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模式:中国重卡发展的新思路
2005年至今,与中国重卡市场的持续低迷相反,陕西重汽赢得高速增长,2006年上半年更以73.2%的高增长率位居行业第一,同时,也构建了以潍柴动力、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等中国最优秀的重卡资源为核心的黄金供应链。在汽车行业大起大落的市场变动面前,中国重卡企业该如何赢得突破?陕汽模式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答案。陕汽模式:中国重卡发展的新思路张玉浦始终记得1999年重汽解散重组后的那段日子:“当年的陕汽在首批斯太尔体系中的实力是最弱的,年产量只有川汽的一半,我们该怎么面对市场?7年后的夏天,坐在西安厂区办公楼三层小会议室内,张玉浦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陕汽从来不是多大的企业,封闭的山沟是我们的起点,但陕汽人却做着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aihuau.com1968年在麦李西沟艰苦创业,生产出中国第一辆重型越野军车、中国第一辆重型民用载货车,装配出第一辆SKD斯太尔,并第一个实现斯太尔的国产化;1999年重汽解散,没有销售权并背负了4亿元债务的陕汽,仍然奇迹般地发展壮大,更以4个方阵的阵容出现在国庆阅兵大典,获得国家军委嘉奖令;2005年,陕汽仅用1年半的时间建起国际一流的商用车产业园,开始第三次创业……尽管如此,2006年上半年陕汽的高增长仍然招致很多好奇的问询:“同为斯太尔体系,陕汽更高增长的原因何在?”张玉浦回答:“在计划经济时期,陕汽不直接面对市场,市场对陕汽的了解不深,这很正常。随着陕汽走向市场,陕汽散发出的内在本质让市场迅速接纳了陕汽。”“德”1999年,中国重卡陷入同质化竞争的严重局面,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那时,相对弱小的陕汽将诚信融入销售、服务与合作的过程中,远离低质低价的非理性竞争,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最优质的服务,与伙伴真诚合作,由此,陕汽用一种最为朴素的方式在同质化的市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发展道路。什么是德?在张玉浦看来,“德”可以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可以抵御风险,可以在风浪面前依然充满激情,可以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可以让企业品质超群,生生不息。“德”就是品质,不单单是产品品质,还包含人的品质,企业的品质。做好企业、做好产品、做好服务的关键,是做好人。38年发展历程为陕汽积淀下深厚的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不畏困难,永远充满创业的激情。“陕汽是在困难中前进的企业。”张玉浦说,“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转型,经历了发展的阵痛,迅速走上市场,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在历次创业中,陕汽深刻地思考;在取得成绩后,陕汽深刻地反思,所有这些,再加之军工企业的背景,成就了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用亲手创造的“中国第一”时刻激励自己,并将企业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国庆阅兵、神舟火箭上天,这些足以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自豪的历史事件都成为陕汽的骄傲。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未成为陕汽追求创新的阻碍,反而成为陕汽探索自主发展道路的最为坚定的理由。“在同行业中,陕汽是最早考虑自主消化基础上升级产品平台的企业。”显然,张玉浦对这一点相当自豪。曾有这样一种说法,造卡车的是小学水平,造轿车的是大学水平。用以形容卡车制造技术的粗糙与低门槛。而2004年重卡市场的爆发也似乎证实了这一点:不需要多厚重的积累,不需要多久远的文化,不需要多扎实的技术功底,也不需要多响亮的品牌,或打造一个概念或低廉的价格就能赢得市场。2005年起,市场规律无情地打破了这种说法。重型卡车的特殊用途使得它的使用者更加注重车的品质与品牌,陕汽当年看似平常的举措,如今将之推到了行业引领者的角色。
然后赢天下从1999年独立开始,陕汽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2004年,仅陕汽集团下属的陕西重汽就已经实现了销售收入37亿元,整车1.8万辆的历史最好成绩。2005年,中国重卡产业全面进入调整期,各重卡厂家产销量纷纷受挫,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陕西重汽的产销量却始终保持着高位增长。实现了稳健、持续的发展,销售排名上升到行业第四。这些都使陕汽对未来更加信心坚定。“陕汽的目标远不止这些,我们要充分利用‘十一五规划’去实现心中的梦想,实现大跨步的发展。”张玉浦说,为了顺利实现长远发展战略,陕汽已在西安北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占地3400亩,投资19.8亿元,国内一流的、可与国际接轨的重型商用车生产基地。目前,陕汽商用车产业园生产区、生活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冲压、装焊、油漆、总装等汽车四大生产工艺厂房建设工程已全部竣工并投产使用。