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黎鸣先生《中国的传统,必须批判》一文已久,感觉黎鸣先生尽管为文革以来的批判一词正了名,但却保留了相当了文革思维,尽管对传统做了研究,但却未必明白了精髓。
文革的思维即在于咄咄逼人,不是为了更好发扬传统而批判,而是为了置传统于死地的批判。中国传统的精髓在于“和实生物”的博大与“自强不息”的传承(个人概括,不一定准确),而黎鸣先生看到的,无论道统,或者“政统”及“学统”,都是在这一主脉基础上的一些表现形式,甚至只是一段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黎鸣先生对于传统有如下的比喻:如果把社会、国家、民族比喻为一棵树,传统就是树根;如果把社会、国家、民族比喻为一个人,传统就是他的基因;如果把社会、国家、民族比喻为人的脑袋,传统就是他的思维方式、习惯,等等。黎鸣先生忧心的是“树蔫了,人病了,脑袋错乱了,社会(国家、民族)发展停滞了,传统将如何”的问题。假设黎鸣先生的比喻是恰当的,树蔫了则更应该爱护其根,挖短其根则只可能加快枯萎;人病了则更应该增强其肌体的免疫功能,成人已有的基因未曾听说还可以改变;脑袋错乱了则更应该静养其神,这个时候使劲地想到底是哪里的思维出了问题只可能加重脑袋的错乱。
所以黎鸣先生对于传统的比喻,更加证明了传承传统和爱护传统的重要性,而不是证明其批判的必要性。
黎鸣先生对于传统的传承是这样描述的:中国一直都是在完全继承传统(也即完全复古主义)的态势下过来的,从来都没有人怀疑传统,也没有人敢于怀疑传统。我怎么看都觉得好象是在挣着眼睛说瞎话呢,如此武断,连高中生都不会同意吧。五千多年来,我们自“天下为公”到“家天下”及今天的“党天下”,传统总是在变的,要不变化怎么合法的呢?两千多年来,我们的主流思想由墨家及法家,由法家及儒家,由儒家二自佛家及道家,至最终三家“和而不同”,这怎么能说是完全继承的呢?
也许黎鸣先生这句话道出了其认识的片面:所谓打倒“封、资、修”,“封”即是第一个要被打倒的“传统”的别名——封建主义。简单地把传统等同于封建主义,这个可以理解,但却不可以原谅。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与整个社会的传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按照黎鸣先生的观点,孔子应该算是封建文化道统的开山鼻祖,可孔子在当时却时刻以恢复西周的礼制为己任,而礼制则是作为奴隶社会的西周留下的传统的东西,孔子是封建社会的代言人,那就应该坚决打倒西周的这个传统了?既然黎鸣先生说敬仰的孔夫子都“克己复礼以为仁”而不反对传统,黎鸣先生又何必如此片面地大批特批呢?
所以传统绝对不能等同于封建和迷信的东西,这样说话的人就如同说“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的人一样可笑而荒唐。
黎鸣先生对于传统的理解,认为只有“道统”、“政统”和“学统”三部分,我不知道其他的人是否认同,至少我本人是不认同的。传统浑然一体而驳杂多端,原本是脉络千条而供人选择,可黎鸣先生却非要往死胡同钻,就认准一条,就只要一条,这实在不知其是为何。本来黎鸣先生自己都知道,自宋以来,儒家思想便是由于过于绝对而教条而僵化,黎鸣先生对于传统的认识也如此教条而僵化,那不是和你反对的封、资、修的思维异曲同工了吗?
我以为,对于传统的理解,实在没有必要生拉活扯出一部分出来好好批判,而应该吸取有用的来好好传承。黎鸣先生撇开中国道统发展的历史环境,以今人之眼光大批故人之局限,实在有失历史的公允。
对于政统是糟粕的说法,恐怕很会被人耻笑为外行人说外行话了。没有传统之政统,哪有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恐怕中国早就一盘散沙,比欧洲的国家还多了吧;另外,传统之政统所采用的“家天下”的集权制度,主要的强大的封建国家都采用了,为什么就中国的成糟粕了?所谓时移事异,固然今日之中国需要建设民主的国家,可同处中华文化圈的韩国、日本可以在不指责传统的情况下争取民主,我们又何必如此强求于传统?
如果说黎鸣先生对于传统之政统是有所偏见的话,对于“学统”可谓有极大的偏见了。首先我们传统的“学统”绝对不是强调记忆而不理解,即使包括黎鸣认可堪称为学的“中医”在内,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便强调领悟的能力,领悟并不是需要思考,而是需要极大的思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科学技术史,即使西方的李约瑟都认可领先西方了千多年,可就是黎鸣先生不承认。一个民族不发挥自身思维的长处而是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口径实在大有问题。蒙古人曾经以先进之兵器征服欧亚大陆,但并没有颠覆中华数千年之传统,台湾同胞与我们“学统”相通,但并没有因此而在技术上永落人后,诺贝尔奖华人也得过,而且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不是完全接受的西方教育,我们的“学统”怎么就成了糟粕居多了呢?
我不反对黎鸣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但批判不应该扩大化,扩大化不是治病救人,而是置人于死地,这就是文革的做法。而擅自的越俎代庖的对传统文化筛选和鉴别,那是剥夺别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利,这个与黎鸣先生向来追求之民主与自由,更是南辕北辙。
所以我请黎鸣先生放心,人民自有其判断力的,尽管有沉渣泛滥,但思想没有交锋,怎么会有融合呢?
我很遗憾黎鸣先生自称“三元论(多元)”者,而不了解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元(多元)的世界观,“和实生物”的宇宙观,“和而不同”方法论,“自强不息”的价值观。但黎鸣先生对于传统的批判却忘了这一点。
所以希望黎鸣先生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三元论的同时,还是别忘了传统文化这一根基,牛顿说他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黎鸣先生既然想成为21世纪思想的巨人,是否也应该考虑把自己站在我们伟大传统的肩膀上呢?
大量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韩国、和台湾,都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没有取得理想成就,不但不应该在那传统来出气,更应该发扬和广大传统!
借用黎鸣先生的比喻而结束此文,不妥之处,请黎鸣先生指正。传统是根,根不牢,树无旺盛之理,传统是基因,基因不好,人无优秀之源头,传统是思维,思维不充分发挥自身之长而总发挥自身之短,那就是今日中国不强大不繁荣的原因!
为义理而辩,如有不妥,请指正;如有不敬,望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