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可谓“十八般武艺”用尽,只剩下最后一招还在勉强支撑着。结果怎么样?有人测算,国家历年累积投资所形成的大约3万亿国有资产,经合理的剥离、提留,加上不良资产核销,明亏、潜亏及减免税、贴息等损耗,以及加上长期来被人们忽视却又必须纳入的政府管理国企的巨额支出这一大块,算总帐的结果,最乐观的估计,恐怕也只是基本上净资产为零,投资收益为零,有不少地方甚至连划拨的国有土地也都赔进去了。(颜春友.国有经济:投资还是税收.经济学消息报.2000-3-31(2))
老百姓勒紧裤带,加上巨额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转移,常年累月积累起来的国有资产,现在竟然是如此样的情形!或许该学者的测算有误吧,我本来但愿如此的。然而查阅资料,发现更早些时候,就已有学者说: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现有国有工商企业大数为30万个,用于生产经营的国有资本大数为3万亿元,平均每个企业1000万元,这些企业约有30-40%是亏损的。要为这30万个企业创造同其它企业大致平等的竞争条件,比如使负债率明显下降,冗员适当分流,社会负担有必要的减轻等,大体要投入4-5万亿元,如要进行技术改造则还要增加几万亿元。(桂世镛.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经济研究.1997.11.3-8)
现在倒好,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3万亿国有资本,细算起来剩下一堆空壳还不说,你还想搞好它吗?再投入4—5万亿元还不够,居然还要增加几万亿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十几亿人口几十年来的积累,现在竟然成了改革的包袱!倘若具体到某一个企业,经理经营不好,做为所有者的我们,可以炒他的鱿鱼。但是,国家经营不好呢?我们又该去炒谁?十几亿人口几十年来的积累,现在竟然成了这个样子,我们该去向谁讨个说法?!难怪有经济学家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就只有一个字:卖!倘若上述估算没错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卖?现在卖,或许多少还能收点钱回来(当然一定要解决好国有企业卖掉的钱归谁的问题),不卖又怎么得了?简直就是无底洞、吸血鬼啊。
或许,这样一则消息颇令人鼓舞:2000 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比上年猛增140%,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可再看到的另一则报道,那本来就断若游丝的一丁点信心全没了:来自国家经贸委的数据表明,2000年头11个月,国家重点扶持的520户大企业共实现利润2106.4亿元,除此之外的国企净亏损68.4亿元。而这520户重点企业中,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广东电力、上海汽车、中国联通等10家重点企业盈利占了重点企业盈利总额的74.2%,共计1563.1亿元。而这10家企业全部属于垄断或准垄断行业。(马克.2000:分山岭边的中国经济.南方周末.2001-1-18(9))
原来如此!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攻坚战,政府已支付的成本大概相当于国有企业“三年脱困”期间实现的全部净利润的8倍。(钟伟,高辉清.下半年经济运行预测.中国经济时报.2001-7-27(2))竟然如此!!
国有企业,本来又叫全民所有制企业,只不过国家代为履行所有者职能,才有了这么一个称呼。只是时间一长,人们似乎已渐渐淡忘了“全民”二字,好像真是国家所有,那么代表国家行使职能的政府官员,爱怎么处理都行。
中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据粗略估算,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民身上强制积累下来的有一万多亿。所以,9亿农民兄弟应该有。此外,4亿城镇人口,主要是工人。几十年来,我们都推行“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工人们所创造的很大一部分增加值都转变成了国有资产。所以,广大工人也应该有。再次,多年来的脑体倒挂,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最为物美价廉,即使在劳动力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而早逝的年代,仍然默默地奉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知识分子也应该有。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自然也应该有。所以,国有资产是全体国民的,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国家”的。
结论:
只要有国有企业,就会有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越多,流失的渠道和数量就越多。所以,国退民进,应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在国退民进的过程中,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 “保姆侵占主人的财产”(郎咸平)、“抢来本钱做买卖”(秦晖)、“借改革之名掠夺大众”(吴敬琏)。但是,我们的出路不在于为国有企业的优越性作种种辩护,不在于继续坚持所谓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而在于要公正,要让全体人共享国有企业的成果,而不能只是流进某些“权贵者”们的腰包!在我看来,国有资产怎么处理,可行的办法是,先征集多方面的意见,然后再举行全民公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