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 大脑运作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运作信息系统(2)



ERP系统的选择和运行方面的考虑

   虽然选择一个新的ERP系统看来是并不困难,但要保证成功运行并不容易。为系统的成功运行,选择ERP系统一般注意以下因素:

(1)企业战略规划。一般来说企业应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明确规定ERP对企业应起的作用。企业有必要制订一个起步高有前瞻性的远景规划,ERP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未来的运作。在这一阶段企业要评估在未来高度竞争环境下ERP系统应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这是成功运行ERP的基础。但许多企业却忽视了这一点或并不给予高度重视。在企业战略规划基础上引进ERP系统的战略性考虑包括采用信息技术争取竞争优势,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系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过程重组等。

(2)确定基于远景规划的资源和系统方面的需求。一般认为注重端-端ERP基础设施的建立是很重要的。这一基础设施可保证把客户和供货商系统联成一体。

aihuau.com

3)企业过程重组实现企业整合。ERP产品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产品的对象是一般企业。专用产品是专门提供给某一门类企业的如汽车业或通讯业。引入ERP系统必须对企业过程进行分析并视需要进行企业过程重组,注重于企业内部过程的整合水平。目前企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ERP系统先行,企业过程重组后行。二是系统和过程重组并行。随企业过程重组,管理形式也会有相应变化。追求ERP系统和企业过程的统一是主要方向。这指的是为采用ERP企业有必要对沿用多年的企业过程进行重组。这往往会推动企业运作过程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这可被理解为“信息化推动企业合理化”。但同时企业应保持其运作过程中的精华部分,因而不采纳ERP系统中符合一般企业要求的业务过程以保持其企业独特的竞争性,这就相应地要求对ERP系统中推广的一般企业过程进行修改,形成企业独有的一套ERP系统。即便ERP系统中已引入可作为同行业典范的企业过程,但这也并不意味其具有普遍适用性。成功运行ERP系统的关键之一是使企业运作过程和ERP系统有关模块内设定的运作过程相一致,并同时保证系统可获得实时数据以便于系统运行。

(4)确定符合软件战略需要的ERP产品。针对初步认定的符合软件战略需要的ERP供货商,根据远景规划和所需软件特点,进行深度调研。寻求能提供优质服务,硬软件及网络支持的的ERP供货商。

(5)确定ERP运行计划。

(6)实现面向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网上订货,面向供货商的采购管理,供应链规划系统之间的无缝联接。

(7)不断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善于采纳新锐企业模式,不断改进ERP系统功能。

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重视以上因素,如何具体实施ERP系统也会直接影响到ERP系统的成功运行。成功运行ERP系统要求企业大量的投入。一般来说下列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组织强有力的ERP运作班子并多次复审远景规划中有关系统的要求。

  (2)根据远景规划,确定系统评价标准,并初步确定目标投资回报率。

  (3)确定ERP实施计划。

  (4)对ERP运作班子和与ERP实施有关的企业人员进行ERP知识普及。

  (5)对现有数据库进行检测以保证所有数据通道畅通。

  (6)视需要安装新的硬软件设备。

  (7)对企业一般人员进行ERP知识普及。

  (8)确定ERP系统的操作规则。

  (9)试运行系统,方式可以是按模块,产品或工厂为单位而进行,并安排进行系统整体调试。

  (10)不断改进系统以使系统适应于当前和未来需要。实施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

虽然许多企业已成功运行ERP系统,但也有不少企业在运行ERP系统时碰到困难,特别是在如何使ERP系统与企业现有系统相匹配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实施ERP系统不成功企业的比率在40%~60%之间。特别是在1998~2000年期间,ERP运行不满意度有所增加。最近英国就ERP用户满意度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些阻碍ERP运行的因素,比如低估所需资源条件,运行中出现具体困难,运行经费过高,数据问题,培训问题,和软件质量问题等。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ERP系统与企业内部过程之间在集成和协调方面的问题。

尽管对ERP系统满意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最近的研究仍支持采纳ERP系统。经验数据表明采纳ERP系统的企业在增加。一些美国企业做过估计,如采用ERP系统取代现有信息系统,若干企业过程可获改善,其实际效益下限也十分之大。显然企业界有兴趣推进ERP运行以实现最佳企业运作。

目前旨在了解供应链环境中ERP运行的全面研究做得还很少。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仅涉及软件特征而未涉及系统运行情况,而英国所作的一项ERP用户调查仅注重于ERP运行障碍。这两项调查研究并未就ERP系统运行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结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未能就供应链环境中ERP运行的成功失败因素做出结论。虽然目前已有有关ERP系统效益方面的研究,但现有研究仅限于个别案例研究,有关ERP系统运行并未涉及。简单来说,目前还没有可找出ERP运行成功失败因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经验研究。因此,目前也谈不上为有效运行ERP系统提供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用价值的指导,把企业带入电子商务时代。下面介绍目前处于国际前沿的一些主要研究方向。

