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在本月上旬,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借珠海宣言之机到珠海市经营管理局进行了调研。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作为珠海市惟一一个企业代表向李荣融汇报了格力的发展状况。李荣融对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并给格力电器以后的发展提出建议,要求格力电器利用全球资源走出国门,加强技术研究。
同时,记者调查发现一个惊人事实,截止到2003年11月8日,格力集团拥有格力电器2
.7亿股份全部质押完毕,其中大部分股份质押给银行用以贷款。在旗下子公司格力电器实现1-9月份盈利2.99亿的强大利润支撑下,有内部消息透露格力集团1-9月份整体亏损。
格力集团经营总经理陈顺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耍”起了“太极”,对记者提出关键问题不否认也不承认。一个不仅仅是企业“内讧”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
集团将2.7亿格力电器股份全部质押
在格力电器和格力小家电产生矛盾,格力电器发表公告澄清称格力电器从未进军过小家电后第4天,也就是本月8日,格力电器再次发表公告称,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也即母公司———珠海格力集团公司将手中所持有的格力电器5000万股于11月5日办理了质押登记,冻结期限从2003年11月5日至2010年9月10日。
5000万股仅仅占格力集团拥有格力电器股份的不到1/5,尽管业界和媒体把目光盯在这一次的股权质押上,但却没有发现此中端倪。
记者调查后发现,经过这次质押以后,格力集团手中持有的格力电器2.7亿股全部质押完毕,包括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持有4500万股(格力集团拥有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26.73%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该公司持有格力电器股份可视为格力集团间接持有股份)也已经质押出去。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01年格力电器的年度报告上,记者发现,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格力集团的17000万股已经办理了股份质押登记,珠海格力房地产有限公司持有的格力电器的股份也办理了质押贷款;在今年5月21日,格力集团将格力电器5000万股份办理质押手续,质权人为中国银行珠海分行;11月5日,格力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将手中所持有的格力电器5000万股质押给珠海格力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三笔质押加起来,刚好是2.7亿股。
格力集团其它业务巨亏,资金紧缺
屡次质押均为贷款,无疑,格力集团需要钱。但要钱干什么,集团总裁办主任周强对这个问题沉默,他透露,集团董事长徐荣出差在外,目前无人能接受记者采访。集团频频贷款到底为了什么?
在格力集团总部,记者见到了集团经营总经理陈顺一。据悉,陈目前是珠海格力小家电公司、顺德格力小家电公司、中山格力小家电公司的法人代表。陈透露,在房地产领域,由于原来没有参与珠海城中村的改造工程,很多项目都停止了,但最近政策的改变又使得房地产公司旗下很多项目开工。
同时,周强透露,2002年7月,格力将前身为珠海珠光企业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重组之后,改名“珠海格力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5亿元,珠光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资产从新公司中剥离出去。
据悉,格力集团为此注入了3.5亿现金。
而截止目前为止,公开信息显示,格力集团旗下有20多家子公司,战线颇长。根据一知情人士提供的数据,1-9月份格力集团的利润为2.80亿。
但记者从格力电器前三季度的公告发现,格力电器的利润就高达2.99亿,如果该知情人士掌握的数据正确,这说明集团其他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冲抵了格力电器贡献的利润。
另一不可忽略的事情是,格力电器有关人士透露,两年前,格力电器按照珠海有关部门的意见,曾拟收购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但在派出相关人员到该厂审计调查,发现公司亏损高达几千万。
国有股迟早要退出,格力集团急留后路
记者在采访集团经营总经理陈顺一时提出以下问题:小家电是不是通过品牌租赁来做?集团对小家电的管理是否过于松散,集团有没有派人监管?格力集团很多业务是不是处于亏损?格力集团把所有股权质押出去贷款要做什么?
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集团经营总经理陈顺一表示不评论这些话题,并对记者反复做了三点“指示”:
第一,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工业、商贸、房地产三大产业支柱,目前工业(制造业)的分量更加重要;
第二,顺德和中山两个小家电公司的管理不是100%完美正确,但管理规范;
第三,一个企业的经营是起伏的,今年亏损不代表以后亏损。
记者追问,这番话的意思是否暗示格力集团有不少业务在亏损,陈强调,他上面这番话不针对任何一个特定的公司而言,而是从所有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来做出的评论。
那么,在国有股退出整个大环境下,目前格力集团是否有退出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打算?
陈顺一透露,在这个问题上,格力集团一直在按照省市有关改革精神办事,他认为“迟早要改变”,但要“聆听”省市的精神才能决定。记者追问,是否有退出的具体方案,陈表示暂时没有。
在国有股退出问题上,格力电器有关人士透露,没有收到这方面的信息。但该人士承认,目前确实是一个敏感但又迫切的问题。有关人士不排除集团为了在退出旗下最盈利的子公司前留下后路,利用格力电器的影响力急剧做大自己的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