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制高点 博鳌小城到香格里拉——抢占制高点营销的影响力



某报有一句广告词:“高度决定影响力”。中央电视台的形象广告词是:“站得更高,所以看得更远”都是强调以高度取胜的优势。有一部老电影,讲的是敌我两军从两面攻占一个小山头。我军因先头一步登顶,居高临下,组织火力把敌人压了下去,赢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因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许多攻坚战、阵地战都以“某某高地”命名。大凡军人都懂得抢占制高点对于夺取战斗、战役胜利的关键作用。古今中外战例不胜枚举。

 决胜制高点 博鳌小城到香格里拉——抢占制高点营销的影响力

事不同而理同。商场竞争犹如战场,这种抢占制高点的作法也就成了商战中策划营销的一个关键战法。企业在策划营销中运用制高点营销策略,主要关注和抢抓的制高点有如下几方面:

1、抢占观念的制高点。消费在于引导,讲的就是帮助消费者树立一种新的消费观。为此,许多商家特别重视“概念”的提炼和打造。因为他们懂得“炒热一个概念,转变一种观念”;因为他们懂得,概念是观念的表述,概念是产品和服务的关键词,概念是企业形象和品牌的主题词,概念是参与商业同行竞争的领军旗,概念是企业文化的凝聚点。

【举例:“全聚德”烤鸭店是什么意思?周恩来总理为其概括为“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三句话,使“全聚德”这个老字号字字千金,成为企业文化理念的经典。

【举例:海南省的博鳌,是海南省一个不知名的海边小镇。1998年9月,由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和澳大利亚原总理霍克等几个国家的原政要发起的“亚洲论坛”在博鳌举行。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博鳌名声大噪。从此,亚洲论坛每年举行一次,博鳌被确定为永久性会址。

对亚太地区的政府、组织及专家学者而言,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对话的平台;对当地小镇和海南来说,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而对众多企业家来说,博鳌亚洲论坛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这就是当年的策划营销者通过抢占制高点为博鳌小镇带来的巨大效益。

世界闻名的几个“小地方”都有类似的经历:通过站在国际性活动的高度成功的推广了自己。

例如瑞士达沃斯达沃斯位于瑞士东部的阿尔卑斯山脉,人口仅一万余人。1971年,瑞士大学教授施瓦布在此创建了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在此召开年会,这一论坛由各国领导人、企业界首脑和知名专家组成。达沃斯由此声名显赫。现在,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带给达沃斯7000万美元的利润,此外,还有400多个大大小小会议和70万度假游客。

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参加,达沃斯论坛的规模越来越大,出席会议的代表已增至2000多人。该论坛已成为世界政要、企业界人士研讨世界经济问题最重要的非官方聚会和进行私人会晤、商务谈判的场所。因此,达沃斯会议也被喻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会议”。

又如法国戛纳地处地中海边的戛纳数十年前也是一个小小的渔村。由于适宜的气候和成功的策划,电影节、广告节、房产节等各种重要的国际会议和文化活动在此举办,使戛纳成了世界上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每年仅会议一项就为戛纳带来了高达20亿法郎的进项。成功的开发还使这里的酒店形成了持续高价的房租,度假季节,这里的房价远远高于巴黎、伦敦等大城市。

2、抢占科技的制高点。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谁掌握了领先的科学技术,谁的发展就快,谁的腰杆就硬。所谓“知识竞争力”是指这样一种能力:不仅能够创造新思维,而且能够利用其经济价值。

企业实力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承载者。只有企业实力壮大了,国家的实力才能上去。全球500强企业美国所占的比例最大,因而使美国国家经济实力居世界霸主地位。

  

3、抢占品牌的制高点。经过市场经济几年的洗礼和锻炼,使中国的企业家懂得了名牌、品牌的意义和作用,因而上演了一系列品牌争夺战。

【举例:如抢注商标之战。通过抢在原商标所有者之前在某国或某地通过合法手续注册该商标,以获取经济利益。因为商标是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标志,而注册商标则是保证商品或服务合法竞争的武器。同一商标,谁先注册了,谁就等于掌握了同类商品或服务市场的权力。所以,商标抢注是无情的商战杀手,是市场竞争中的杀手锏。

