息传输和人类的信息传输有着本质的不同。

l         动物的鸣叫或体势,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continuum)。科学家想尽办法,也没有观察到动物把连续体中任何可分割的单位连接成新的组合。相反,人类中的语言学家即使对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也能够按一定步骤分离出它的音位和词,并概括出它们的组合规则。事实上,这正是语言学家为许多民族的语言已经和正在做的工作。

l         正因为人的语言可以分析成音位和词,而这些又可按一定规则进行不同的组合,人的语言才具有了极大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相反,动物的信号则限于几个或几十个经验符号,不可能更多,因而必然是离散的(对这些离散信号的各种数字技术变换,也难以找到内在联系)。

l         根据语言学家的调查,人类语言的音位(包括可能发出的音位)虽也不超过100个,但是通过各自的音位组合规则,却可以有几千个不同的音位系统,分别属于几千种不同的语言。这显然是人脑的功能在起作用!一种语言的词,可以通过词的组合规则不断造出新词,通过句的组合规则可以生成无限新句。而动物的信息系统只能像手册中的常用短语表,表达有限的多少条。

l         人的语言是一个极妙的系统,它能够利用语言的单位和组合规则实现无限的创造。动物的信号系统是封闭的,人的语言系统是开放的。

l         动物使用的信号,以刺激为条件,是本能而不是能动的。科学家曾经精心训练了一只黑猩猩,看它是否能够摆脱直接的刺激而做出的反应,并取得了某些成果。但是训练者和黑猩猩“谈话”的时候,仍然需要使用照片、玩具、食物作为引发,实际上仍然是实物刺激而不是抽象地进行交往。

l         相反,人类语言可以是对即将来临的刺激做出的能动的反应(如面对可能的危险说“离远一点!”);也可以在刺激远未发生之前做出理性分析的反应(会说“后果将……”);甚至对各种信息刺激做出人类特有的消极性反应(会想到或说出“还是等等看吧?”)。人类的语言是能动和理性的。

有无限创造力的机能属于有理性的人,而别的动物则仅仅凭本能对大自然做出有限的反应。两者本质的区别是:人类的无限创造和其他生物的有限反应。这一点古代哲人早已有所论说,但只是在近年里,科学家做了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才得到了确切的证实。

总之,人类语言虽也是由不同的分离体(discrete  entities)所组成,(分离体本身是有限的),但人脑可能形成的组合(音位的、语法的)是无限的,因此人类语言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这在新世纪的信息海洋里,为人类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广泛的前景。因为人际间的交流,与人和大自然的交流一起,是从创新思维到创造发明过程的基本资源之一。

2、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功能

每一个有过创新实践的人,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有了一个不错的创新思路并与人讨论时,如果遭到反对(那怕是一个白眼),也许你就变得犹豫起来。如果一个权威人士说“这不可能”,也许你会更加犹豫甚至放弃不去做了。本来创新必然是实践的科学,只有实践的努力才可能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怎么可能仅仅依赖他人的评说呢?然而,怎么会有上述的现象呢?

心理学家会称之为“从众心理”。各种信息包括语言对人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社会学家则认为,语言是人在社会里的行为,行为有多少种,语言功能也有多少种:新闻记者用语言传输信息,教师用以传授知识,医生用以探询病情,议员用以辩论政治,法官用以宣判,科学家用以解释世界,文学家用以描写世界,朋友间用以寒暄招呼,商贩用以兜售商品,小学生用以学习功课等等。作为人人应该不断创新、可以成为发明家的公众,也许应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功能。