有关ERP系统的研究方向

成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目前有关ERP的研究多采用生产运作管理、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来研究ERP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属经验研究,目的是建立管理理论模型来促进ERP的成功运行。模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ERP运行动机,ERP运行企业组织结构和系统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及ERP运作结果。研究假设是ERP运行动机会促成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系统方面做有关准备,从而影响运行结果。成功的ERP运行将会改善企业效益和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采纳和运行ERP系统的动机包括许多方面,这里介绍一些主要因素。ERP系统对供应链来说极为重要。如果没有一个集成的规划和控制系统,传递给客户和供货商的信息在质量和有用性方面会存在问题。集成供应链主要要协调“需求—库存—如何满足需求—何时满足”这样一个初看十分简单的过程,而实际上这一过程需要供应链中每一环节来满足。ERP系统可迅速提供有关数据并使整个供应链各环节获得有关结果。

企业都非常注重于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同时赢利。根据有关数据,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中约60%~70%为材料成本。对许多制造业企业来说,材料成本超过劳务费用。因此有必要在供应链环境中通过客户—供货商信息共享更好地管理材料供需并降低成本。即使材料成本略有降低也会对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这种形式的成本降低则需要ERP系统。

企业运行一般都要求企业管理层能迅速响应市场竞争。这种迅速反应性的前提是企业管理层有能力获得有关信息并可做集成企业决策。同其竞争企业相比,一个企业如何能迅速就市场竞争做出反应并抢先投放同类产品,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一问题与供应链中物料和库存管理有关。ERP系统作为一个综合管理数据系统可为与此有关的供需提供信息。总之,ERP 系统有可能改变市场竞争的格局。

为实施ERP企业在自身结构方面的准备是很重要的。这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实施ERP的重视,向本行业中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企业看齐,企业员工培训,企业运作过程的改进以与ERP软件系统匹配,把企业转化为团队型客户型,把活动成本方法改为价值成本方法,数据准确性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企业在自身结构上的准备程度会直接影响到ERP运行。一个企业如不善于思考和定义企业过程,则被认为是负面因素,因有关企业过程的思考和重组对ERP运行来说极为重要。缺乏过程思考对ERP运行来说是一个障碍。

为实施ERP企业在自身结构方面的准备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企业自身需要有一些变化;企业过程和ERP系统之间的差异必须得到弥补。具体来说企业需要有变化的方面包括:①必须有一个与综合生产数据库类似的生产管理系统;②必须有供应链环境下的供物料采办、生产、销售和发货用的控制系统;③在企业内外鼓励在企业过程重组方面的创新;④有效采用与开发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最新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采纳ERP系统是参与数字经济竞争,因此大胆改进现有企业过程并改变现有企业运行方式是必须的。在这种大胆改进过程中,企业高层管理的参与和员工的培训至为重要。

为实施ERP企业在系统方面的准备:为实施ERP企业在自身结构和人力资源方面做准备是一个方面,其另一方面则是在系统和软件方面做好准备。研究表明目前ERP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ERP软件的研制和配置有关。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由于对企业内各种功能集成的需要,生产管理这一学问应运而生。将企业内各功能集成化导致了传统生产管理软件向ERP软件的演化。第一个生产控制软件CAPM的功能现已包括在ERP系统内。目前大多数ERP软件在单一系统内集成了制造、财务、营销、资源管理和许多其他功能。

在过去的十年中,可以说ERP系统已有了很多改进。从理论上来说ERP系统应该能把企业内外的主要企业过程集成化。虽然许多ERP系统被认为能管理企业内外的企业过程,但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些系统在管理外在过程方面能力有限。此外,ERP系统对于某些企业过程如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来说功能不全,因ERP制造商对供应链环境中的企业全貌了解不足,系统不够全面而未引入新的功能,或者ERP系统如同事务处理系统而无分析能力。目前在提供供应链管理方面ERP系统的主要局限是对跨企业运作支持不够,尚未超出事务处理系统的功能。这些局限性表明第一代ERP产品在集成企业过程方面存在局限性。

显然ERP系统的企业集成功能是一个主要问题,同时成为主要问题的是ERP系统与企业过程和系统的匹配。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把ERP系统的集成功能延伸到企业范围乃至供应链范围是ERP研制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对ERP制造商来说一个重大的挑战是在下一代产品中如何把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企业过程集成来加以表现?

在实施ERP时企业在系统方面应做准备涉及到三个问题:①如何充分表现企业内外企业过程的方方面面?②为解答①提出的问题,有关方法和工具的开发;③如何使企业过程与ERP系统相匹配?