我国名牌商标被人抢注的案例俯首即拾。如“青岛”啤酒在美国、“凤凰”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在印尼、“竹叶青”酒在韩国、“天坛”牌蚊香在马来西亚等均被抢注。云南“红塔山”牌香烟在菲律宾被抢注,所注册的外观与中国云南“红塔山”完全一样,只是产地不同,其产量已接近于中国。在我国与菲方交涉中,菲方表示,无论中方出多少钱,也决无商量余地。这就是说,中国的“红塔山”香烟已无进入菲律宾的可能,一旦进入就构成侵权。我国已有180个品牌在澳大利亚被抢注,48个品牌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100多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我国产品在海外申请注册时有约15%的品牌遇到已被抢注的尴尬局面。

【举例:“香格里拉”品牌之战。

“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称“香巴拉”,早有故事和歌曲传世。早在200多年以前,即1775年,六世班禅罗桑华丹盖希写了一部《香巴拉王国指南》。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导游书。依据此书记载,两个多世纪以来,很多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在藏区境内外对“香巴拉”进行了探寻。

由于有两个外国人的参与,将这个话题扯成了一个国际题目。一个是美籍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他1933年写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故事梗概略)。书中描写了在中国藏区,有一个世外桃源,喇嘛寺领导着整个山谷,称为“香格里拉”,并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1944年,好莱坞投资250万美元将小说改为电影,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传遍全球。

还有一位美籍奥地利人洛克博士,被西方称为“纳西学之父”,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在丽江旅居27年之久,写了《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书中认为丽江更像“香格里拉”的“蓝月山谷”。

于是,“香格里拉”成为人类的梦想家园。商人们也看到了它的含金量,因而纷纷抢夺这个品牌。香港的郭氏家族买断了这个词汇,为自己的酒店商号命名为“香格里拉”,于是成为世界一家连锁酒店集团。印度和尼泊尔捷足先登。1957年,印度旅游局向外界宣布,位于印度一侧的克什米尔喜马拉雅冰峰下的巴尔蒂斯镇为“香格里拉”。1992年尼泊尔旅游局宣布,该国的边陲小镇木斯塘为“香格里拉”。

近几年来,西藏的林芝、云南的迪庆、四川的稻城,甚至青海、甘南的藏区,从横断山脉到青藏高原,凡有雪山、峡谷、草甸、湖泊的藏区,大都参与了抢夺“香格里拉”、“香巴拉”品牌之战。云南迪庆州竞争技巧高人一筹。他们不仅对外宣布自己是“香格里拉”,而且在打造产品的同时,他们报请国务院批准,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于是,一系列策划好的宣传活动拉开序幕,搞得热热闹闹。这一下,许多地方“傻了眼”。

品牌一旦被人抢走,自己以前的努力就成了“无用功”。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无情,这就是抢占制高点的好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6879.html

更多阅读

香格里拉自由行攻略 香格里拉自助游攻略

《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香格里拉引起了无数人的向往。它的作者詹姆斯.希尔顿都曾说过“这里让我相信,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天堂”。据考证,香格里拉实质上就是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洲。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香格里拉自助游精品景点线

从香格里拉到德钦 德钦到香格里拉的班车

去德钦是在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里的藏地青年旅社拼到车的,起初是因为那里住着的马叔要去。马叔今年67岁了,穿着厚厚的防寒服,戴着格子小帽,马叔说,戴这种帽子的都是宁波人,还翻出帽子的商标给我看。。。马叔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这次独行家

香格里拉篇--独克宗月光古城 香格里拉独克宗

香格里拉这个很美的名字,就算你没来过云南也一定听说过,想象中那是美丽的天堂,被誉为梦中的世外桃源。看到经幡,就代表进去藏区了,当地人非常虔诚,年轻的人会去庙里祭拜,上了年纪的就对着经幡祈福,五色的旗帜缠绕在绳子上,随风摆动,是藏民心中

声明:《决胜制高点 博鳌小城到香格里拉——抢占制高点营销的影响力》为网友薄荷觉得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