语言应用研究者对语言功能有过较为概括的分类:

l         认知性(cognitive)的功能(信息的传输和获得等);

l         使用性(performance)的功能(如说明、劝说和命令等);

l         交流情感的(affective)功能(如喜、怒、哀、乐感情的表达)等。

l         任何试图说明语言作用的某种功能,都不足以说明它的全面功能。

   我们应该从人与人和人与大自然的两个方面来讨论人类语言的功能。

l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感情和传输信息的中介。人是说话的动物,有说有笑,是社会的要求。“好!”“再见!”等见面和分手的常有语和关于天气、健康等最普遍也最持久的话题,是人类社会中信息量极微但作用重要的语言活动。说话是人的属性之一,是社会的粘着剂。默不作声者多半是离群索居的人,话题不多的人不大可能真正成为创造性活跃的社团成员。

l         同样不能设想,人与人在一起交谈的都是信息(如果把有价值的新的信号表达作为信息的话)。如果是这样,人的生活将是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的讨论会,反而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叫人无法忍受。比如,在伟人的随谈录中,虽然记录者主要注意的是他们关于哲学、科学和道德的有价值见解。然而,在孔子、苏格拉底等大智人的对话录里,却尽多有关于生活情趣的家常话。

 群策群力的近义词 有声有息编织创造 群策群力铸成发明

l         人们可以在偶然的场合(例如与邻座旅客一起)从天气、旅程、饮食谈到家乡风土、个人爱好、时事传闻等共同感兴趣的题目,而不必互通姓名。这是因为一起说话的人享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因而有取之不竭的语言资源。生活、工作节奏较快的外国人,有时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有那么多家常话,甚至认为是使成员间具有从属感(sense  of  belonging  to)的基本手段,笔者却不同意把它视为封建遗物,而认为人之自然属性的表现,外国人在自然交流中,如希思被称为“餐桌上的发明”,不断有所创新的发明创造还少吗?

问题是,人与人之间实用的信息交流,具有更为实质性的社会化意义。从大的方面讲,社会生活(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之所以可能,是由于用有效的语言进行指挥,民主、法制、教育均有赖于语言作为中介,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也有赖于信息的传输、获得和处理。从这个意义讲,语言既是社会存在的工具,也是人们改造自然不断创新的手段。因为,语言也是人类认知世界和描写世界的工具。

l         语言里的许多实词可以看作人对事物的分类:例如方位(西边、东边);时间(昨天、现在);数量(一,二;尺,斤);以及表示性别、长幼、善恶的词等等。

l         虚词可以看作人对事物的过程和事物关系的标记(marker)(如:已经,再,被,和,可是,如果)。虚词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对世界的认知的结果。

l         语言中有许多概念词代表前人对世界的概念。后人利用它们来认识自然和社会。人们通过“分子”、“原子”、“核子”等词去认识物理;通过“音位”、“语素”、“词”、“词组”等词去认识语言本身;通过“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去认识道德;通过“所有制”与“分配”去认识社会。

l         在语言里积累着人类已获得的知识。发明创造既然需要知识,就需要重视语言。

l         人类用语言描写世界的功能,特别体现在把语言用作艺术中介的时候:用“杨柳依依”表示春天;“雪雨霏霏”表示冬天;用“积之粟粟,其崇如墉”表示丰收;“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表示穷困。

l         人类语言有一定的信息感染力量。如果鲁迅仅是说狂人“心头沉重”或是“对旧礼教挑战”,虽然也表现一定的感情,但非常单薄。而写到“太阳也不出门,门也不开。日日是两顿饭”、“从来如此,便对吗?”(均出《狂人日记》),从而创造了受禁闭的狂人和单身向传统搏击的形象。苏东坡的“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如译成直白信息的语言,只能当作笑话,不会使人神驰。语言的创造性正是通过语言作为艺术的中介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而人类的创造离不开艺术的气质。

l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储存文化的容器——交流感情和传输信息,认知世界和描写世界——总之是人类实践的积聚,存在于语言的记忆库之中。人类的发明创造依赖实践,就必然借鉴人类的共同经验。语言之所以具有存储功能,是因为人使用语言不限于当时,而可以保存经验于事后。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的记忆库(从早期的竹简到现代的信息库),人的经验只限于耳闻目见;有了信息库,人可以参考、借鉴闻所未闻、见所未亲见的知识。在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人们要有知识地创新,就不能不关注各类语言表达的信息。