ERP运行结果:运行ERP系统的结果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方面是企业效益,另一个方面是企业能力。成功运行ERP系统会帮助企业改善成本效益和客户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竞争性。一般公认的企业效益指标包括市场份额、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财务状况对企业的生存来说十分重要。一般假设成功运行ERP系统会对企业效益起正面作用。已有文献表明成功运行ERP可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更有能力把企业决策集成化,增强企业灵活性,并更有效管理资源。

以上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下述问题:①企业实施ERP系统成功失败原因分析;②实施ERP系统时哪些是关键的有效决策?③运行ERP系统时企业如何面对变化?④企业如何缩小企业现有运作模式和ERP系统中内设企业运作模式之间的差距?⑤从企业和用户角度来看应做哪些系统方面的准备工作?⑥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能作集成化程度更高的决策?⑦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能对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做出更快的反应?⑧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经营效益更好?⑨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具备更强的经营能力?这些问题成为研究假设的基础。

为ERP系统集成化服务的企业运作模型研究

  为实施先进信息技术而作有关企业重组已成为改进供应链效益的重要手段。当ERP系统与企业过程设计匹配较好时ERP系统显然能有助于供应链管理。这里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目前是否有可较好描述企业过程的工具手段并可为企业过程与ERP系统相匹配提供方便。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在ERP领域内一个较为关心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可集成企业过程的建模手段,并且这种建模工具能否提供全面集成?在这一方面企业运作模型(Enterprise Modeling)是一种较有前途的工具。这种方法能较好模拟企业运作并为ERP系统与企业过程相匹配提供一个较好的框架。

企业运作模型是二十多年前为集成企业过程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建模工具。这一建模工具起源于生产运作管理,用于描述企业过程功能。这一方法包括一些分支如ARIS,CIMOSA, GERAM,GRAI,NIAM,PERA,SADT和TOVE等。最近一段时间开发的方法已开始用于促进ERP运行。

目前主要有两项方法用于了解企业功能和过程。一项方法用于了解和改进单一的企业功能和过程。比如企业过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简称BPR)被用于重新设计企业过程并促进ERP系统在企业中运行。但借助这一方法只能了解较单一的企业过程,对企业跨功能过程的了解不多,对于支持ERP系统的实际运行贡献不多。建立ERP的观念是把企业内所有的组成部分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一个集成系统的综合效应并不等于各单一企业效益的总和,而是跨企业的所有有关功能和过程的优化。从目前来说企业内外的信息整合变得越发重要,主要趋势是现有功能和信息的外延。

这一趋势正在导致出现新一代ERP如EERP(Extended ERP)。EERP主要指现有ERP在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智能化方面的错踪复杂延伸后的产物。

除了BPR以外,另一项可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功能和过程的方法是企业模型。除了能优化企业单一功能和过程,该方法具有根据总体优化的原则改进单一企业功能和过程的能力。最近开发的GRAI模型可较全面描述企业并促进ERP运行。与只能模拟单一维数的BPR方法相比,GRAI方法可就企业过程作多维模拟。因此,对于企业重组来说,企业模型已成为必须。这一模型主要有三大特点:①能够处理复杂性;②能较精确地模拟企业过程;③方法具备很强的描述性,灵活性以及易懂性。

采用企业模型来促进ERP运行有几个原因。首先模拟和管理企业过程间的作用已对当前ERP运行形成一大挑战。比如,企业集成已被认为是实施下一代先进制造的主要前提之一。从建模角度来看,企业过程的集成观综合观比局部观要好得多。但直至目前有关能全面理解,描述和改进企业功能或过程的企业模型的研究还很少。

从前述定性研究我们可以对下列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①目前已有的企业建模方法对ERP和供应链管理要求的集成是否够用?比如研究指出SAP的ERP系统所用的事件驱动过程链方法存在较大问题。为何此方法有缺陷?如开发新的企业建模方法何谓基本改进?通过对现有建模方法的一一分析,我们有可能对方法的基本改进有所了解,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方法学框架来克服现有方法的缺陷。②我们将提供可供单一企业过程以及整个企业所有过程所用的建模方法。虽然我们提出的新方法依然是以过程为主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将比传统的BPR方法全面得多。这种方法立足的观点是企业是一个由多种过程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对过程的分析和重组,我们有可能成功实施ERP。

 操作系统 大脑运作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运作信息系统(2)
有关促进ERP实施的企业重组建模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迄今在这方面的经验研究还很少。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是用多学科方式来解决问题。主要方向是建立一个新的方法学框架其中包括现有的企业建模方法,技术—非技术因素方法,解释性方法和其他复杂系统方法。建立这一框架的目的是解决在设计和使用ERP系统时所遇到的企业过程整合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8022.html

更多阅读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之本:我要学习16

21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如果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教育和学习就是名副其实的发动机。因为无论何种类型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都离不开

煤炭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煤炭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

     自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之后,世界经济已经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性转变。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经济已经成型。在当今时代,市场不但是企业的出发点,也是企业的落脚点[1]。为此,企业需要寻求新的

渠道价值评估 网状经济时代的渠道价值

网状经济时代的渠道价值文/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成志明菲利普·科特勒先生写《营销管理》,从1967年第一版一直出到如今的第12版,经济环境与形态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特勒先生承认:“自从我最初写这本书到现在很多事情都改变了,当

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动荡时代的企业生存之道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虽然已届78岁高龄,但却依然思维敏锐,行动迅疾。在一次与世界著名企业战略家约翰·卡斯林的聊天中,他们发现对2007年开始爆发并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特别是在此环境下企业如何管理与营销,两人有着惊人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房地产企业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知识管理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核心。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

声明:《操作系统 大脑运作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运作信息系统(2)》为网友不规则的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