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陕西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杨红娟看来,社会政策的完善与发展直接回应了“人民幸福”的理想,并进而促进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伟大梦想的实现。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完善的社会政策体系,必须通过社会政策创新来实现。 近年来,陕西社会政策创新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不但化解了陕西养老、医疗、教育改革等困局,代表了中国社会政策发展的方向,还为国家相关社会政策的完善,丰富‘中国梦’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杨红娟说。 政策创新激发活力 “所谓社会政策创新,是指为适应不断变换的经济、政治环境,回应民众和社会诉求,对社会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执行的能力及实践过程。”杨红娟说。 近几年,陕西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社会政策的制度方面一直有所创新,出现了一批影响全国的社会政策创新案例,如宝鸡新农保、神木医改、子长公立医院改革、吴起免费教育等,“这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和最切身利益的问题,同时也实现社会公正公平,维护社会秩序,增长了社会团结。”杨红娟说,其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化解陕西乃至全国的医疗、教育等困局提供了经验,也进一步激发了陕西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活力与潜力。 在杨红娟看来,创新的社会政策之所以不断涌现,“首先是因为我国在社会转型中,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和人民对社会的福利诉求,需要社会政策来回应,这成为社会政策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社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追求社会公正和公平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呼声,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社会政策的价值理念即追求社会公正的实现的观念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杨红娟说。 “在社会政策创新中地方政府成为创新实践的主体。”杨红娟说,鼓励地方政府对一些社会政策进行创新,进行“先试先行”,因此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效用目标来配置其拥有的越来越丰富的公共资源,这种有利于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环境会激发地方政府的动力与活力,也为地方政府社会政策创新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 陕西实践有力支撑 2007年,宝鸡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开始启动试行了适合宝鸡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种制度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称其走出了一条“有创新,代表了中国八亿农民养老保险发展方向”的“新农保”之路。这意味着农村老人仅仅依靠家庭的养老方式将发生彻底的改变,老人养老又有了一个更稳定而有力的支持,也会促进农村社会亲情伦理、家庭关系的改善。 新农保的实施,也意味着通过与新农合共同作用,化解农村的养老和医疗难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对最终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广受社会关注的神木医改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社会政策十大创新”的第一位,认为神木医改模式的社会政策意义首先在于突破了城乡分割、身份有别的现行医保体制,将城乡居民按照统一标准纳入同一个医保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的制度公平。神木医改建立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对医疗服务需求方的补贴,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自付比例。 “当地政府将财政增收更多地用于补贴全民医保,大幅度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履行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的义务和责任。”杨红娟说。 陕西子长县2008年启动了以创建“平价医院”为主题的公立医院改革。经过两年的实践,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医改模式,即政府全额拨款,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在杨红娟看来,“子长医改”的做法不仅有效缓解当地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其精神也符合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和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政策精神,因此也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称“子长县在探索全国医改工作从基层做起的思路上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梦”的成功保障 “陕西社会政策创新既实现了社会政策的目标,更对陕西、国家复兴,西部崛起,民族复兴,陕西民生改善,人民幸福感提升有着极大的价值。”杨红娟说。 “无论是宝鸡新农保还是神木免费医疗,以及其他各类社会政策创新,都体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福利思想,以人为本,共享的社会管理价值理念,以及‘执政为民’的政府工作理念。”杨红娟说,陕西通过社会政策创新,使得社会平等享受“普惠”的社会福利的价值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通过社会政策创新回应公众诉求,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的福祉,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社会发展的目标。”杨红娟说。 她说,在“中国梦”语境下,陕西社会政策创新表达了削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目标,实践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追求,创新过程中多元参与机制的形成,体现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的理念,“也激发了各级政府社会建设的内在潜力和活力,促进了新的社会政策理念的形成和陕西创新精神的建构,成为陕西社会和谐发展、实现‘陕西梦’的成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