人类都有语言,因此建立了人类记忆的总储存——网络系统。文明社会的开放,是出于认识到利用这个总储存网络系统,便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封建社会的封闭,无非是以为井底的一切已经足够,无须利用这个总储存网络系统。信息时代如果来到新世纪的中国,就一定会来到每个人的身边。

从人类文化的进程看,从彼此呼叫到言语交流,从只有口语到即用口语又用书面语,从抄写到印刷到电子技术的信息传输,语言的涉及面和涉及速度大大提高。信息时代的到来,向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传输的远程化、迅捷化、多维化(除数字外,还有图像和音响;除线性序列外,还可以整版地“文化”),机储化(存取方便),捷检化(检索迅捷)和全球化(人类公用),已经开始对科学教育、创新生产、生活流通、娱乐健康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而且其影响必将越来越大。立志创新的人们,也会享受更多的心灵乐趣。

 

 3、从印刷术发展看“借鉴”之“明”

这里之所以讨论印刷术的发明故事,不仅为了结合事例,也说明人类的发明创造与追求信息交流的社会需要直接相关。

在人类即将进入信息时代的时候,一方面时代已经不完全仅仅依赖于印刷品这种信息载体工具;另一方面,回顾信息时代到来的历史,可以看到,人类的进步,从信息的记载、积累到传播,从印刷术的发展可见一斑。也正由于印刷术的不断更新,又加快了人类科学知识力量的积聚和普及,科学技术和知识通过印刷的传播和普及,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因为科学的力量在于普及。

印刷术的发展既反映了人类渴望交流的社会需要,它自身的技术创造也积累了很多的可供后人使用的发明经验。社会需要既是发明的动力又是发明的目的。因此,研究印刷技术中的“借鉴”之“明”,对如何利用已有技术成果,通过交流推动创新和创造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l         据有关的资料,早在远古时期,东方和西方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印刷术。其中,3000年前,中国周朝发明的“转印式印刷术”尤为先进。这种技术的主要构成是:用墨在木板上写字,在墨未干之前,将其印在竹和帛上面。这种技术显见和墨的挥发性以及与所用版材的表面性质有关。当时一定是用尝试法反复试验得来的技术。

l         据说,在佛教兴盛时,为了印刷佛经,所使用的木版材料十分考究。在当时的中国,和西方一样,也是用神秘的外衣把这一技术包了个重重叠叠,使一般人不知这些可“转印”的木版为何物。到八世纪,中国的木版印刷术传到了日本,对外来的新事物,人们常常有借鉴之明,才明晰其理、广泛使用,世界上才出现了最古老的印刷品:法隆寺的《百万塔陀罗尼》。从些许技术进步便间隔历史如此之长,足见在当时,技术知识的传播是十分困难的。

l         由于技术间的不交流,而社会又迫切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和区域就发明了不同的印刷术:3000年前的埃及发明了瓦版印刷术,是把文字刻与木板上,压刻到粘土上,再烧成瓦状成版。这种方法曾和活字印刷只有一步之遥;而希腊和罗马,则是用金属版向布上印刷,它的吸墨性一定不太好,所以没有太多的发展;有些西方国家用羊皮作“纸”记载信息,因此需要用坚硬的东西才能使粗糙的羊皮印下痕迹,这种“坚硬物”后来就演化成了钢笔。

l         公元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了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雕刻精美,图文清晰,比欧洲印刷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早六百年,认为是最早的印刷品。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张从信雕印全部《大藏经》,达1046部,5048卷,所用雕板达13万块之多。

l         埃及人的瓦版印刷并没能影响太大,11世纪,是中国的毕升,独立地研制了把文字刻在粘土上,经过烧制硬化,制成了活字,通过涂墨,在纸上印刷。由于当时中国统治阶级相对比较重视文化和文字记载,于是,在中国有了毕升的活字发明后,拉动了一系列的发明:毕升在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制成胶泥活字,实行了排版印刷。元代农学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按韵排列,提高工人拣字效率。人们结合木板容易着墨的特点,发明的木质活字,可以大量用来印刷佛经。15世纪的明朝,除了木质活字仍广为流传外,还开始用锡和铜制造活字。到清朝,已有“四库全书”的基本文字建设,据说雕刻有25万个活字。

