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推荐文章”中,出现了邓世发先生撰写的《未来是否会美中印三足鼎立呢?》,我评论说:按照本人的观点,本文标题的疑问句完全可以改为肯定句——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这三者的位次如何排列。因此,对中国龙、印度象、美国鹰这三者之间进行比较,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对于中美之间的比较,在本人撰写的《中国经济实力的历史变迁》回顾篇与展望篇中,粗略有所涉及。但文章的具体资料和内容,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可限于身边资料有限,只能假以时日了。
而中国和印度,不仅仅是近期讨论和比较的热点,而且作为两个最大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其潜力或许也是最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兴经济发展大国。因此,“巨龙”和“大象”之间的对比,吸引了全世界投资人、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热切关注和充分想象。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指出的:“中印经济比较已经成为一门‘显学”。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美国《外交政策》等西方主流媒体,也经常类似的对比研究。当黄亚生第一次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身份,把两国放在同一个比较维度中系统地分析印度的企业、制度环境与中国的差别时,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然而更值得关心的问题是,印度的发展模式是否比中国更具借鉴意义?为此,黄亚生后来又写了一篇新的文章《中国应不应该向印度学习》,提出“正确比较两国发展应该着眼于软件基础设施和硬件基础设施的水平与数量”。这里的“硬件”指公路、机场、港口等,“软件”指国家的法律体系、规章制度和金融体系。
根据本人的粗略判断,在可以预见的近来(比如五十、一百年里),单就经济总量而言,中国应该是第一个超过美国的国家。其次,印度也有这个潜力,但时间肯定要在中国之后了。当然,上判断是有一些假设前提的,比如中国能保持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执政党能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有效解决腐败问题和成果的创造与收益分配从而凝聚民心问题,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以及台海问题不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等等。
为了更好地对中国和印度之间进行比较,笔者通过百度,用关键词搜索,下载了50多万字的材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故一方面标题定为“概述”,另一方面,由于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难以一一准确地标明出处,故中印比较系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