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行业在中国仅有房屋租赁是一枝独秀。笔者认为,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房子价格高,很多到城市就业的人短时间内买不起,不得不租房子住,电视可以不看,冰箱可以不用,但容身之处是必须具备的;二是房屋租赁起步低,无风险。几百万的房子租户只用交几千元的押金就可以,房子搬不走,房主无需担心。
如今,在家电制造业被经济危机折磨得憔悴不堪时,国内首个家电租赁卖场“邦家”却闪亮登场了。“邦家”是一家集家电、家具、灯饰、汽车、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械、儿童用品、数码电子、奢侈品等九大品类产品的专业租赁服务公司,邦家公司打出的口号是“只租不卖,永不销售”,主要针对新婚、新装、新居人群、流动人口的白领阶层以及集团租赁等消费群体。其首创的租赁连锁模式堪称国内首创,尤其是家电、数码电子、奢侈品等产品的出租给我国租赁市场带来了新鲜血液。
那么,家电租赁是不是家电企业清理库存的又一新渠道呢?是不是金融危机下消费者们购买力减弱时新的选择呢?
在节能政策的倡导下,家电的能效比势必会提升到合适的水平,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我国家电业现有的库存量惊人,目前洗衣机的库存量接近1000万台,空调行业现有库存1500万台,而彩电的库存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点。如何消耗掉这些库存?厂商们加大了降价力度,有的甚至是低于成本价甩卖,然而消费者并不为所动,大多还是持币观望。如何实现既能让厂商处理库存、消费者们又用得起这些家电的双赢局面呢?出租家电还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死货”变成“活钱”的有效途径,也是调动社会上大量闲置的财产、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使用价值的一条重要通道。但是,观察家认为,家电租赁目前还并不适合中国,推广起来难度将非常大,所以注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达到受消费者追捧的热度。
家电租赁不被看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押金高,使用有风险,没有归属感。由于我国信用体制并不健全,家电租赁商必须要收取一定额度的押金才能避免商业风险,据了解,国内家电租赁商暂定的押金费是家电销售额的80%左右,举个例子:一位消费者看中了一台价值一万元的液晶彩电,如果买不起的话,同样,他也没有能力交出八千元押金;而有能力拿出这个价钱的消费者,由于消费习惯使然,更愿意花钱买回家,而不是办什么租赁手续,租家电,既面子上说不过去,又比购买麻烦多了:不是自己的东西,用着也不踏实,若有个磕磕碰碰,还不知要赔多少呢,还是购买更省心省事。中国人很看重归属感,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说“租不如买”的原因,只有自己的东西,使用起来才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样是花钱,用的却是“别人的”东西,国人在心理上还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和厂商一样,非常珍惜手中的现金流,与其把大量的押金放在租赁商那儿,他们更愿意拿这笔钱去做小型投资,如申购新股等等,起码投资有钱生钱的希望,而放在租赁商那,不仅没有利息,还连个人情都没有。
二是租家电并不比买家电省钱。还是以一台现价一万元的液晶电视为例,六年的总租期为八千元左右,表面上看起来,六年下来,租电视比买电视省了二千元钱,但一般的电视使用寿命都在十年左右,如果是自己买的还有四年可以看呢,另外六年没有利息的押金损失呢?如果是自己的电视不能用了,还能卖点废品收入吧?再者这第六年和第一年相比,总有个折旧费吧?可六年下来,平均每天都是五元左右的使用费,和买一台电视相比,既不省钱,也没什么新鲜与更新。当然用户可以随时选择另租一台电视,但那个租赁费,因为是短期行为,价格会更高。由此看来,即使是长期租赁一台电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也并没有什么省钱的空间,所以并不适合中国家庭普遍推广。如果是出于会议、婚礼等需要,租家电当然比买家电划算,但是,家电对大多数人们来说,都是习惯长期使用,而非兴趣或形势所迫的短期行为。
由此看来,要普及家电租赁的消费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外的租赁业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具备良好的信用体系,且租金真正实惠,所以家电租赁已被用户所广泛接受。而进军中国的外资租赁商,早已水土不服而关门停业,看来,除了良好的经验借鉴,国内的家电租赁业还得根据本土国情顺势而为,如先从二手家电租赁入手,用户群可以选择高校学生或流动性大的公司白领等;又比如与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进行合作,既减轻了公司的风险,又可为租户省去一大笔押金费。
家电租赁连锁应该是一个厂家、商家、用户三赢的朝阳行业,但这个市场还需要精心的培育。在一个新兴的市场面前,培育市场比赚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