中国印刷术的发达,除了因为毕升独到的发明(埃及的瓦版没有发展到活字阶段)外,还由于另外一项发明——纸,大大地拉动了印刷术的发展:当时的欧洲没有纸,用布和羊皮当“纸”,所以是很难印刷的。不同领域之间的发明创造,可以有效地互相拉动的机制,略见一斑。

l         据说,把木版印刷带到欧洲的,还是那位前边提到的旅行者马可·波罗,同时还带去了纸到欧洲。欧洲人非常善于利用先进的发明成果,(用我们现在的话,叫大量引用新技术)。随即,1440年,德国的海腾堡就“发明”了活字。他先是模仿制造木质活字,后来又制成金属活字。在他之前,德国还开始造纸,并发明了易干的油墨。

l         欧洲当时已发明有榨葡萄酒的压力机,由于印刷技术同样需要加压把字迹留在纸上,便有人发现这种压力机很适应活版印刷。于是,欧洲人利用这一系列发明的综合拉动,把印刷业的鼻祖中国远远抛到了后边。

l         到1620年,荷兰的布劳制造的印刷机,每小时可以印70张左右。而当时中国的印刷工,还在为日出一版印刷品的艰苦任务而拚搏。   

古代西方人利用不同技术的交流,大大推动了印刷技术的发展速度。今天的中国人也开始瞩重借鉴之明了。比如,现代“毕升”王选教授发明的激光照排印刷术,内容广为人知不多赘述。单从他把“激光”和“照排”加以组合方面看,也可以感觉到他对于最新技术的借鉴和应用。而且,他从事的高科技产业化实践,又是更具体的综合开发和发明。

这里还是把精力聚集在印刷技术的发展上,希望如下的例子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对创新思维中如何借鉴和综合有所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l         18世纪末,欧洲的产业革命,在动力方面的代表作,是蒸汽机。人们自然会想到在印刷技术中也使用蒸汽机。

l  按照一般的逻辑,也确实应该使用蒸汽机作为印刷技术的动力。但是,发明和科学的发展一样,思维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并不显得那样顺理成章。由于当时的印刷机,纸送向活版的进给和印完后的取出是其主要运动,把蒸汽机及其传动结构引进印刷机的思路屡遭失败。

l  而成功的,却是如图1.23所示,斯垣霍普的印刷机。他主要借鉴了铁制新材料,借助同压强情况下,面积小处压力大的发现,设计凸起的铁字对纸产生大的压力,并使机械大型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当时甚至仍设计用手动作动力,后经特里德维尔改进成脚踏式动力后,这一结构比原来印刷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0倍。[图1。23斯垣霍普的印刷机]

读者一定又一次感觉到了发明应该去服务于社会需要,也感觉到了发明的实现依赖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而不是多么重要的新技术)。说不定还感觉到,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唯一可行的路。然而,关于印刷术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l         有人在把蒸汽机用到印刷机上失败后,开始分析原因:以往的印刷机都是平压式的。(压板平压在活版上,活字的变形最小)。印刷利用压板的往复运动,动力机械的作用受到限制,因为往复运动的速度必须有限,否则纸张和机械材料却受不了。如果能旋转运动,蒸汽机和电动机就可能用得上——发明家开始异想天开了——不少人还是担心活字排成的活版旋转运动容易脱落,而发明家们“异想”出如果有一个旋转滚压装置就好了。而后来终于“天开”:英国的发明家尼科尔森,从纺织品印花机上得到启示,借钱制造了一台旋转运动式印刷机。

