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审计连续剧”历年上演。今年审计署公布下半年审计结果时指出,外交部、发改委等32个部门单位发现有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乱收费等问题,也是近年来屡审屡犯的主要问题。(《北京娱乐信报》9月29日)好一个“屡审屡犯”!这究竟是何方神圣在导演,究竟为什么会一幕复一幕、不厌其烦地将旧脚本故伎重演?
这不是别的,正是以小集团利益为基础的“单位所有制”在作怪。如果不想再看李金华的审计连续剧总在重复相似剧情,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抓住这个单位所有制。
单位所有制,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它是指以单位小集团利益为基础的财产所有权体制。我们这里所说的“单位”包括:国有企业、地方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之类的“经济单位”;科研、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群团组织、行业协会、民主党派之类的“事业单位”;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单位”;以及各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利益单位”。这些单位,还可以从经济性质上抽象为三类:公有单位,私有单位,混合所有单位。单位所有制在中国,是一个事实所有制,即现实存在的财产所有权。一个公有制单位的全部财产,名义上是国有即全民所有的,但在现实中却是单位所有。李金华在审计中遭遇的对象是公有单位的那种单位所有制。
单位所有制是万恶之源。国家审计署今年对32个部门单位审计中发现的诸如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乱收费等问题,作为年复一年的老问题不断花样翻新地再现江湖,从经济关系、经济机制的角度透视,都是单位所有制惹的祸。这些花样,都是对法律法规的违反违犯,都是对作为政府管理部门职责的背离背叛,都是对作为公有财产的侵蚀侵吞。
首先,在单位所有制的幌子下,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人以他们的部门名称一样的权威性,诸如发改委、国资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广电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科工委乃至中国红十字会,不是国家部委,就是国家最高科研机构,他们在干那样谋私勾当时,没有人会对其怀疑。要不是李金华开创性地对国家机构审计并将其曝光,天下善良的老百姓那里知道教导他们一心为公的国家部委,其行为却是一心为私?
其次,在单位所有制的幌子下,他们也许有时自己都会相信,他们的那些敛财行为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国家某部委,为了某某科学院。甚至有时他们还会为自己的行为想象出神圣的光彩。这种在公有单位包装下的小集团谋私行为,给单位中每个谋私者以安慰,以鼓励,以壮胆。
再次,在单位所有制的幌子下,这些国家部委、国家级研究院们,有优于其它单位的剑财能力与手段。特别是那些权重部门,他们手中握有种种经济权利,不仅十分方便类似监守自盗式地为已谋利,而且更容易将公权资本化羽化出更多更大的利益来。
最后,必须揭露,单位所有制就是最为虚伪的彻底的私有制。单位所有制无论它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无论它怎样标榜自己,它的底线就是为单位成员谋私利。什么单位所有,就是单位中一个个的私人所有。说穿了,就是对外由公有单位的“公”顶着,利益落实时则是不折不扣的“私”。
有了单位所有制罩着,堂堂国家级部委,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制订者、实施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却在追求自己“私利”的时无所不用其极,肆无忌惮地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私设“小金库”,乱收费成风 ,不一而足!甚至为了单位小集团私利,不惜投机钻营、欺上瞒下、虚报多领,吃着国家的俸禄,大干损公肥私的勾当。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刀,必须向万恶的单位所有制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