一期工程完工后,陕汽集团将新增生产作业面积20万平方米、现代化生产线四条、大型设备900多台(套)以及年产重型汽车30000辆的生产能力,整个集团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万辆。之后,陕汽还将进行一系列的相应配套投入,如车架车桥的生产,研发中心的建设等等。历经风雨始见彩虹,陕汽集团从一个非常弱小的企业走到今天实属不易。见证了整个陕汽风雨历程的张玉浦感慨万千。张玉浦说,“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竞争激烈的今天,陕汽每快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种意识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发展的速度。”今天,随着陕汽重卡新基地的建成投产,陕汽与诸多动力总成厂家的强强联手为陕汽拉开了第三次激情创业的大幕。为此,陕汽集团重申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畅想,确定了第三次激情创业的宏伟目标,那就是:“立足二十年,规划大陕汽。”在三年内建设成为年产重型汽车3万辆、重型车桥10万根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至2007年,实现重型汽车销售5万辆,重型车桥18万根,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利税10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重型汽车7万辆、重型车桥24万根,销售收入达200亿元、利税达11亿元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开创中国重卡品牌竞争时代没有规模优势、没有地利优势、没有资金优势的陕汽获得前所未有的高增长,一时间,业界感到有点意外。其实,这一切不是意外,而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和经济规律的体现。面对世界级重卡企业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对中国市场的全面逼近,面对市场需求变幻莫测的考验,中国重卡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折。在这次转折中,优质资源势必按市场经济规律重新整合,竞争手段势必向品牌竞争这一最高竞争方式转变。正如张玉浦在陕汽重卡品牌宣言中所说:品牌不强大,中国卡车就没有希望。作为中国最早的重卡企业之一,市场的认可丝毫没有减轻陕汽的压力,反而让这份压力愈发沉重。我们明白,中国重卡单靠数量支撑不起美好的明天,唯有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力量才能带来持久的辉煌。我们清楚,陕汽的品牌力量还十分有限,前路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庄重地向社会发出我们的品牌宣言:构筑自主品牌高地,用“品质成就未来!”
更多阅读
连锁销售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原因 沟通障碍的内在原因是
连锁销售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原因中国连锁销售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必然性,行业的存在不仅有内在的因素,还有外在的因素,这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结合决定了中国连锁销售的根本价值,也因此孕育了巨大的产业机会。但我们也深知中国的国情决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1986年,李书福以制造冰箱及冰箱零配件开始创业历程,1993年进入摩托车制造业并于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业。20多年来,吉利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取得
盘点:中国奥运史上的意外夺金之喜
盘点:中国奥运史上的意外夺金之喜--伦敦奥运系列评论报道之三文/乐奀7月28日,奥运战火即将在伦敦重新点燃。作为一名竞技体育的运动员,都梦寐以求能参加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夺取奥运金牌是每位运动员追求的终极目标。自1984年洛杉矶奥
国务院研究室司长:深刻认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差距
国务院研究室司长:深刻认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差距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刘应杰我们组团到日本进行21天的考察调研,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到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研究
《歼十出击》:中国花钱最多的大制作电影在这呢
《歼十出击》:中国花钱最多的电影司马平邦邀我去看了后期尚未制作完毕电影《歼十出击》,这是我第一次看没制作完的电影。电影相当酷,看完后,又听了听制片方介绍,很有点意思,在博客上介绍介绍。一、这大概是中国有史以来花钱最多的电影