l         据说,尼科尔森因无力还债被告入狱,人们都很佩服他,但没有人买他的新机器。他最后困死在狱中,为“天开”付出了代价。所幸的是,佩服尼科尔森的德国人凯尼希研究了他的思想。他又幸运地得到了伦敦泰晤士报社社长沃尔特的支持,重新作了一台旋转印刷机,装上蒸汽机带动,一小时为报社印刷了800张。后来减少了员工,改进技术,每小时可以印1500张报纸。使泰晤报一时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社。

l         读者也许学会了借鉴上述的发明方法,进一步推测并开动创新的思维:可不可以把单筒滚压变成双筒挤压?——是这样,美国人发明了双旋转式印刷机,每小时可印2400张。后来又一个叫豪的美国人作了系统的完善:选择纸型、铅字设计、铸型圆滚结构,(如右图1.24)。到1868年,欧洲和美国的报社,都安装了每小时可以印刷10000—12000张的这种印刷机。

[图1。24双旋转式印刷机]

印刷技术以后的发明还很多:结合滚筒油印机的出现,凸板印刷发展为平板印刷,又叫胶版印刷;结合摄像技术的出现,凸板印刷发展为凹版印刷,又称照排印刷;静电技术导致了干式印刷,又称静电印刷术;还有喷墨印刷,激光照排等等。无一不是通过不断交流、借鉴新技术,从而不断创造出的新发明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才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和成果。笔者不能不想起谢希德老师在我们大学课堂上的一句话:“只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4、探讨网络中数字信息问题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尼葛洛庞帝出版了一本书——《数字化生存》,引起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兴趣。既然我们认同了信息交流对发明创造的作用,在网络INTERNET服务日益普及的今天,不能不探讨数字信息问题。因为,数字技术不仅仅代表新的信息传输方式,而且带来了提取有用信息方法的根本改变(比如利用傅立叶等数学变换的信号处理方法)。信息网络也不是仅如有人理解的只能传输人为的信息(比如新闻、观点等),在万维网(WWW)提供直接处理遥感信息的INTERNET服务,已将成为日趋实用的研究成果。人们对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正逐步从梦想变成现实。届时因特网将成为人们不能离开的人类最大的信息资源。

也许我们可以把客观信息在研究中分为物理(具体的)信息和数学(抽象的)信息。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人为文本信息便捷传输,而且也是处理客观信息的有效方法。

我们理解,面对外部的物质世界,被称为“物理”的研究,可视为对“物质运动”所表现出的各种信息形式,进行“整理”和“条理”的工作。

物体运动的信息,来自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大致可以分为:物体之间的力的相互作用、物质分子间的统计分布和热运动、电和磁的作用及其相互转换、物质间光的作用及其传递、物质原子之间和原子内各粒子的相互作用;称为力、热、电、光、原子等几个大的门类。根据中科院李启虎院士的讲法:“根据粗略的估计,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听觉(约占5%)与视觉(约占90%),其他还有味觉、触觉及嗅觉等”,而在我们已经告别的20世纪,电子技术相对发达,人们常常使用模拟的电子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传感器把力的作用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热敏元件把热运动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电磁间的相互转化多也是通过电信号来进行分析;通过光电转化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对原子层面的研究也多是通过各种粒子模型以电子伏特为单位进行的。模拟技术的特点,是对信息在时间上不分间隔,在幅度上不分层次,结合各种不断完善的误差分析方法,近似地反映物质的基本特性,抽象和概括地反映物质运动传送的信息。模拟技术为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有时人们也把这个时代称之为电子时代。

然而,到了上世纪的后半叶,从六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空前地推动了信息处理的数字化技术,有人称之为“数字化革命”。在《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中,充分展示了数字化革命将要引起的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冲击和全新景象。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1998年1月31日,美国现任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作了“数字地球——认识我们这颗星球”的讲演,提出充分利用数字信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1998年6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接见中科院、工程院部分院士时,也提到了“数字地球”这一概念。

目前,对于大量非专业人士来说,对数字化信息处理的概念,多来自消费电子领域:如数字音响,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话,CD、VCD、DVD,微机和数字通讯网等。而实际上,随着数字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日趋完善,数字信息处理的应用领域,几乎会涵盖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所有领域,包括雷达、声呐、通讯、航天、海洋、微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消费电子的各个方面。数字化浪潮,正席卷全球的各个角落和领域;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正在使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到空前的水平。而对于人们的发明创造活动,也会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全新面貌。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数字化革命是最近十几年发生的事情。实际上,随着六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的惊人进步,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追朔到1948年,美国著名信息论专家香农的一篇论文“通讯的数字理论”,他第一次提到了数字化信息的概念,并以“比特”(bit)为基本单位,依此提出了一系列近代信息论的基本思想,为数字化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把“比特”比喻为信息领域的DNA,表达了一种更加深刻的信息论观点。

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从根本上,是包括了两个步骤:一个是信号在时间上的离散化,即采样;另一个是幅度上的离散化,即分层。数字化后的信号,大大方便了信息的采集、存贮、滤波、传输、复制、增强、压缩、估计、识别和变换。又由于采取两进制,从而大大方便了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已经形成了应用领域和理论研究、创新发明与已有技术互相推动的良好局面。其成果包括分层的压扩技术、采样和抽取技术、数字滤波理论、各种FFT(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并行算法)、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图像的增强与复原、图像的分割与分类、立体断面图像重建(如CT)、专家系统、宽带通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等。其中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不仅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推延到二维平面或三维立体空间分布的研究,而且也包括了对人们的心理因素在视像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在这里,“图”是表示物体信息的客观分布,“像”是人的视觉系统对图之接收方式,乃至在大脑中形成的认识和印象。信息化革命已经涉及到了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和研究。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数字化技术或数字化革命,给社会科技进步带来的,不仅是精度、速度和程度上的加速发展,(如数字信号处理精度高、灵活性高、可靠性强等公认优点),也不仅仅是相对应用电子学、应用光学等模拟技术更加方便和快捷,(如便于集成、分时复用、可达到高指标和多维应用),而是将带来从科学认知到方法(技术)的质的变化:数学中以往的成果和新方法都将会被大量应用;科学实验和社会方案将会在快瞬的时间内模仿运行后,随即投入人们的社会实践;通讯的发展将使人类活动在更大范围内互通有无;学术垄断将会被便捷的自由的学术讨论所取代;战争的“前方”、“后方”将主要取决于战略的角度,而不再是地理位置的前后;信息的真假之判断,将成为军事战术和技术引进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知识将不断更新,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大量和断涌现,并将不断被比较和完善,科技发展将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对于已经到来的新世纪,与其说是数字化时代,不如说是信息时代:说“知识经济”时代,体现了对信息甄别为知识,并加以使用的特性;说“科教兴国”,体现了对信息挖掘和传播的应用特性;说“数字地球”体现了对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的特性。对于每一个立志创新丰富人生和立志创造造福人类的人来说,都不能不充分重视各种来源的信息。

顺述一个相关的问题:从人类通过信息认识世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角度上看,信息处理的数字技术,也会和任何事物的规律一样,必然又只是信息处理的一个阶段:即从模拟到数字化的飞跃阶段。数字处理决不是信息处理方法的终极方案,也不是没有缺陷的方案(如不便处理很高频率的信号等)。尽管是数字化技术推动着信息时代,而人们不断的实践,会使科技发展进度更快,必将有更多新的发现、发明出现。美国副总统戈尔曾说,若把地球目前所有数据存贮起来,需要1千万亿字节,而目前最高级的光盘容量为10亿字节,那就是说有一百万张这样的光盘,就将穷尽地球上的所有信息。这显然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戈尔的统计有误,就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还有涉及不到的信息。因为事物总是要发展的,有发展就有信息——新的信息出现。怎么可能一百万张光盘就把数字地球完整地和固化地存贮起来了呢?信息处理必将有比数字化技术更进步的方法,数字化只是信息处理的一个阶段。

对于在信息时代基本被认同的摩尔定理(即指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摩尔提出:微处理芯片每隔18个月,性能提高一倍,价格反降1/2),英国科学家福莱斯特在《高技术社会》一书中发出如此感叹:“如果汽车与飞机行业也像计算机行业这样发展,那么今天,一辆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的成本价格应该只有2.75美元;跑300万英里仅用一加仑汽油。而一架波音767飞机在价格只需500美元,用5加仑汽油在20分钟内便可环绕地球一周”。应该认识到,飞速发展的信息资源,还没有能在产业化生产以及科学研究实践中被充分应用。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建立和完善,网上新的科研信息、实验室成果,已能够较为方便地为正在进行中的工程建设、创新发明和经济活动起到推动和改进的作用,其经济学价值突现!将进一步显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力度,建立“科技经济学”,将会研究“技术经济学”(对成型技术的经济学研究)所不易包括的新问题,包括人们科学认知的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实用程序、步骤等决策方法的经济学价值等问题。

总之,信息处理的数字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航天中的资源遥感卫星,到生物医学中的射线CT、超声CT、核磁共振CT;从通讯中的数字传真、可视数据,到工业上的自动控制、无损探伤;从公共安全上的判读分析、图象传输到艺术上的数字合成与编辑;数字化革命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且,人类正以信息主宰者的姿态,不断实践,绘制着自己更加丰富多彩的光明未来!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仅考虑到信息化时代里,人们可以参考的技术资料会大大增加,诸如一些过去的工作方案,可以存储起来,便捷使用等等。对于这个时代创造发明与创新思维必然更显重要的事业来说,还必须十分重视由于信息传送失误,以及大量便捷信息带给人的误导作用(如图1。25所示)。发明因其必须服务于社会,又是绝对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想当然”的。{图1。25信息交流框图}

凡是有过创新思维体验的人都清楚,如果被认同的信息是错误的,就很容易引起更加错误的荒唐联想。封建迷信误人害人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如果人们又不肯亲手去实践一下设想方案的效果,其误导的后果,更是可想而知的。发明创造者理当谨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社会实践之第一重要性的作用,在新时代将更加明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6869.html

更多阅读

二年级的近义词与反义词表-井永振 近义词反义词大全

1.秋天的图画 近义词:美丽—漂亮脸颊—面颊 好像—仿佛勤奋—勤劳 反义词:举起--放下燃烧--熄灭 勤劳--懒惰 美丽—丑陋2.黄山奇石 近义词:闻名--著名秀丽--秀美 神奇--奇妙尤其—特别好像—仿佛奇形怪状—稀奇古怪巨--大 反义词:陡峭--

小学生应会的近义词 应有尽有的近义词

小学生应会的近义词 (最低量)一、一字词语朝 —— 往;沉 —— 重;朝 —— 向;带 ——戴;盯 —— 看;盯 —— 瞧;盯 —— 望;二 —— 两;肥 ——胖;干 —— 搞;干 —— 做;给 —— 替;给 —— 为;跟 ——和;及——暨;同 —— 与;决 ——绝;脚 ——

耕耘的近义词,耕耘的同义词 回忆的同义词和近义词

近义词大全近义词和同义词大全查询 jinyici.xpcha.com 回XP查首页?网站首页日常生活站长工具学习计算电脑网络民俗娱乐财经商务交通旅游医疗健康黄道吉日实用查询 ? 近义词大全 ? 耕耘的近义词,耕耘的同义词

声明:《群策群力的近义词 有声有息编织创造 群策群力铸成发明》为网友耳屎收藏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